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中華詩詞 >

杜甫筆下的女性形象

鄭伯農

發佈時間:2013年02月06日 11: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詩詞學會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在杜甫的作品中,有好幾首是專門寫女性的。還有一些作品,或涉及到女性,或以女性為主要描寫對象。它們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展示了杜詩的強大思想和藝術魅力。

       在杜甫的筆下,女性一般是同情或歌頌對象。例外的是對楊氏姐妹。安史之亂前夕,杜甫寫了《麗人行》和《虢國夫人》等諷刺詩,用辛辣的筆調揭示了當時朝庭權貴的驕奢淫逸。自楊玉環受寵後,楊家雞犬升天,兄弟升大官,姐妹入宮承恩。特別是李林甫去世,楊國忠當宰相後,楊家更是權傾朝野。《麗人行》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寫了楊氏家族在曲江邊上遊春。隊伍浩浩蕩蕩,十分豪華排場。他們在江邊嬉戲、飲宴。樂聲大作,旌旗敝日,“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明朝的胡震亨説:“以時事入詩,自杜少陵始”。《麗人行》是絕妙的政治諷刺詩,也是風格獨異的我國早期“女性文學”。它和《兵車行》等作品展示了大唐帝國在興盛的外表下隱藏的深刻社會危機,預示了安史之亂的不可避免。

       在杜甫生活的年代,國家的征戰是很頻繁的。安史之亂後,更是遍地兵燹。男人或被徵入伍,或服徭役,女人是社會的重要勞動力。她們不但撐起社會的半邊天,有的甚至成為家庭的頂梁柱。杜甫以極大的同情心和滿腔的熱忱歌頌了那些平凡而偉大的女性。“三吏三別”中的《新婚別》,主要筆墨落在新娘子身上。那是令人驚心動魄的一幕:一對男女正舉行婚禮,官府就宣佈徵集男子入伍,而且新婚的第二天就要隨隊開拔。《新婚別》主要描寫新娘子送別時對夫君的叮嚀囑咐:“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杜甫的心情是矛盾的。他既為“新婚別”感到痛心疾首,也希望早日平息安史之亂。詩中那位既善良與不幸,又深明大義的新娘子,給人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石壕史》寫的也是夫妻分別,不同的是主角換成了老年人,“一號人物”換成了老太婆。一個兒子戰死了,兩個兒在外當兵,老頭子爬墻逃走了,家裏就剩下兒媳和吃奶的小孫子。兒媳“出入無完裙”,只能由老太太出來應付那位前來抓人的酷吏。詩的主要篇幅是記述老嫗的“致辭”。“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辰炊”。這是一位多麼了不起的老太太!她大約沒有什麼文化,更不會講出多少大道理,但她知道在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以年老之軀,擔起家庭的全部擔子,替老翁去服役。中國有許多像石壕村老太太這樣為家庭和親人承擔一切、付出一切的女性,可惜在文藝作品中反映得太少了。寫得多的是女人的花容月貌,丰姿騷情。清朝的袁枚説:“石壕村裏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這話很深刻,是對人情世故的深刻反思,也是對文藝史的深刻反思。

       杜甫暮年沿著長江出川,過洞庭,入瀟湘,沿途寫了許多咏古跡、咏山水、咏人世的詩。到了王昭君故鄉,杜甫看到的不是美女,讓他難以釋懷的也不是美女。他寫了一首《負薪行》,描述的恰恰是貧女、醜女:

夔州處女發半華,四十五十無夫家。

更遭喪亂嫁不售,一生抱恨堪咨嗟。

土風坐男使女立,男當門戶女出入。

十猶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

至老雙鬂只垂頸,野花山葉銀釵並。

筋力登危集市門,死生射利兼鹽井。

面粧首飾雜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若道巫山女粗醜,何得有此昭君村?

       夔州的男人有的被抓去當兵,有的服徭役,女人常常尋不到配偶,一輩子當老處女。這裡的女子除了承擔家務勞動外,還要擔負著養家糊口的重擔。上山砍柴,下井採鹽,各種活都要幹。杜甫看到這種情境十分悲憤:“若道巫山女粗醜,何得有此昭君村?”本來是出美女的地方,巨大的生活壓力和社會壓力,讓這裡的女子統統變醜了。這是令人心悸的控訴。

熱詞:

  • 杜甫
  • 女性形象
  • 鄭伯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