原標題:
第四部分 江山如此多嬌(下)
離開江郎山,江山市的行走並沒有結束,前方有著更多未知的行程等待著我們,沿著205國道一路往南,一個小時的車程之後,便進入保安鄉的一片連綿起伏山地,這片山區統稱為“仙霞山脈”,大大小小石頭鋪設的古道蜿蜒在山間,這條古道正是有著千年曆史的仙霞古道,最初由黃巢起義軍鋪設,貫通浙閩兩省的古代官道——仙霞古道,仙霞古道是與劍門關、函谷關、雁門關齊名的中國四大古關口,仙霞關扼守著這條從唐朝到近代浙閩間唯一的商旅要道,為浙閩贛三省要衝,素有“兩浙之鎖鑰,入閩之咽喉”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不同時期的歷史文獻,對於仙霞古道上所發生的軍事事件記載和描述的都非常多,在這之中比較有趣的是仙霞嶺所經歷的角色轉變:由最初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先變為叛亂軍隊的流竄地,接著成為“山區棚民”的造反地,之後又稱作為兩個政權之間的前沿陣地,民國年間的仙霞嶺,曾是紅軍贛東北根據地的活動地帶,又在抗日戰爭中發揮過作用。
仙霞古道是海上絲綢之路一條重要的陸上運輸線,古稱江浦(江山~浦城)驛道、浙閩官道,是跨越仙霞山脈而溝通錢塘江和閩江水系的陸路連接線,也是一條完整而成熟的浙閩商貿運輸線,扮演著仙霞嶺山區經濟樞紐的重要角色。古道在竹海中曲折延伸,兩邊是高高的山脈,路有兩米多寬,五公里麻石壘砌的古道,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唐末黃巢起義遺址,也是浙江省八大徒步旅行線路之一,仙霞嶺上設四關,皆以條石砌成,每關設雙重拱券頂大門,關墻高4米至5米,周圍崇山峻嶺,峭壁深谷,“千盤難度鳥,萬嶺欲藏天”,號稱天設之雄關!
仙霞古道
1933年,浙閩公路開通,古道的繁華一去不返,205國道和黃衢南高速公路的通車,更使得古道荒廢,雖然如今這條古道除了遊客,沒有什麼人走了,但從磨得光滑的石頭上可以想象曾經的繁忙,沿著這條仙霞古道繼續向南就可以到達福建浦城,再由浦城作為集散地,或者是景德鎮的瓷器,或者是其他地方的大量貨物,再輸送到泉州,從泉州碼頭,也就是古代的刺桐港,漂洋過海,可以這麼説,仙霞關就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陸路起始點。一條漫漫的古道,其實不僅是連接了浙江和福建兩大省份,也讓這千年的歷史有跡可循。
在風景優美的保安鄉,還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首長,有“蔣介石的配劍”、“中國的蓋世太保”、“世界諜王”之稱:戴笠。戴笠因得到蔣介石的信任,長期從事特工與間諜工作,曾負責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情治機關軍統局並擔任副局長(但為實際領導人)與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主任。其所領導的軍統局行動,殺死、迫害許多異議分子、中共及民主黨派人士,日本人及與日本人合作的漢奸,甚至是中國國民黨內蔣介石的政敵。在抗日戰爭中,戴笠和他領導的軍統局為中華民國立下卓著功勳。