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87
小團圓
  •   中秋節,團圓是主題。如今的中國,經濟實現了飛躍,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團圓卻在不知不覺間成了“奢侈品”。當小地方束縛不了大理想,當家庭與事業難以兩全,別離成了常態,而團圓變得格外珍貴。為了理想、為了事業,很多人背井離鄉,很多人克己奉公,對他們來説,團圓難得且短暫,但這一刻是幸福的。
  •   廣州東站的月臺上,樊鼎掏出手機和妻子雷雲在列車旁自拍合照。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樊鼎是奮戰在廣東春運一線執勤的邊防軍人,雷雲是奔波在春運鐵路線上的客運列車員,剛剛新婚的他們因為春運註定無法團圓。然而一趟臨客列車的機緣,他們在廣州東站的月臺上有了30分鐘短暫“團圓”的機會。當列車停穩、車門打開、看到妻子的一剎那,樊鼎這個一米八的漢子不禁淚濕雙眼。“過去六年,我們基本都是半年才能見上一次面,平時就靠電話、微信傳遞彼此的相思之情……但是我們不後悔,正因為互相支持和理解,才支撐我們走到今天。”樊鼎説。
  •   天津濱海新區文化中心項目工地,妻子在探親房只能住十幾天,周敏珍惜和妻子相聚的每一刻。 視覺中國
      周敏是安徽宣城人,離家在外忙了三五年,輾轉多個工地。在外務工,遠離家鄉,回家是件奢侈的事兒。“平時回家機會少,也就過年回家吧,回去半個月。”周敏説。平時與妻子的溝通,主要依靠打電話、發照片,偶爾視視頻。一年難得的相聚,這次探親恰好趕上七夕。周敏打算帶妻子出去吃個飯。“想吃什麼?”妻子調皮地答道:“看你願意帶我去哪吧。”小夫妻倆一問一答,充滿著俏皮,卻瀰漫著相思,一起吃飯便感到知足。
  •   山西省運城市,盧慧仙和兩個兒子與過年回家探親的丈夫合影。 視覺中國
      42歲的盧慧仙在超市裏當收銀員,一個月有1200元收入。有兩個兒子,大兒子今年20歲,小兒子15歲。丈夫司馬勤學4年前去新疆電信架線,由於那邊下雪不能幹活,丈夫今年走的遲。面對著即將要出發的丈夫,盧慧仙心裏更是難受説不出話,但是家裏兩個兒子都還沒有結婚,丈夫還是得去打工。
  •   浙江嘉興,沈天濟和沈梅陪著兒子玩玩具,對他們來説這樣休閒時光的時候太少了。 視覺中國
      沈梅是桐鄉市中醫院內科病區的護士,而她的丈夫沈天濟是醫院唯一的一名男護士,在手術室工作。雖然他們每天在同一個醫院同一棟樓裏上班,但卻沒有時間見上一面;當其他夫妻下班回家吃飯聊天時,他們卻常常一個在醫院,一個在家裏;一個上白班,一個上夜班……在別人眼裏,他們很會照顧人,可在他們自己眼裏,卻沒有時間來好好照顧彼此和家庭。
  •   黑龍江省軍區某邊防團,河南籍四級軍士長劉繼昌的父母親看到兒子後,一把將兒子緊緊第擁抱在懷裏。劉繼昌當兵12年整,12個春節選擇了邊關哨位。 視覺中國
      元旦春節將至,黑龍江省軍區某邊防團“黑河好八連”23名老兵班長骨幹主動放棄探親休假,一致請求連隊黨支部堅守在邊關哨位上,為祖國站崗守歲。為此,該部團黨委研究決定:分批次邀請23名幹部士官家屬來隊探親團圓;同時,他們還邀請個別家庭情況特殊、表現優秀的義務兵家屬來隊臨時“探親”團聚。
  •   陜西省西安市,王家和趁暑假到西安和父母過暑假,王旭和妻子把兒子架起來玩盪鞦千。 視覺中國
      王家和趁著暑假來西安和父母過暑假已經是第四年了,王家和大部分時間都和外婆生活在一起。每每講起家中的情況,王家和的父親王旭都很愧疚,近年來身邊好多老鄉都在西安買了房子,把小孩兒和老人接到了身邊,而他自己卻還在做著零散工,只能將老人和孩子留在老家,一家人聚少離多。王旭憧憬著將來開一個保潔公司,在西安擁有一個溫暖的家。
