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競猜點播CBA中超國足英超意甲歐冠國際足球/法甲網球

古老的波士頓馬拉松 百年老店怎樣永葆青春

體育資訊來源:央視網 2017年04月19日 11:4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4月17日,作為地球上歷史最悠久最負盛名的馬拉松賽,位列世界六大馬拉松大滿貫之首,誕生於1897年的波馬迎來了第121屆賽事的舉行。隨著肯尼亞選手Geoffrey Kirui奪得男子馬拉松冠軍,第121屆波士頓馬拉松賽(以下簡稱波馬)也落下帷幕。在全球跑者心中,波馬無疑是皇冠上的明珠,它熠熠生輝,閃閃發光。

  它跨越了三個世紀,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它經歷過寒冷、大風以及高溫等極端天氣的天災,也經歷過諸如2013年爆炸案的人禍,但波馬浴火重生,鳳凰涅槃,自1897年以來,年年舉辦,並且名氣越來越響。

  那麼,波馬這家馬拉松的百年老店是怎麼做到的呢?

  一、歷史波馬

  第一屆波馬1897年4月舉行,這個月份一直沒有變過,因此也形成了傳統。傳統還體現在賽事在中午出發,最近10多年有所提前,最早的組別一般在9點30分左右出發。至於路線,基本上從郊區的霍普金頓(Hopkinton)自西向東到市區,全程有若干個上坡和下坡。按照2004年的新版馬拉松規則,全程馬拉松有世界紀錄,但對比賽路線有海拔起伏以及起點到終點的落差範圍有相應規定,從這個意義上説,如果線路不改,波馬可能無法創造世界紀錄。但這似乎沒有關係,波馬沿途有衛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女學生的尖叫,還有讓跑者不寒而慄的絕望坡。

  波馬第一屆比賽只有18人參加,冠軍是美國人麥克特莫特(John J.McDermott),成績是2:55:10。到1906年第10屆比賽,波馬選手才超過100人,為105人。又過了差不多60年,1968年波馬才以1014人突破1000人大關。隨時70年代美國馬拉松運動的興起,差不多30年後,到1996年,波馬參賽選手第一次突破萬人,因為是百年波馬,參賽人數激增到38708人,且35868人跑完全程。此前參賽最多是1992年的9629人。

  1985年波馬組委會和贊助商簽約,因此波馬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再上臺階。1986年波馬向前幾名選手發放獎金,從而掀起了波馬的國際化浪潮,資料顯示,1986年波馬男選手前10名來自7個國家,女子前10名來自8個國家;1987年波馬男子和女子組前10名來自10個國家。2014年,75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4506名海外選手報名。最近2年,這個數據上升到90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波馬吸引了男子世界紀錄保持者基莫托和上屆冠軍哈伊爾;女子則吸引了田徑世錦賽冠軍得主。為了讓國際選手適應公里計數牌,波馬每英里有1個路牌標記,每5公里還有一個路牌標記。

  波馬的影響力還體現在它多次成為美國馬拉松選手參加大賽的選撥賽,也成為美國馬拉松錦標賽。

  二、人文波馬

  波士頓是美國大學最為密集的城市,因而城市充滿了濃郁的人文氣息。著名的哈佛大學坐落在波士頓,1636年建校,是美國的最早大學。波馬的路線也有許多人文景觀。賽道穿過7個小鎮,其中有2個馬拉松人物的雕塑很有歷史意義和紀念價值。