由於其行蹤不定、神出鬼沒,他被美國《柯萊爾斯》雜誌稱為亞洲的一個神秘人物、中國近代歷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然而現在在江山旅遊,戴笠的老家:保安鄉的戴笠故居,也就是他精心設計的密宅,可算是一道風景線,什麼叫機關算盡,看看戴笠的房子就知道了,這個由戴笠自己設計的粉墻黛瓦長著松樹、芭蕉的院落,看起來清爽宜人,內裏卻機關重重,佈局錯綜複雜。四方形天窗看似普通,關上卻有隔音保暖採光等作用,是當時最先進的設計。300平方米的宅子裏,整座屋子前高後低,稱為前二層後三層。據説,這樣有利於隱蔽重要設施。在最低層的房內,戴笠安裝了一部軍用發報機,便於常在外地的他與家中老母聯絡,也是為了解當地的社會情況,收集當地的政治、軍事、經濟情報,當時這間發報室門外有二道崗哨,門內還有一道暗哨。外人不可近身半步,可謂密不透風。有87扇門122扇窗,而這87扇木門,竟也高低不一,大小不同。有的門高達2米,與屋頂橫樑差不多一樣高,據説這是便於在危急時搬走重要物件;有的門卻又顯得低矮,僅供一人側身而過,聽説也是為了安全起見,不讓旁人偷視前後情況;而有的門卻只能彎腰進出,這是為了發生突發事件時阻擋追兵,這樣的門平時都不開啟。戴家老宅的每間房內,都開了二扇門。有的是明門,看得見,摸得著,有的卻暗藏在床背後,有的則開在屏風邊。更絕的是有一扇門與地下暗梯連接,開關設在墻腳根,旁人根本注意不到。險象環生時,用腳輕輕一撥,門就能打開,人可以順著暗梯下到地室,再從地室小門裏逃出。而這地室小門又隱藏在墻邊的一處亂草叢中,外人無從識破。在僅300平方米的建築中,安裝了如此多的窗戶,在近代居宅建設中獨一無二。每個窗口規格又都各不相同。有的是正規民居設計,上下左右相稱,有的卻大小不同高低不平,有的只夠一個人頭進出,還有的可以通過移動推拉並成四方形的大窗。在臥室這不到20平方米的二個小房間裏,除了一些普通的傢具外,最顯眼的是在木板墻上,挂有一幅山水圖。掀開圖畫,拉開木板上的一把暗門拉條,一個圓形狀的樓梯豁然出現在眼前,而在梯道邊上還有一小塊空位。據説,當年戴笠在室內與人交談時,一名全副武裝的衛兵就站在木板背後的這塊空位裏。通過木板上細小的洞眼,衛兵就觀察著室內每個人物的一舉一動。不知當年有多少達官貴人在這裡面對戴笠談笑風生,卻全不知一個黑洞洞的槍口正對著自己的腦袋。如此的“殺機“佈置,難免讓人生寒。
隱藏特務的樓梯、別有機關的梳粧鏡、精心設計的窗戶和安有暗格的低矮房門等,戴笠的警覺戒備與精巧心思一覽無遺,充分表現其職業特點。戴笠故居,一幢隱藏在鄉間的秘宅,從它的道道機關中折射出戴笠這等人物的悲冷命運。他把自己的住宅設計成如此的“逃命墳場”,卻也顯露出他內心世界的掙扎已到了何等瘋狂程度。戴笠在那個年代就是傳奇人物,關於戴笠有太多的未解之謎,而戴笠從事的密報、特務工作本事就是我們旁人難以捉摸的行當,用章士釗題給戴笠的輓聯來評價戴笠應當是相對客觀的:
“生為國家,死為國家,平生具俠義風;功罪蓋棺猶未定。譽滿天下,謗滿天下,亂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後人評。”