  •   廣西崇左市公安邊防支隊機動二中隊,戰士張咏爺孫倆中秋團聚,甚是高興。 視覺中國
      張咏2015年9月從湖南益陽入伍後來到廣西公安邊防部隊開始自己的部隊生活,從小跟爺爺奶奶長大的他第一次遠離家鄉,對家人的思念讓他承受了太多情感。臨近中秋,部隊又正好趕上老兵退伍,一向陽光開朗的張咏在這敏感的日子裏變得沉默寡言起來,情緒甚是低落。“會不會是想家了?”細心的中隊長李阿柱注意到了這一點,經過週密安排,大隊領導安排專人前往張咏老家,將張咏的爺爺張樹仁從湖南益陽接到了廣西。突然見到思念已久的爺爺,張咏忍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兩人緊緊相擁。
  •   四川省自貢市,臘月二十九,黃四婆很早就起床了,她有著説不出地高興,遠在鎮上、市區、成都、北京的兒、孫、曾孫攜家帶口大大小小十幾號人全要回來和她吃團年飯。這是一年中家人回來得最齊的時候。年飯桌上,晚輩們向黃四婆敬酒祝福。 視覺中國
      黃四婆家住貢井區建設鎮固勝村四組。改革開放後,兒孫們或在外地打工,或陸續搬到鎮上、市區居住,黃四婆捨不得老家農村的清秀環境和自在方便,一個人固執地在那座修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土墻屋生活了近二十年,成為了一名留守老人。儘管不願意離開這土墻屋,個人生活也基本能夠自理,然而她特別希望能經常看到晚輩們的身影。平時晚輩也會不時回來看望她,但都沒有過年這麼多人、這麼齊滿。
  •   廣州新白雲機場。中國國際航公司空乘廖忠和鄭思思夫妻二人在風雨中留影。他們這樣的家庭有一個特定稱謂:雙飛家庭,一週見不上面是常態。 視覺中國
      一次出勤,鄭思思的同事用手機拍下了這樣一幕:鄭思思和廖忠在兩個扶梯上,你上我下,一個結束工作,一個準備上班。這樣擦身而過的場景,看起來很美,做起來卻很不容易,大概只有同為空少空姐的同事才能深有體會。工作已有十年的夫妻倆也在考慮轉型的問題。因為“這份工作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太少了,”廖忠説,“不是朝九晚五、週末還可以休息那種狀況,五一、國慶等假期跟我們也沒有關係”。
  •   廣西桂林,訾洲公園裏,王誠雲在盛開的鬱金香花前為父母和兒子拍照留念。 視覺中國
      和以往盼望子女回家過年不同,這次,72歲的王芳龍和70歲的老伴劉詩常挑起行囊進城,到桂林與兒孫團聚。王芳龍老兩口的兒子王誠雲來到桂林打拼已經有20多年了,在桂林買了房子,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老兩口則習慣了呆在農村老家,他們種了8畝田地,養豬養雞,日子也過得安詳。兩代人都有著各自的生活圈和生活方式,能見面的日子並不多,所以,過年的團聚顯得尤為珍貴。
  •   吉林省長春市,妻子劉蘇帶著兩個女兒探望執勤中的交警劉佳名。 視覺中國
      妻子劉蘇特別理解丈夫的辛苦,常常因為工作不能按時回家,趕上緊急任務也要立刻趕到現場,因為她在農安縣也是一名警察,也經常因為工作不能回家。這對警察夫妻,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執勤或者執行公務,夫妻二人也是聚少離多。“既然做了交警,就得對這身警服負責,我虧欠家人太多了,只能以後想辦法彌補了。”劉佳名説。
  •   廣東佛山,雖然不像四川老家有許多小夥伴一起玩耍,但能天天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楊豪還是很開心。 視覺中國
