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雖然國足獲得了兩連勝,但誰都知道真正的考驗是接下來對韓國的比賽。客觀上講,無論是吉爾吉斯斯坦還是菲律賓,對於中國隊來説都算不上真正的對手,他們能夠入圍亞洲盃完全是依靠擴軍的紅利。對陣韓國的內容和成績,才能真正顯示出這支國足到底還有多少潛力可挖。
客觀地分析,國足首戰落後時逆轉,對方門將的低級失誤是一大主因。次戰菲律賓,國足首粒入球利用對手中場進攻定位球失手馬上由守轉攻,經過連續的多腳傳遞最後由武磊進球,看出點前場進攻的變化和配合的套路,以及裏皮對本場比賽進攻端位置和要求調整所帶來的效果。但同樣也要看出,這支賽前被瘋傳歸化多名外籍球員實力不俗的菲律賓隊戰術素養並不高。
從執教恒大到國足,裏皮的戰術套路基本比較固定,他的獨到之處是臨場指揮以及對比賽走勢的把控,當然這也在他有足夠的可調動資源的基礎上。本屆亞洲盃,從首戰的三後衛到之後的433陣型,都是裏皮之前的常規調整,當然也是順勢而為,並無太多新意。
但對於中韓之戰,如何做到攻守平衡,如何保證不給韓國隊更多機會,自己把握住機會,同樣是重中之重。
中國隊最近十年在兩次正式比賽中擊敗過韓國隊,一是2010年東亞杯賽,高洪波率領的中國隊3比0獲勝。二是2017年十二強賽,裏皮指揮中國隊主場1比0擊敗韓國隊。第一場球,中國隊的進攻全部是防守反擊。第二場贏球依靠的是定位球。因此,對付一直以高壓見長的韓國隊,中國隊要想在最後一戰中勝出,同樣要在這兩點上做文章。
雖然有海歸助陣,但韓國隊在前兩場比賽中沒有顯示出破密防的強大攻擊力,但在孫興民歸隊之後,他們的進攻火力肯定會有很大提升,而這也讓他們有了進攻的自信和資本。當然,對於並不以控制和高壓進攻見長的中國隊來説,放棄更多的控球機會,著力於反擊和密防才是根本。而如果對手仍舊堅持高壓進攻,中國隊的反擊面對以前中超外援們組成的防線,不是沒有得分的機會和可能。所以,對付這樣的對手,才是考察這支國足真正的戰術素養和心理是否成熟的時候。
有一點不得不提,裏皮治下的國足在亞洲範圍內犯錯的時候少了,一是球員能夠正常發揮,二是有足夠的比賽預案和準備,還有就是對比賽走勢的把控預判和臨場指揮。這一點在十二強賽已經得到了證明。對付韓國隊以及其他對手,中國隊同樣應該發揮這方面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