離開保安鄉,在古代要穿過仙霞古道上現存的四道關隘,往南10公里,就是浙閩官道上的古驛站——廿八都。而現在從205國道,車行20多分鐘就來到古鎮廿八都,廿八都在現在看來和很多小橋流水的江南古村落頗為相似,有人會以為這裡不過是另一個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廿八都,可就有一點與眾不同,別她看被群山包圍,可是在歷史上,她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地處雞鳴三省的廿八都,時光如果倒退個幾百年,這裡可是熱鬧繁華之地。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江山設都四十四,此地排行第廿八,得名廿八都,歷史上,由於廿八都特殊的地理位置,這裡一直是兵家屯兵紮營的重要場所,而清代初期,由於浙閩官道的興盛,給這個小鎮帶來了商業上的繁華,素有“楓溪鎖鑰”之稱,廿八都古鎮上的潯裏街是古鎮過去最繁華的商業街,鼎盛時期,商賈雲集,飯館客棧佈滿了整條鵝卵石鋪就的大街,日行肩夫,夜歇客商,每天南來北往,熙熙攘攘,曹、楊、姜、金四大家族顯赫一時,富足熱鬧了足足有幾百年。清末民初時,曹家以經營田地為主兼開南貨店、布店;楊家從經營竹山到造紙,以後轉為南北貨交易為主;姜家從經營油料到以開布行為主;金家從經商到以收租耕讀為主。古鎮重點保護的36幢古建築中,絕大多數是這“四大家族”的宅院。
鎮上古建築風貌依舊,保存較為完好。據統計現保完整、規模大的明清古建築民居、廳堂共有36幢,公共建築物有孔廟、大王廟、文昌閣、萬壽宮、真武宙、忠義祠、觀音閣、老衙門、新興社等11幢。這其中又以孔廟最雄偉壯觀。孔廟建於宣統年間,佔地1500余平方米,整體佈局沿中軸線依次為照壁門庭、正門、前殿、天井、正殿、天井、寢殿共計三進三天井,左右為廂房,以檐廊連結,結構上,明間均為抬梁式、邊貼為穿鬥式,正殿為兩層重檐歇山頂樓閣,四面飛檐出挑,十分高大雄偉。建築內以精湛的木雕藝術和豐富的彩繪最具特色,所有的梁、枋、脊標、天花板,均繪月山水、人物故事以及龍、鳳、花、鳥等繪畫作品,幾何圖形、牛腿、雀替、窗扇、欄板等木構件均有浮雕或鏤空雕,題材豐富,形象極為生動,猶如一座藝術寶庫。
而正因為歷史上不斷的融合,廿八都方言眾多,使用著13種方言,有江山腔、浦城腔、廣豐腔、河源腔等,算得上是“方言王國”,大家為了方便交流形成了廿八都官話,即廿八都腔。姓氏更是達到了140多種。由於移民部落的特性,廿八都古民居的風格,迥異於浙江其他各地。專家讚譽廿八都為“文化飛地”,學者稱其為“一個遺落在大山裏的夢。”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古樸濃郁的民俗風情,獨特厚重的文化積澱,使古樸淡雅的廿八都鎮在現代文明的包圍中顯得異樣奪目。
廿八都,可能我説了這麼多也無法帶給你們任何感受,了解廿八都,就要走進她的生活,就像和我住一家酒店的永康阿姨説的那樣,“好想就這樣靜靜地坐在古鎮的老街上,發發呆,什麼都不想,看看老街人們的生活,聽聽老街白天黑夜的聲音。”是啊,這是一座,需要人調動所有感官去感受的一座古鎮,它的魅力並不簡單,歷史積澱下來的文化,讓廿八都這個古鎮有了包容、開放、融合的內涵,南北交融的獨特風俗習慣、飲食文化融合各地風味,經過幾百年的相互同化和揚棄,形成與眾不同的特色。山歌、剪紙、木偶、高蹺、秧歌、龍燈、舞獅、旱船等南北各異的傳統文化,卻在此地十分流行。
