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每到大學生求職就業旺季,我們總是能聽到這樣的警告和提醒: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生對工作、收入一定要認清形勢、端正心態,不能好高騖遠、眼高手低,要認清自我,多深入基層,不怕從最低最苦的崗位幹起。
提醒有效。大學生們終於不再自我驕矜,不再以精英自期,對未來工作、收入、社會地位、人生定位不再有什麼玫瑰色的憧憬、不着邊際的理想和要求。今年的大學畢業生們對於就業這件事兒“靈活”和“現實”的程度,已經有20%本科學歷人群表示可以容忍在半年時間裏接受“零月薪”。市場經濟環境下,這等“好事”十分稀罕,卻讓人只感到荒唐、心酸而不覺得高興。
“好事”應該是對企業來説的。不過,似乎並沒有聽到有多少企業公然呼應年輕人的要求,“零月薪”雇用他們工作。比起急於求職的年輕人,企業顯然更熟悉勞動法規的條款,知道任何形式的用工都需要付出報酬,否則就是違法行為。
“零月薪”的現實案例尚不多見。但這個幾年前個別大學生因就業無門無奈提出的自我推銷策略,贏得那麼多北京大學生的認可和呼應,應當引起的是整個社會的警醒。
今天的教育已是高消費行業,對子女成長教育的投入,幾乎是每個正常家庭最巨大的一筆支出。這樣的投入,理所當然要面對回報的壓力。“零月薪”顯然也有違市場經濟規律。也許,這一代的多數年輕學子和他們背後未必富足的家庭,都註定要經歷就業回報的高開低走帶來的打擊和失望。在一生中原本應該最是激情澎湃、理想飛揚的年齡段,卻硬生生地教訓他們學會“更現實”,甚至不惜出讓基本權利,這無疑是一種殘忍。
需要接受調查、改變觀念的,不是大學生們,而是我們的教育——我們接受高等教育者的比例依然不高,究竟為什麼,大學生的就業會年年成為棘手難題?我們的社會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們的教育,在從精英到大眾化的“進步”中,究竟哪一環出了錯?
大學生們容忍零月薪,容忍的,不過是成人社會決策失當犯的錯。
責編:趙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