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軍事頻道首頁
軍事節目時間表
軍事熱點
值班武器競猜
專家龍門陣
軍事欄目直通車
軍營故事
軍事文化
軍事辭庫
將帥星河
點擊軍校
戰爭史話
兵法釋疑
軍事欄目
《軍事天地》
《軍事報道》
《國防時空》
《祝你成才》
《軍事科技》
《軍營文化》
《文體視窗》
《中國武警》

 編輯信箱
caojin@mail.cctv.com
>>軍事辭庫 > 陸軍 > 日本90式主戰坦克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兵器 電子技術兵器 核生化兵器
坦克   T-59   T-80   T-63   T-69   T-85III   中國79式主戰坦克   豹2-A6M   T-72主戰坦克   T-90II   M1   奇伏坦900主戰坦克   T-54/T-55   T-64   “挑戰者”主戰坦克   豹-II   維克斯MK7主戰坦克   AMX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AMX-30主戰坦克   AMX-13輕型坦克   日本90式主戰坦克   日本74式主戰坦克   OF-40   C1   Strv103   IKV-91   印度“阿瓊”式主戰坦克   韓國K1A1主戰坦克
戰車   龍騎兵300   WZ501   89式裝甲輸送車   90式履帶裝甲車   77-1式水陸裝甲輸送車   M2   LAV-25   БМП-2   БТР-80   БМД傘兵戰車   БТР-50П   武士步兵戰車   FV603   AMX-10P   M3   VCR   Buffalo   日本88式步兵戰車   VCC-80   AVL/AVM/AVH   CV90   Pbv302   M-113   TPZ-1   美國M3騎兵戰車   聖甲蟲   BV206S
火炮   龍卷風多管火箭炮   122毫米自行榴彈炮   83式273mm履帶式自行火箭炮   M270   M110   M109   M198   新概念高射炮   “龍卷風” VS M270 
輕武器   美國柯爾特5.56mm先進戰鬥步槍   美國M16系列5.56mm步槍   美國柯爾特10mm手槍   AK-47   伯萊塔92系列手槍   反器材槍   德研製出新型“泰瑟槍”   PP-2000   M/X26電擊槍   拐彎槍   Lee Enfield 4型步槍
陸軍裝載導彈   愛國者PAC-3防空導彈   俄S-400"凱旋"防空導彈   東風31型導彈   FM-90防空導彈   “愛國者”地對空導彈   HQ-2   “陶”式反坦克導彈   “龍”式反坦克導彈   “阿斯派德” 導彈   “復仇者”   “毒刺”防空導彈   “羅蘭特”防空導彈   “民兵”彈道導彈   “和平衛士”導彈   “飛毛腿”導彈   “霍特”反坦克導彈   “米蘭”反坦克導彈   伺機攻擊導彈   新型便攜反坦克導彈   QW防空導彈   薩姆-6   KS-1   動能導彈
陸軍其它   AH-64   GSL131掃雷車   地震武器   防彈服   狙擊手定位儀   “探人器”   微型無人機   新式夜視器材   裝甲機槍防護盾   遠程遙控機器人

日本90式主戰坦克

央視國際 (2003-01-21 11:35:19)

  90式坦克的研究和發展工作始於1974年,部件製造和試驗工作始於1977年。當時暫稱為TK-X坦克,意思是“試驗中的坦克”。

  日本坦克通常是以定型年代(第一生産年度)命名的。因曾預計新坦克在1988年或1989年定型,故相繼又稱TK-X坦克為88式和89式坦克。但是由於研製週期拖長,定型日期推遲到1990年,故又稱之為90式坦克。 該坦克在1982~1984年度進行第一次整車試製時製造2輛樣車,進行了技術試驗。1986~1988年度進行了第二次整車試製,製造4輛樣車,于1987~1988年進行技術試驗,並計劃在1989年度進行使用試驗。先後兩次整車試製共製造6輛樣車。1987年夏天公開的樣車是第二次整車試製的樣車。預計新坦克在1990年定型,並立即投産,同年將生産30輛。該坦克將用於替換已經開始退役的61式坦克,還準備更新一部分74式坦克。投産後將首先裝備日本北海道的坦克師。

  該坦克的研製總經費約300億日元,現估計其單價將達12.1億日元(相當於850萬美元)。原計劃採購800余輛(與74式坦克總採購量相同),但因價格昂貴,採購數量大致控制在400輛以下。

  結構特點:

  一、總體佈置 90式坦克樣車為傳統的炮塔式坦克,車體和炮塔均用軋製鋼板焊接而成。駕駛艙在車體左前方;車體中部是戰鬥艙,其上是炮塔;車體後部為動力傳動艙。 炮塔內有2名乘員,車長位於火炮右側,炮長位於左側。駕駛艙上裝有若干個潛望鏡,其中也可裝入紅外夜視儀。

  二、武器系統:

  1.主要武器 該坦克樣車裝有1門聯邦德國萊茵金屬公司(Rheinmetall GmbH)的120mm滑膛炮,日本現已決定特許生産這種火炮。該火炮的炮管長是口徑的44倍,裝有熱護套、抽氣裝置和炮口校正裝置,還裝有反後坐裝置。該炮射速為10~11發/min。 日本曾計劃在新坦克上安裝本國製造的120mm滑膛炮,該炮是用74式坦克上裝備的L1A3式105mm線膛炮炮管擴孔製成的。樣炮完成後,命中精度和侵徹力低,加之考慮到新坦克的主炮應與美國的M1A1坦克火炮通用,最後決定採用聯邦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120mm滑膛炮並安裝在第二次整車試製的樣車上。 