  凱利(John Adelbert Kelley,1907.9.6 –2004.10.6 )1928年第一次參加波士頓馬拉松賽, 1992年,他以84歲的高齡最後一次完成波士頓馬拉松賽,是他創紀錄的第61次參加波馬,也是他第58次在波馬完賽,其中包括2次冠軍(1935、1945)和7次獲得亞軍,是獲得波馬亞軍最多的選手。從1934年到1950年的17年中,他15次跑進波馬前5名,成績出奇地穩定。凱利是馬拉松傳奇人物,還29次參加紐約馬拉松賽。他參加了柏林奧運會馬拉松賽,獲得第18名,成績倒不怎麼樣,但是他在這次奧運會上碰到了1896年首屆奧運會馬拉松冠軍,希臘人路易斯(Spiridon Louis)。凱利參加了1948年的倫敦奧運會馬拉松比賽,以2:51:56的成績獲得第21名,要知道,那時他已經40歲了。1993年,他的雕塑在牛頓市政廳前樹立起來,這個點離即將到來的絕望坡還有1英里,大概組委會希望他給選手動力衝過絕望坡。2000年,凱利被《跑者世界》雜誌稱為“世紀跑者”(Runner of the Century)。不過,跑者們不要把他和另外一個凱利(John J。 Kelley)弄混。他們名字相近,但無血緣關係,後者獲得過1957年的波馬冠軍。為了區分,前者被稱為老凱利,後者為小凱利。


   在波馬賽道邊,還有一個雕塑是希臘傳奇英雄斯蒂利亞諾斯(Stylianos Kyriakides),他是1946年的波士頓馬拉松賽冠軍獲得者。佩帶77號碼布的斯蒂利亞諾斯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獲得波馬冠軍的希臘人,他的波馬成績保持了33年才被另一個希臘人改寫。和凱利一樣,他參加了1936年和1948年的奧運會馬拉松賽。2003年,NBC拍攝了有關斯蒂利亞諾斯的一部片子,獲得2004年艾美獎最佳運動紀錄片獎。在他之前,只有1名歐洲人(Paul de Bruyn)在1932年獲得過波馬冠軍,其餘的冠軍都被美國和加拿大運動員獲得。

  三、溫情波馬

  1966年是波馬的重要年份,因為羅伯塔·吉布(Roberta Gibb)以3:21:40的成績完成了比賽,這個成績超過了三分之二的男選手。她是1966年唯一的女性參賽者。1967年有2名女性參賽選手參加波馬,1968年是5名。吉布成為第一個女子三連冠(1966-1968)選手。當時女子選手參加馬拉松面臨著訓練、醫學、傳統等方面的阻力。拿美國業餘體育聯合會來説,他們認定波馬是只有男子參加的比賽。不過,波馬組委會體現了溫情的一面,現在波馬官網公佈的歷屆女子冠軍,就是從1966年開始的。要知道,在1966年,世界六大馬拉松賽的其他五大馬拉松賽還沒有誕生呢。

  1969-1971年的3年,冠軍被伯曼(Sara Mae Berman)包攬,她是第二個三連冠選手。從1972年開始,波馬正式有女子組比賽,第一個冠軍是庫斯西克(Nina Kuscsik)。1984年,奧運會正式有了女子馬拉松比賽,舉辦奧運會的是美國城市洛杉磯。2008-2012年的5年中,波馬女子冠亞軍的成績差距都在1-3秒,可見競爭的激烈程度。

  波馬同樣在70年代,推出了輪椅組的比賽,在六大滿貫中首創輪椅組別。1975年首屆輪椅組的冠軍是霍爾(Bob Hall)。

  2013年,波馬發生了令人悲傷的爆炸案,之後募集活動在波士頓展開。波馬組委會也決定,2013年沒有完成比賽的選手,可以免費申請參加2014年的比賽。因此,2014年的參賽選手也超過了3萬人。波馬惡劣天氣主要是低溫、暴風雪和大風,但也有高溫。有一年,因為高溫,組委會溫馨地把關門時間延長了。

  波馬溫情還體現在慈善方面。1989年波馬設置慈善跑項目,和幾十個慈善組織合作。換句話説,那些達不到波馬門檻的選手,可以報名慈善名額,2015年為2585個。波馬在近30年中,慈善收入超過2億美元。這些錢多數用於相關慈善活動。

