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我與《遠方的家》欄目的故事

《遠方的家》五週年觀眾作品徵集活動選登

《遠方的家》五週年觀眾作品徵集 央視網旅遊 2015年12月09日 17:59 A-A+

原標題:

 

2014年10月2日文章:觀"江河萬里行"壽山石有感

多年有一個"夢想", 到壽山石的故鄉看看。"江河萬里行"欄目實現了我的願望! 謝謝欄目展現了全方位的十分豐富的壽山石的知識!因為我十分喜愛壽山石,曾經在當地的報紙上介紹過壽山石,雖然我沒去過壽山村。

有兩個地方可做一點補充:

千年古礦洞有著"地下室"衡溫的特點,相對露出地表的壽山石,能減低風化,但不是有利生長,壽山石與所有的礦産一樣,都是地質運動的産物,是在侏羅紀到白堊紀時期,由於火山噴發或者岩漿侵入引起了特定成分的岩石的變質作用而形成的。

産于稻田中的"田黃",是河水的搬運作用造成的,所以光滑,磨圓度非常好,是河卵石,但不是一般普通的河卵石,而是壽山石的河卵石。

附:壽山石簡介之一

壽山石礦藏分佈于福州北郊與連江、羅源兩縣交界處的"金三角"地帶,有壽山、月洋兩大産區。             

壽山石礦以礦位分佈劃分為三個大系;高山系、旗山系、和月洋係,有近百個品種,每個品種多冠以産地名、礦洞名、色象名以及掘洞者名等。雅者有水蓮花、瑪瑙凍,俗者有糞桶岩、雞母窩等不一而足。長期以來,廣大壽山石玩家將其分為:田坑、水坑和山坑,即三坑分類法。這種三坑分類法分類的依據主要是指壽山石來自何種地理位置,是水、田和山之坑。然而,地質學家看來,産地與石質是不同的概念,同一地方産出的壽山石,在石質上卻有天壤之別。所以三坑分類法有其局限性,至今還採用是由於歷史原因,收藏家們習慣這樣稱謂,因為與商業有關

壽山石的分類方法多而繁雜。近來工藝美術師陳石結合傳統的分類方法提出了三大系列五個部分的新分類法,即高山系:高山系/田石、高山系/水坑石和高山系/山坑石;月洋係和旗山系。這個分類方法既便於了解出處,又知道屬於哪一種類型的礦石,可能便於收藏玩家使用。

隨著近年來寶石研究的深入,不少學者將最新的研究成果作為分類的依據,例如依據礦物組成,將壽山石分為地開石型、地開石--葉臘石型和葉臘石型;有的學者提出了高嶺石族類、葉臘石族類和伊利石類;有的學者還將成因作為分類的依據,例如"三坑三類成因"的分類方法。看來著眼于分類的不同角度、不同使用對象,可能有不同的分類方法,都有其合理性。壽山石即是寶石學研究的對象,有著一定的科學研究價值;又在商業上、在人們的生活中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還有著較深厚的文化底蘊。

高山系 

高山系以"高山"命名,高983米。以壽山村南面約兩公里的高山峰以及周圍的群山、溪田為主要産地。高山峰礦脈縱橫交錯,礦洞多達20余個。

高山系是名貴石種的重要産地,而且石質較佳,大部分均呈透明或半透明狀,而且質細、性微堅,晶凍者格外瑩澈,靈傑。色彩有紅、黃、白、黑、灰、紫、綠、藍,各色相映,光彩四射。無論從質與量來評價,高山系應為三係之首。

高山系/田石

環繞著壽山村的是一條涓涓流水,就在這涓涓繞村行的壽山溪兩旁的水田底層,出産著一種"石中之王"壽田石。因為産于田底,又多現黃色,故稱為田坑石或田黃。田石以色澤分類,一般可分為黃田、紅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黃田石是田石中最常見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石種。田黃的共同特點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瓏剔透,且有細密清晰的蘿蔔紋,尤其黃金黃、橘皮黃為上佳,枇杷黃、桂花黃稍次,桐油黃是田黃中的下品。田黃石中有稱田黃凍者,是一種極為通靈澄澈的靈石,色如碎蛋黃,産于中坂,十分稀罕,歷史上列為貢品。