  該炮配有自動裝彈機,選擇了稱為帶狀彈艙的方式,它通過鏈帶轉動來帶動放置在炮塔尾艙內的帶式連接的炮彈來選擇彈種,使炮尾和推彈機方向一致,裝入炮彈。

  2.炮彈 該炮發射聯邦德國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破甲彈,日本已決定特許生産這兩種炮彈。 這兩種彈都是整裝式彈藥,均為半可燃藥筒,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初速大於1650m/s,直射距離1800m,破甲彈的初速大於1200m/s。 日本大錦工業公司製造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小松製作所(Komatsu Manufacturing Company)製造的多用途破甲彈均因彈丸的破壞能力不足而未被採用。 該坦克的彈藥基數約40發,炮尾彈倉約存放25發,車體前部右側約存放15發。

  3.火控系統 該坦克裝有性能先進的火控系統,由觀察瞄準裝置、測距儀、彈道計算機、直接瞄準裝置和指揮儀式瞄準裝置構成。 車長有1個裝在炮塔右側上部指揮塔前方的獨立穩定式360回轉的潛望式瞄準鏡,為雙目式L型,放大倍率10,內裝摻釹釔鋁石榴石激光測距儀(測距範圍可達5000m);配有從炮長瞄準鏡得到的目標數據監測裝置,必要時可超越射擊。 炮長潛望式瞄準鏡裝在炮塔上部左側,為高低向獨立穩定的單目周視潛望鏡,放大倍率10,內有熱成像夜視裝置和摻釹釔鋁石榴石激光測距儀;還有1個輔助直接瞄準鏡,為單目式L型,放大倍率12,內裝夜視顯示裝置。 該坦克的瞄準系統分為直接瞄準和指揮儀式瞄準兩種方式。直接瞄準是按照常規的瞄準方法來捕捉目標,而指揮儀式瞄準系統可實現行進間射擊。

  由於安裝了超越控制裝置,即使在炮長髮現目標並進行瞄準以後,車長若再發現其他目標構成更大威脅時,還可使炮長的目標自動改成車長髮現的目標,亦即應用該裝置可在對一目標射擊的同時還可瞄準其他目標。在車長瞄準鏡內還附帶穩定型導向器,車長載上頭盔後,接通鏡的開關,車長瞄準鏡便可和炮管聯動,即炮管和車長的臉部總保持方向一致。 該坦克的火控計算機裝在炮塔的尾部,該計算機可根據橫風傳感器測得的數據及目標距離、彈種、視差修正量、耳軸傾斜、藥溫、炮膛磨損、大氣壓力、目標未來位置及其修正量的數據來計算火炮的瞄準角和提前角,使瞄準鏡十字線自動裝定。

  該坦克採用被動式紅外熱成像裝置,可把敵坦克放射的紅外線通過高靈敏度紅外電視將畫面顯示在熒光屏上可同時進行目標瞄準,也可自動跟蹤。

  4.輔助武器 74式7.62mm並列機槍安裝在主炮左下方。 M2HB式12.7mm高射機槍安裝在炮塔右側頂部車長指揮塔和炮長艙口之間,不能從車內進行操縱。

  三、推進系統:

   1.發動機 該坦克採用三菱10ZG型2衝程10缸水冷直接噴射式廢氣渦輪增壓中冷柴油機,最大功率1103kW(1500馬力)。坦克單位功率21.2kW/t,公路最大速度70km/h。

  2.傳動裝置 該坦克採用帶液力變矩器的自動變速、靜液轉向式傳動裝置和電液操縱裝置。

  3.行動裝置 該坦克採用液氣和扭桿混合式懸挂裝置,每側有6個雙輪緣負重輪,第一、二、五、六負重輪採用液氣懸挂,第三、四負重輪採用扭桿懸挂。兩側的液氣懸挂部件不是橫向交叉連接,不能作傾斜而只能作前後俯仰調整,可使車底距地高從標準姿態降低到200mm,或提高到600mm。扭桿懸挂裝有旋轉式減振器。誘導輪在前,主動輪在後,兩側各有3個托帶輪。採用雙銷單塊式履帶,一種裝有橡膠襯墊,另一種是金屬爪齒型,兩種履帶均有端部連接器。

  四、防護系統 該坦克的車體和炮塔前部採用複合裝甲,其他部位有的採用間隙裝甲。複合裝甲是冷軋含鈦高強度鋼的兩層結構,中間使用了包有芳綸纖維的蜂窩狀陶瓷夾層,並在內側罩有輕金屬,為日本獨特的複合裝甲結構。

  該坦克沒有對付頂部攻擊的特殊裝甲防護。兩側裙板各由7塊均質鋼板組成,厚約10mm,可産生與夾層裝甲相同的效果。裙板可以單獨向上折疊起來,便於行動部分的維修。車內隔艙化佈置,裝有自動滅火裝置。炮塔內部由防火隔板分成幾個艙,其佈置與美國的M1坦克和其他現代主戰坦克相似。彈藥倉裝有閘門,炮塔後面的頂部裝有泄壓板。採用了三防裝置,即使在全密閉的情況下也可戰鬥幾個小時。

  還裝有激光探測裝置,可在敵激光測距儀照射的瞬間得知敵照射的方向。在炮塔後部兩側各裝有3具一組的73式煙幕彈發射器,可自動或半自動啟動。在炮塔後部豎有通信天線。 但是,該坦克的車體前上裝甲板和炮塔前下裝甲板之間有一明顯的間隙,高度達200mm以上,形成了一個相當大的卡彈區。


(編輯: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