  四、節慶波馬

  波馬在每年的4月舉行,這成為了賽事鮮明的標記。每年4月的第三個星期一是該州的愛國者日(Patriot’s Day),因此賽事一般在週一舉辦。這樣,包括週末在內,波馬在愛國者日小長假舉行。組委會基本上打造了馬拉松週末。以2017年為例,週五開始就有馬拉松博覽會,週六上午是5公里的比賽,晚上是有關波馬的紀錄片首映。週日晚上有賽前的晚宴(付費)。週一賽事結束後還有派對活動(付費)。此外,從1991開始,波馬推出每年不同的紀念夾克,這不僅有利賽事傳播,更有經濟收入。

  在比賽期間,有200萬人口的大波士頓區,約三分之一會到現場觀看,其中衛斯理女子學院的歡呼和絕望坡的挑戰等都成了賽道的風景線。不少觀眾自發為選手加油,沿途居民還自備補給,有的以音樂説唱的方式給選手鼓勁。媒體也參與賽事轉播和新聞報道,2014年因為美國男選手差不多在30年後再次奪冠,掀起了美國媒體報道的熱潮。因此可以説,波馬幾乎成了波士頓地區全民狂歡的節日。

  五、特色波馬

  和其他馬拉松不同的是,波士頓有一個報名門檻,稱為BQ(Boston Qulify),1970年推出,並有若干年提高標準一次的趨勢。對比現行的標準,要比我們國家的業餘精英級的要求更高。當然,符合報名標準也未必一定能參賽,要麼成績好,要麼運氣好。因此,波馬的門檻成為賽事的一個特色,或者説亮點。

  波馬的百年老店長盛不衰,主要是因為其背後的主辦方,也就是波士頓田徑協會(Boston Athletic Association)。該協會1887年成立,最大的項目就是1897年開始舉辦波馬。賽事總監是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專業要求高,如麥吉利夫雷(Dave McGillivray)曾41年參加波士頓馬拉松賽。克洛尼(Will Cloney)算是比較妥善地解決了女性參加波馬的難題。托馬斯·格爾裏克(Thomas S。 Grilk)最近20多年一直在協會擔任比較重要的職位,擔任過協會副主席、主席等職務,1978年跑出他在波馬的最好成績2小時54分。

  六、群星波馬

  121年的波馬打造了許多馬拉松明星,也吸引了許多其他領域的明星。日本的村上春樹曾寫過一本和馬拉松相關的書籍《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到2013年,他跑了6次波馬。2013年波馬爆炸案後,他還致信組委會,因為他曾經在波士頓附近住過3年。

其中美國人迪馬爾(Clarence DeMar)從1911到1930年的20年間,7次獲得波馬冠軍,迄今為止也是在波馬奪冠最多的選手(包括女子在內)。葡萄牙的莫塔(Rosa Mota)在1988年同時獲得奧運會女子馬拉松冠軍和波馬的冠軍,殊為不易。

  1968年來自康涅狄格州的波夫特(Amby Burfoot)2:22:17的成績獲得波馬冠軍,後來他進入著名的跑步雜誌《跑者世界》工作,1985年還擔任執行主編,寫了幾本書,在推廣馬拉松方面不遺餘力。

  七、小結

  波馬或許是國內跑者最津津樂道、最熟悉的國外馬拉松了。它是世界上唯一不中斷且歷史最悠久的馬拉松賽事,又蘊含濃郁的人文氣息,在報名要求、慈善項目、國際推廣方面有許多獨到的地方。當然,人家也是經過121年的沉澱才達成目前的高度。我國在“健康中國2030”的大戰略下,政府、贊助商、賽事方、跑者都投入了極大的熱情,馬拉松賽事呈現井噴的態勢,顯然,我國包括馬拉松在內的路跑乃至更大的體育産業大有可為。當然,在做什麼,怎麼做,如何打造品牌賽事,怎樣運營IP賽事,可以向城市馬拉松的鼻祖波馬好好學習,或許可以另辟蹊徑,事半功倍。

 


 

相關閱讀
新聞聚焦
專題推薦
860010-110308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