白田石是指田石中白色者,質地細膩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純白,有的白中帶嫩黃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溫潤,越往裏層,色地越淡,而蘿蔔紋、紅筋、格紋卻越加明顯,似鮮血儲于白綾緞間。石品以通靈、紋細、少格者為佳,質地不遜於優質田黃石。

紅田石:田石中色紅者稱為紅田石。生為紅田有兩種原因,一為自然生成一身原紅色;一為人工煅燒而成後天紅,天生的紅田石稱為橘皮紅,是稀有石種。

高山系/水坑石

壽山村東南有山名坑頭山,是壽山溪的發源地,依山傍水有坑頭洞和水晶洞,是出産水坑石的地方。因為洞在溪旁,石浸水下,故又稱"溪中洞石"。水坑石出石量少,佳質尤罕,因此今日市場上所見水坑石佳品,多係百千年前的舊物,故有"百年稀珍水坑凍"之説。水坑石是壽山石中各種徑凍石的薈萃,主要品種有水晶凍、黃凍、天藍凍、魚腦凍、牛角凍、鱔魚凍、環凍、坑頭凍及掘性坑頭等,色澤多黃、白、灰、藍諸色。

高山系/山坑石

山坑石,是壽山石中的大宗,是高中檔壽山石印章和石雕藝術品的主要原料來源。高山系是山坑石的總代表。

高山系是壽山石品種最豐富的礦係,也是田石與水坑石唯一的産區,礦物主要是地開石,其次是石英和高嶺石,所謂地開石是一種含羥基的鋁硅酸鹽礦物,它與高嶺石、珍珠石的成分相同,但晶體的結構有所不同。地開石的晶體為片狀,晶體集合體通常也很細小,屬粘土類礦物。高山系壽山石多為集晶狀結構,以脈狀、塊狀及沖積型砂石礦為主要礦體産出形態。石種普遍含水分多,肌理常含有羅葡紋及棉花紋等紋路。這些都是高山系的共同特徵。

月洋係

月洋係以月洋鄉的名字命名,産石地位於壽山村東南8公里的加良山,山高636米。加良山是月洋唯一的産石地。

加良山的東邊是月洋溪。月洋村石農世世代代開採加良山上被稱之為"印石三寶(田黃、芙蓉、雞血石)"之一的芙蓉石。後來石竭洞塌,加之六十年代月洋溪被村落劃建水庫,月洋村石農遷至他鄉,加良山寶石長期無人問津,近年加良山南部的峨嵋露天石礦大量開採工業用石料。

明清以來,加良山以産芙蓉石著名。芙蓉石洞在月洋山頂峰,石質極為溫潤,凝脂,細膩,雖不甚透明,然雍雅盡在其中。同時,芙蓉石亦是壽山石中一大石族,以色劃類,分為紅芙蓉、白芙蓉、黃芙蓉、芙蓉青、紅花凍芙蓉;又有以洞分類者,稱將軍洞芙蓉、上洞芙蓉等。

芙蓉石被譽為"石質溫潤凝膩如玉,嫻雅可珍,""可與田黃、凍石雄峙壽山"。

自1990年再次挖掘,掘進四十多米深,現已少量出石。如今絕産百年的芙蓉寶石,已重現於世。

月洋係以特別細節而凝膩,外觀以似玉非玉為特徵,色彩以白、綠、黃及淡紅為主。

旗山系

旗山系;位於高山的北面,西起高山峰,西北,相隔3公里的旗山,東達這離高山峰6公里與連江縣交界的金山頂。   而純潔

旗山系壽山石礦藏豐富,品種繁多,是僅次於高山系的第二大系。

旗山系中,大量露天開採,作為工業用料。旗山系中唯獨旗降山所産的旗降石鶴立雞群。旗降石石質結實而純潔,溫潤,堅細,凝膩,微透明或不透明,實有光澤,色彩豐富,以紅、黃、紫、白等兩色及多色相間者常見。旗降石稍加磨礪,即示風采煥發,格外惹人喜愛。此石可不用油保養,其色質會長久不變,是雕刻最佳材料之一。