曾經給長途旅人帶來慰藉的廿八都就這樣矗立在大山深處,看斗轉星移,世事變遷,江山自古就是通達四方之地,仙霞古道的開通,連接了浙閩兩地,於是呢。滿腹經綸的文人來了,還有南腔北調的商人也來了,廿八都就這樣一直默默地接受著一切變遷和融合,也在默默地傳承和講述著屬於她的往日時光,其實關於廿八都的故事不用刻意去尋找,這裡的每一物每一景每一人都是最生動的講述者。
在江山旅行的最後一站是浮蓋山,因為浮蓋山還沒有通公交車,僅僅早上8:00,下午15:00各有一班從廿八都出發的景區交通車,很不方便,但是聽當地人説浮蓋山很有意思,和江郎山完全不同,所以決定一定要去爬浮蓋山,也很幸運酒店老闆很熱情地接送我們去浮蓋山,只收60元的油錢,浮蓋山一半位於浙江省江山市,一半位於福建省南平市,為浙閩兩省界山,為武夷仙霞山余脈。石質銀灰粗放,屬熔結凝灰岩,形態各異的頑石星羅棋佈,峰頂由巨石累疊而成,下者如盤,上者如蓋,有“集大地之頑石于一身”之譽,又“似蓋之浮動”,因而得名。徐霞客曾于1630年遊歷浮蓋山,為浮蓋山的奇石幽洞所吸引,盤桓三日之久,留下“怪石拿雲,飛霞削翠”的讚譽。浮蓋山花崗岩巨石佈滿山谷,大者如屋如室,小者如鬥如盤,巨石壘疊,亂中有序,錯落有致,宛如一個奇石博物館。景區內巨岩崩塌累疊,又構成無數洞穴深罅。洞洞相連,上下貫通,石洞內時窄時寬;頂開而明,頂合而暗,光影變幻莫測。
街景一瞥
總之,浮蓋山爬山真的超級有趣,像蓋子一樣扣在叢林之中,與藍天白雲為鄰,集憨拙與靈秀于一體,是一個真正體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地方,她所能帶給你的野趣和歡樂遠勝其他景區,在浮蓋山鑽洞,是最為有趣的遊玩形式,不像是江郎山那樣懸崖峭壁的棧道,浮蓋山的很多山洞,一路鑽來鑽去,有狹窄處我差點卡住,沒有路就在人們就在岩石上鑿路,兩塊大岩石一間的空隙就用就木頭搭橋,浮蓋山真的超級棒,三疊石、浮蓋石,也真是太神奇了,而爬到山頂,還是很費腳力和體力的,我爬到山頂拳頭石,就像一塊緊握的拳頭一樣的石頭,就這樣安放在山頂,可以遠眺觀音石,以及遠處、近處各個造型獨特的岩石或是石頭組合,拳頭石在山頂所以山風很涼快,風景視線超好,值得一去!而再繼續向福建方向登山可以到觀音石和一眼望三省的草廬。
在浮蓋山折返回廿八都的盤山公路上,經過仙霞古道非常重要的關口——楓嶺關,長著雜草的石拱關口頗為滄桑,走的人少了,大部分遊客也只是在關口拍照留影,不知道這樣的古道未來的命運幾何?會是一直荒蕪下去,直到人們遺忘她,還是會有別的出路?
回到廿八都,在江山市的所有行程就結束了,乘坐202路公交會江山市區,就是打道回府了。在江山帶回杭州的就兩樣特産美食:徐香獼猴桃、廿八都銅鑼糕,一樣清甜爽口,一樣糯香飽腹,這都屬於江山的味道,我會好好回味。在江山三天兩夜的停留,不算太短,但也不是很長,對於登頂幾座山,這樣的時間是綽綽有餘的,但如果要深入地感受想廿八都這樣的古鎮,要想走進江山農村的廣闊天地,這樣的時間是遠遠不夠。世界那麼大,我能前往的地方十分有限,而我每次行走回來之後,都會用文字將行走的過程和感受仔細地記錄下來,我知道並沒什麼人會看,我也不在乎發到網上有多少朋友會光顧,我僅僅是將生命中每一次的特殊難忘的經歷珍藏,畢竟文字是長久的,而記憶會隨著大腦的衰老、時光的流逝而淡忘,在我看來,旅行不是吃喝玩樂的享受,旅行是一種學習和成長,從別人的生活裏,從大自然的造化中,我們去歷練與感悟,前方站:杭州,我想這座城會是我的終點,更是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