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軍事頻道首頁
軍事節目時間表
軍事熱點
值班武器競猜
專家龍門陣
軍事欄目直通車
軍營故事
軍事文化
軍事辭庫
將帥星河
點擊軍校
戰爭史話
兵法釋疑
軍事欄目
《軍事天地》
《軍事報道》
《國防時空》
《祝你成才》
《軍事科技》
《軍營文化》
《文體視窗》
《中國武警》

 編輯信箱
caojin@mail.cctv.com
>>軍事辭庫 > 陸軍 > 一劍既出九州寒:中國新型QW防空導彈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兵器 電子技術兵器 核生化兵器
坦克   T-59   T-80   T-63   T-69   T-85III   中國79式主戰坦克   豹2-A6M   T-72主戰坦克   T-90II   M1   奇伏坦900主戰坦克   T-54/T-55   T-64   “挑戰者”主戰坦克   豹-II   維克斯MK7主戰坦克   AMX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AMX-30主戰坦克   AMX-13輕型坦克   日本90式主戰坦克   日本74式主戰坦克   OF-40   C1   Strv103   IKV-91   印度“阿瓊”式主戰坦克   韓國K1A1主戰坦克
戰車   龍騎兵300   WZ501   89式裝甲輸送車   90式履帶裝甲車   77-1式水陸裝甲輸送車   M2   LAV-25   БМП-2   БТР-80   БМД傘兵戰車   БТР-50П   武士步兵戰車   FV603   AMX-10P   M3   VCR   Buffalo   日本88式步兵戰車   VCC-80   AVL/AVM/AVH   CV90   Pbv302   M-113   TPZ-1   美國M3騎兵戰車   聖甲蟲   BV206S
火炮   龍卷風多管火箭炮   122毫米自行榴彈炮   83式273mm履帶式自行火箭炮   M270   M110   M109   M198   新概念高射炮   “龍卷風” VS M270 
輕武器   美國柯爾特5.56mm先進戰鬥步槍   美國M16系列5.56mm步槍   美國柯爾特10mm手槍   AK-47   伯萊塔92系列手槍   反器材槍   德研製出新型“泰瑟槍”   PP-2000   M/X26電擊槍   拐彎槍   Lee Enfield 4型步槍
陸軍裝載導彈   愛國者PAC-3防空導彈   俄S-400"凱旋"防空導彈   東風31型導彈   FM-90防空導彈   “愛國者”地對空導彈   HQ-2   “陶”式反坦克導彈   “龍”式反坦克導彈   “阿斯派德” 導彈   “復仇者”   “毒刺”防空導彈   “羅蘭特”防空導彈   “民兵”彈道導彈   “和平衛士”導彈   “飛毛腿”導彈   “霍特”反坦克導彈   “米蘭”反坦克導彈   伺機攻擊導彈   新型便攜反坦克導彈   QW防空導彈   薩姆-6   KS-1   動能導彈
陸軍其它   AH-64   GSL131掃雷車   地震武器   防彈服   狙擊手定位儀   “探人器”   微型無人機   新式夜視器材   裝甲機槍防護盾   遠程遙控機器人

一劍既出九州寒:中國新型QW防空導彈

央視國際 (2003-02-21 09:43:32)

 
前衛3導彈
 

    在第四屆珠海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展出了我國自行研製的各型導彈。雖然和上屆展覽相比,展品減少了,而且C-802、C-701、C-301等還是上屆的老面孔,C-301和C-802更是四朝元老,多少顯得有點冷清。但這次“前衛”系列傾巢而出,其中多個新型號更是首次公開亮相,引起了各國和傳媒的極大關注,讓眾軍迷大飽眼福。

    這次前衛系列導彈基本以實物展出,另外用前衛便攜式導彈為基礎發展的自行防空導 彈系統和彈炮結合系統則以模型和圖片方式展出。

    這次航展展出的前衛導彈新出現了QW-3、QW-4兩種全新型號的導彈。同時展出了前衛1的改進型號QW-1A和QW-1M。不能不讓人覺得前衛家族興旺。現在讓我們分別介紹一下他們的家庭新成員。

    QW-4

    這是前衛系列研製中最新的型號,他和以前的型號最大的不同在於採用了紅外成像導引頭,比普通的點元紅外探測器有更好的性能。由於普通的單元/多元紅外探測器只能探測點狀熱信號,一般對噴氣式飛機的尾氣熱輻射敏感,即使帶冷卻的紅外單元/多元導引頭也只能探測到後機身的蒙皮。號稱全向攻擊的單元紅外探測器在探測迎頭飛行目標時普遍存在30度左右的盲區,使導彈的迎面攻擊距離大大低於導彈的實際飛行距離,使性能大打折扣。而紅外成像導引頭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他探測靠目標和背景的輻射率不同,而且制導信息源是圖象,難以被干擾,而且具有更遠的探測距離和真正的全向攻擊能力。所以説,紅外成像導引頭將是未來紅外制導導彈的發展趨勢。

    此外,QW-4還採用了激光近炸+碰炸引信和電動舵。與無線電近炸和紅外近炸引信相比,激光近炸引信的抗干擾能力更強,較好地解決了超低空飛行引信容易誤啟動的現象,和單純採用碰炸引信的便攜式防空導彈相比,近炸引信可以使導彈在目標旁邊引爆,非常適合打擊巡航導彈這類難以直接命中小型目標。而電動舵的採用使導彈控制系統作動裝置更為簡單,而且具有更平滑的飛行曲線,有利於提高命中精度。導彈的作戰距離是500~6000m,作戰高度是4~4000m,其作戰高度低界達到了4m,非常有利於攻擊超低空飛行目標和掠海飛行的導彈和離地面2-3米懸停的直升機。2馬赫的飛行速度也老型號有所提高,可以攻擊更快的飛行目標和具有更大的作戰空域。可以説QW-4的出現,使我們和西方先進國家的最新便攜式防空導彈站在了同一水平。我們有理由相信QW-4將是未來便攜式防空導彈市場的有力競爭者。