旗山系各礦均為山坑石。礦物以葉臘石為主,其次是石英、水鋁和少量高嶺石。所謂葉臘石是主要由酸性火山凝灰岩經熱液蝕變而成,它是粘土礦物的一種,質地細膩,柔軟脂潤,有良好的機械加工性能,遮蓋率好,硬度低(1-2度),化學性能穩定。旗山系壽山石一般較粗糙,松脆,多呈不透明臘水,顏色以黃、綠、青、灰和雜色為主。

近年來,現代科學分析手段應用於壽山石的研究。例如應用X射線粉末衍射儀、傅裏葉變換紅外光譜對壽山石礦物組成進行了較全面的分析,認為從礦物組成來看,對紅褐色系列壽山石可分為高嶺石族類、葉臘石類與伊利石類。例如應用拉曼光譜對福建壽山高山桃花石的紅色斑點的成因進行分析,認為紅色礦物顆粒與呈浸染狀的紅色部分均為赤鐵礦。這些先進的分析手段,可能對壽山石的礦物成分和許多未知美麗顏色的成因作出科學的解釋。

壽山石簡介之二

辨石(壽山石的識別)

一般辨石可掌握以下幾點:

首先是眼觀發,從觀察許許多多的品種中鍛鍊出用眼一看便能分辨出各石的特徵來。

其次是撫摸法,通過手的接觸,可以感觸到石的脂潤與粗糙,細結與鬆散以及輕重等。這是用手感來辨石。

第三是刀刻法。用雕刻的方法區別下刀時的順與澀,以及刮出的粉狀和刮時的聲音之異同來辨石。

除此之外,還有種種方法,例如經常與石友共同探討,總結交流等。

壽山石重在三看

一看"因材施藝"是否恰當。壽山石雕藝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澤,雕刻出造型和色澤相適應的作品。我們在鑒賞和選購壽山石雕作品時要看雕刻藝人在"因材施藝"方面的獨到功力。看看是否充分利用石質、石形、石色、石紋來確定相應的題材與造型,而不是牽強附會。 

二看技法是否合理。壽山石雕已由古墓葬出土的文化中看到的極為簡練的技法,發展為現代精細的高浮雕、透花雕和圓雕等。一件壽山石雕精品往往綜合應用各種傳統技法。

三看刀法是否充分。壽山石雕的技法,是通過運刀的刀法來體現的。壽山石雕的刀法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有簡練的刀法,有樸茂的刀法,有渾厚的刀法,有秀淩的刀法。如薄意雕刻,花鳥雕刻,多用秀淩的刀法;如人物圓雕、古獸印鈕等雕刻則多用樸茂的刀法,它適於收藏家、鑒賞家拿在手上"把玩",而不刺手,另有一番情趣。

總之,成功的作品是作者的文化水平、藝術修養、雕刻技藝和實踐經驗等諸多綜合能力及水平的反映。美的表現是和藝術家所能獲得的思想力量成正比的,壽山石雕藝術正是如此。

壽山石的保養

壽山石的保養是壽山石收藏的一個重要課題。雖然壽山石天生麗質,在自然狀態下,石形不易變,石色不輕改,但是,從陰暗的地底深處到暴露于陽光燦爛的世界,要保其天生麗質永駐人間,依然要涉及養石和護石這個話題。 

首先,保持潤澤,切忌高溫 壽山石最忌乾燥、高溫,養護的關鍵要注意保持潤澤。不論原石還是雕品,都應該避免陽光曝曬和高溫環境。新採的礦石不可長期放在山野或室外,要及時藏在地窖裏或陰濕之處,時常灑些冷水以保潤澤。

其次,開料水磨,謹防燥裂 以水鋸、濕磨為上,如須在砂輪上打磨,則應預備清水一盆,待石料摩擦發熱時,及時用冷水降溫。

第三,原坯石料,木盒裝放 經過去皮、除污、清雜質,製成原坯後,應分出品種、檔次和塊度,置放在木質盤盒之中。塊度大且石質粗者,只需將木盒放在陰濕處保存即可。如屬高檔石料,塊度小者,最好浸入盛滿植物油的瓷盆裏。如果塊度較大,為節省油料,也可將石坯沾油後用透明紙包裹好,放在陰濕處。

