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禹天建 繪
如何教托班孩子自己吃飯
■劉霞
剛入園的托班孩子,吃飯是個大問題。兩歲左右的孩子,在家裏還有很多是大人喂飯,到了幼兒園,能夠獨立吃完一餐飯的孩子不多。但只要教師引導得當,托班的孩子也能很快學會自己吃飯。
大型餐桌,營造溫馨的環境
幼兒園進餐時,通常是分組圍坐,但托班更適合將桌子拼在一起,全體孩子像在家裏吃飯一樣圍坐在一起,一來托班人數少,有可能集體圍坐;二來有利於開展餐前活動;三來在進餐時方便教師幫助自理能力太差的孩子,同時照顧到全體孩子;四來可以讓孩子互相學習。
餐前閱讀,調動孩子的食欲
餐前進行一些安靜的活動,比如讀一本圖畫書,特別是有食物圖片的繪本,可以調動孩子的食欲。餐前閱讀也是我們班的一個“儀式”:洗過手,安安靜靜地坐好,等待阿姨去拿飯菜的時刻,手拿一本書,圖畫面向孩子,開始讀書。我曾經讀過一本前面是一個故事,最後一頁介紹韭菜的圖書。先讀圖畫故事,故事讀完了,翻到“你認識嗎”,介紹的是韭菜,最後是用韭菜做的食品: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孩子們興奮起來:“老師我要吃。”於是這頁書從孩子的面前一一經過,每個人都“阿嗚”張大嘴巴“咬”一口。一個一個挨著來,後面的孩子很著急,一句“要坐好了才能吃哦”,所有的人都趕緊坐好了。每個孩子都“咬”了一大口,還要求再“吃”一口……
這是每次讀這本書都要演出的一幕,孩子們似乎總也“吃”不夠,可謂樂此不疲。在為托班孩子選擇餐前圖書的時候,特別注意要有食物圖片(包括水果等一切可吃的東西)的圖書。在這樣的讀書活動以後,孩子的食欲被充分調動起來,每個人都胃口大開,吃飯也就不成問題了。
適當幫助,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托班的孩子吃飯,最忌教師一對一面對面喂個別孩子吃飯。剛剛離開家庭的孩子都特別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如果教師喂一個孩子,其他孩子會“攀比”,甚至能夠自己吃飯的也會等著老師喂。所以,教師對任何孩子的特別幫助都需要非常“隱蔽”。在吃飯時,孩子圍成一個大圈,教師在孩子身後根據孩子的情況給予幫助。特別慢的孩子,教師要稍加督促,可以老師喂一口,小朋友自己吃一口;有的孩子不太會用勺子,需要教師幫忙把勺子舀滿,特別是碗裏飯量不多的時候;有的孩子習慣含飯,咀嚼吞咽困難,需要教師更多幫助……教師圍著餐桌巡視,可以非常自然地幫助到每一個孩子,而不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與眾不同或老師給予了某個孩子特別的待遇。
少量多添,體驗成功的喜悅
給托班孩子盛飯,每次少盛一點,多添幾次,讓孩子能夠很快吃完,體會成功的喜悅。“我今天吃了三碗飯!”“今天我是自己吃的飯!”這是托班孩子見到爸爸媽媽時最愛説的話,能夠多吃幾碗飯,能夠自己吃飯,孩子會有一種成就感,家長聽了也會特別高興,讚揚孩子,這對促進孩子從需要幫助到完全自理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聞播報,了解自己和同伴
一個班級中,總有幾個孩子自理能力比較強,能夠自己很好地吃飯,但並不意味著教師就一定要樹立榜樣,讓別的孩子學習。讓孩子相互了解而不是相互比較,讓每個孩子都知道自己在進步。在孩子吃飯的過程中,教師一邊幫助孩子,一邊可以成為一個播報新聞的人,只講事實,不批評,不表揚。如:洋洋比昨天吃得快一點了,帆帆今天只讓老師喂了一口飯,岳岳比昨天多吃了一碗飯……這樣的“新聞播報”不拿孩子之間做比較,卻可以讓孩子了解自己的進步,也了解同伴的進餐情況。
“民以食為天”,餓了知道吃,睏了知道睡,這是人的本能,托班的孩子同樣如此,特別是有的孩子因為分離焦慮等原因,早餐沒有吃好,到午餐的時候已經很餓了,不管自理能力多差的孩子,都會知道往嘴裏扒飯,教師要做的,是給孩子恰當的幫助,同時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相信孩子一定能自己吃飽飯。
(作者單位:四川省江安縣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