    QW-3

    其實筆者認為QW-3導彈是本屆參展導彈中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型號。相比QW-4隻是簡單的宣傳資料而言,QW-3展出的是實物,讓人覺得更導彈接近完成階段。從整體上看,QW-3和其他家族成員顯得相比有點離經叛道。無論是制導方式和彈體結構都有很大的不同。隱約讓人覺得有點眼熟,特別是用QW-3導彈組成的FLS-1近防系統讓人立即想到了美德聯合研製拉姆(RAM)導彈系統。

    制導系統

    從外形重量制導方式來看,QW-3已經脫離了便攜式防空導彈的範疇,應該作為輕型防空導彈。首先,QW-3的制導方式非常有特色。他採用的是激光半主動制導。可以説不是紅外彈的發射後不管方式了。筆者翻查資料發現,在世界上服役的地空導彈裏,還沒有採用激光半主動制導方式的,QW-3可以説是獨此一家。那麼,採用這種非發射後不管的方式有什麼好處呢?好處是大大的,激光半主動制導方式具有紅外制導方式所沒有的高精度和抗干擾能力。從資料上的命中精度高達1m的數據就可以看出這種制導方式帶來的巨大好處了。在激光制導方式裏,半主動方式是最難的。而從導引頭特寫的照片看出QW-3是採用的是陀螺穩定式,這也是半主動激光方式裏最難的一種,可以説QW-3採用的是難上加難的方式,因為他要求光學系統和探測系統都要由陀螺穩定,動態視場大、瞬時視場小,精度高、複雜,但好處是可以攻擊高機動小目標。美國在“地獄火”(Hell-fire)和“幼畜”空對地導彈也是採用這種方式,我們能用在對空導彈上可以説在突破這項技術的同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QW-3的導引頭跟蹤速率是15゜/s。這個數字略低於其他類型的便攜式導彈,這對攻擊較高高度的高機動目標略為不利。但低空飛行的目標機動能力有限,這個缺點並不明顯。

    由於激光半主動制導方式中導引頭依靠的是目標反射的激光回波來跟蹤的,所以不象普通的非成像紅外制導方式只能探測高熱尾流和後機身加熱蒙皮的限制,具有真正的全向攻擊能力,而不是紅外彈的270゜的假全向。也不受紅外曳光彈和電子干擾系統的干擾,只要武器的配套的光電/熱成像跟蹤系統能跟上目標,目標一但進入攻擊範圍就無法逃脫。QW-3可以和雷達系統分置或完全依賴紅外熱成像和光學跟蹤系統,沒有電磁輻射,有效避免了反輻射導彈的威脅。系統隱蔽性好,生存能力強。

    性能特點

    QW-3導彈彈長2100mm,彈重23kg,從外形上看QW-3是在便攜式導彈上加了一段超口徑的助推器,前段佈局基本和QW-1類似,一對活動舵面裝在彈體前部的舵機艙上,主彈體後部有一梯形折疊尾翼,翼面積比QW-1要大,構成“-X”的鴨式氣動佈局,助推段也有兩對折疊尾翼。在發射裝置中前彈體由適配器(彈托)和助推同口徑放置。從展品對比上看,QW-3和QW-1的彈徑是一樣的。但經過這一翻改進後,QW-3可以説是鳥槍換炮了。除了前面所説的制導系統的進步外,新的助推發動機的採用大大提高了導彈的飛行性能,導彈最大飛行速度由QW-1的600m/s提高到750m/s,最大射程達到8000m,最小射程800m,射高從4m到5000m,從數據上看出,QW-3的的作戰空域比便攜式防空導彈大幅度提高,已經接近英國長劍和歐洲羅蘭特的點防禦導彈水平了,4米的低界,也讓懸停的直升機無處可逃。而且重量更輕。系統更簡單,而且因為採用激光半主動制導,制導設備和發射裝置設置靈活,制導設備輕便,簡單,而且只需要增加照射器就可以滿足對付多目標的要求。可謂方便靈活,價格便宜。

    在便攜式導彈裏,最讓人不放心的就是其戰鬥部了,由於體積重量的限制,一般的便攜式導彈戰鬥部都不超過2公斤,在便攜式防空導彈的實戰中屢屢出現導彈命中目標而無法摧毀的戰例,這點在QW-3上得到了改變,由於增加了助推器,戰鬥部就可以做得更大,從展品上就能看到QW-3的戰鬥部比旁邊的QW-1長度大得多,據介紹,QW-3的戰鬥部重量是QW-1的數倍之多,而且改成了和拉姆(RAM)一樣的連續桿式,威力大為提高,非常適合打擊巡航導彈類的目標,引信起爆方式是激光近炸+碰炸,戰鬥部殺傷半徑是3米,配合1米的制導精度,足以摧毀堅固的飛行目標,其單發殺傷率大於85%。

    QW-3在加裝了大推力的助推器後,能在短時間內加速到最大飛行速度。從最小有效距離只有800米來看,助推段在800米內已經脫落,而且由於在助推賦予的速度下,主發動機可以採用推力略低,但工作時間更長的推進劑,以使導彈飛行速度維持一個高的平均值,尤其是在飛行的末段,導彈也有足夠的動能對付機動目標,這點得到了廠家的證實,他們表示飛行速度曲線是非常平直的。 

 



前衛-3的激光導引頭


 


(編輯: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