第四,雕刻成品,除塵保潔 經過雕刻加工的壽山石雕成品,適宜陳列室內。石表被灰塵、污物沾染時,只要用細軟的綢布輕輕擦抹、即可恢復光彩。壽山石硬度低,約在摩氏二至二點五度之間,切忌用金屬片或其它硬物修刮。

壽山石文化

壽山石至少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便已被作為雕刻的材料。元代篆刻家以葉蠟石作印材,使壽山石名冠"印石三寶"之首,登上文化大雅之堂。加上明、清帝王將相的百般青睞,從而形成壽山石雕刻藝術從萌芽到發展到鼎盛的一脈獨特的民間工藝文化史,壽山石雕也成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愛的文化藝術珍品。 

當今,作為藝術的壽山石雕,已經發展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但從歷史的角度看,它見載于典籍的文字史料卻又如此缺乏。

壽山石雕一開始便被作為雕刻粗用器具的原材料,壽山上的僧侶,閒時就地取材,用壽山石雕香爐、念珠、佛像等,還被廣泛作為殉葬的石俑。這些最早的雕件絕大多數都石質粗劣,雕工粗陋。現在很難見到明朝以前,工好材優的壽山石圓雕,甚至,連質地粗劣,雕工簡陋的圓雕也難見到。 

元明以降,壽山石的"身份"開始"兩極分化",這種"分化"在清朝表現得最為充分:或貴為天子身邊的寵物,或賤比民間的粗雜之物。宋元明以來,偶有極個別材質較精的"幸運兒"巧遇青睞,被精雕細琢,擺進文豪權貴的案幾之上,一時身價百倍。除此以外,絕大多數石雕仍然逃不開"貧賤"的地位。 

與"茶文化"、"鬼文化"、"才子文化"等相比,在壽山石藝術的文化坐標上,有一個特殊的"盲區":就是"書面文化"的嚴重"缺血"。被稱為壽山石文化的第一部專著的出現晚在清朝,高兆的《觀石錄》,全文2700字。書中對壽山石進行了"山坑"、"水坑"的簡單分類,對140余枚壽山石作了描述和評價,分神、妙、逸三品,並言及石雕名人潘子和、謝奕、楊玉璇等人的藝術技巧,總結了他們雕刻壽山石"相石"、"解石"及磨光的經驗。其實,《觀石錄》只是一本薄薄的壽山石的"文化品玩"雜感,難稱"理論"。稍後,毛奇齡著《後觀石錄》,全文也只有3600多字,對49枚壽山石作"品玩"式的記錄。文中較有歷史意義的是對壽山石分類上首次提出"山、水、田"三坑之説,至今仍普遍被人們接受。"前後觀石錄"被後世譽為"雙璧"。乾隆年間,藏石家鄭傑編寫《壽山石譜》,一反高、毛"因相命名,隨色取號"的定名法,提出以産地命名石種的觀點,被後人普遍採納。 

全面且理論性較強的壽山石專著應該是龔綸對壽山石的名品、産地、徵故和雕冶作系統的評價的《壽山石譜》,全文一萬餘字。而後,還有張宗果的《壽山石考》、陳子奮的《壽山石印石小志》、潘主蘭的《壽山石刻史話》、方宗王圭 的《壽山石志》及《壽山石全書》、陳石的《壽山石雕藝術》、施寶霖的《印鈕藝術》、陳石和王植倫合著的《壽山石文化》等。這,大約就是幾千年曆史中有關壽山石雕藝少得可憐的一點"專著"文字的"代表作"了。 

石農們的壽山石"文化"是幾個全世界"通用"的"傳説",諸如女媧補天、鳳凰下蛋之類,既可用在鐵馬冰河的北方,又可用在杏花春雨的江南,只要故事的地點改換一下就行。藝人們的"理論文化"通常是"一相抵九工"之類的"經驗談",往往只是"口頭文化"。

近幾十年來,隨著壽山石價值倍增,壽山石的研究走進了科學殿堂,使壽山石雕藝産生突破性的進展,壽山石"實踐文化"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我要糾錯編輯:洪琳 責任編輯: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860010-090602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