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春評論】2018年CCTV網絡春晚:科技助力“團圓”讓年味更濃郁 A+A-
央視網2018年02月12日 17:25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時隔一年,在2018年的小年夜,CCTV網絡春晚再度亮相,給翹首以盼的人們帶來一份集視覺、聽覺、觸覺為一體的饕餮娛樂大餐。

1

這是一場現代科技感十足,卻又年味濃濃的人文盛宴。實時連線歡唱環節,現場歌手任賢齊精彩演繹《春天花會開》,動車組復興號的列車員、乘客們“珠聯璧合”;“新媒體”大V代表“同道大叔”與機械臂互動對春聯;全球頂尖的鋼琴機器人特奧一展琴技;萌態可掬的機器人阿爾法與可愛萌娃小山竹合拍拜年;“融媒體”産品“親情計算器”、“照片會説話”等,以前端科技傳遞感情溫度,讓萬千網友不禁感嘆,“想陪伴父母更多一點”,也賦予了“中國式”過年更豐富的內涵。

回看歷史,每一年的網絡春晚,都澎湃著一顆科技的心:2017年的網絡春晚,利用互聯網直播雲技術,連接臺前幕後、線上線下、國內國外,首次曝光了世界最快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幕後團隊;2016年的網絡春晚,開創臺網聯動新模式,正式拉開“電視+”的新時代;2015年的網絡春晚,創意歌曲《茉莉花》運用虛擬技術,以“眾籌”概念為核心,通過網絡發起活動,使得網友與鋼琴家郎朗完成了一次超越時空合作……CCTV網絡春晚的誕生與成長,始終是新銳科技的展示平臺。

1

或許,在一些人的印象中,科技始終是一種冷冰冰的“器物”,與中國傳統佳節的文化氣質顯得格格不入。這些年,為了尋求“回歸”念茲在茲的傳統,很多人喜歡“唐服”“馬褂”,甚至不惜扔掉手機、電視等,過上“不插電”的生活。人們不無擔心,那麼多的科技成份,會衝擊春晚、沖淡年味嗎?然而,現實卻證明,文化的生命在於傳承,科技乃是文化的最強驅動力,兩者從來就不是一個矛盾體。作為中國互聯網時代的一張文藝名片,2018年CCTV網絡春晚在年味中融入科技感,展示科技強國力量的同時,也創新展現科技生活中的人文閃光點,體現了科技時代溫情的一面。

如果文化與科技絕緣,80年代初,又怎麼會有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橫空出世,讓億萬中國人守候在電視機前如癡如醉,留下最美好的人生回憶?如果文化與科技絕緣,8年前,又怎麼會有春晚之外的又一道全民娛樂年夜飯--網絡春晚應運而生?恰是借助現代科技的蓬勃力量,傳統文化才能走進千家萬戶、直抵萬千國民內心,而傳統文化的精彩演繹與矢志傳承,也驅動著現代科技滾滾向前,催促著人類文明境界提升。

1

 2018年CCTV網絡春晚以“網築強國夢 智匯新時代”為主題,集中展現中國在科技與智慧領域創舉,創新加入融媒體玩法,用科技溫情陪全國觀眾過新年,將科技與人文、創意與傳統有機結合,為這個“團圓”的小年夜注入了更多年味兒,這也讓大家對明年的網絡春晚更為期待。

(特約評論員 卞離石)

編輯:謝寧

860010-11340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