      楊豪的父母都在佛山打工,父親楊佳友來佛山多年,平時主要靠為別人搬運為主;而楊豪的母親則在清潔公司工作。他們租住在南浦村一個不足十五平方米的單間,和其他老鄉共用一個廚房。暑假在佛山的一個多月,楊豪就和父母住在這個狹窄的出租房裏。屋子不透風,雙人床佔了大部分的空間。一台小風扇放在床上,“呼呼”的風聲並不能帶來多少涼風。雖然楊豪來了,但夫妻倆和平常一樣,為了讓孩子將來的生活好一點,起早貪黑出門掙錢。直到楊豪臨走前五天,楊佳友特地請了半天假,帶兒子在文華公園開了開電動玩具車,然後到超市買了楊豪夢寐以求的“帶拼音的故事書”。
  •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武警雲南總隊軍嫂羅娜帶著三歲的女兒,坐車來到了海拔1320米的南澗縣小灣鎮,見到了半年來朝思暮想的丈夫——武警大理支隊六中隊隊長彭詩傑,開始了她三天的探夫之旅。 視覺中國
      大理支隊六中隊擔負著大理市南澗縣小灣鎮小灣水電站的守衛任務,這裡距離大理市198公里,三年前,彭詩傑根據組織安排,到此擔任中隊長,由於中隊駐守大山深處,執勤點比較分散,執勤任務繁重,他很少與妻兒相聚,是出了名的“電話夫妻”。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妻子羅娜每次都主動到丈夫的部隊進行隊探望,由於丈夫駐守大山深處,羅娜要坐車顛簸8個多小時才能到達,而隨著女兒彭可欣的出生,羅娜的探夫之旅更加艱難。“嫁給軍人就是一種奉獻,這輩子無怨無悔。”羅娜很坦然。
  •   晚上十一點十分,西安市公安局長安分局韋曲派出所民警郭彬的妻女來到了所裏,一家三口在值班室裏得以短暫團聚。“大蛋糕我們吃完了,我們還給你準備了塊小的。”郭斌的女兒今天恰好過九歲生日。 視覺中國
      雖是除夕夜,但民警的工作卻不比往常輕鬆,一晚上,治安、糾紛、求助類的電話接連不斷地打進來。百姓闔家團聚、歡度春節的時刻,他們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市民“守歲”。
  •   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大堡頭鎮固益村,中鐵一局中南通道工地。來自銅川的蒲方毅、李文艷和女兒蒲春筱一家三口在工地上團圓。 視覺中國
      蒲方毅是中鐵一局一名職工,哪有工程,他們就要隨單位到哪兒,一年之中很少回家,每次相聚總是很短暫。春節蒲方毅要值班,為了能讓女兒和父親多待幾天,李文艷決定帶上女兒去山西找他,在工地上過春節。蒲方毅的工地,在偏僻的鄉下,生活很不方便,條件艱苦。但是不管咋樣,過年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説,只要有家人陪伴就很滿足,什麼都無所謂,這就是幸福。
  •   沈空雷達某旅17站,陳孝六以及楊秀傑的妻子兒女們來到雷達站一家人團聚,在軍營裏團聚過年。王芳和宋芳芳帶著孩子目送丈夫去陣地值班。 視覺中國
      春節前夕,軍嫂王芳帶著兒子從四川德陽出發,輾轉3天3夜,終於來到位於塞北的沈空雷達某旅17站。“妻子身體不是太好,北方天氣又冷,我告訴她別過來了,可她硬是橫穿了幾乎大半個中國來到這裡,説不僅是陪我,也要看一看站裏的戰友們。”談起妻子來隊,川西漢子陳孝六有些哽咽。陳孝六同年兵楊秀傑的妻子宋芳芳也帶著女兒從遼寧來到雷達站過年。兩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仿佛有嘮不完的話題,但談的最多的還是丈夫的工作生活和身邊的這些戰友。丈夫早已把雷達站當成自己的家,兩個嫂子也沒把自己當外人,她們把對丈夫的愛,昇華為對雷達站的愛,感染著全站官兵。“俺倆雖然不是軍人,但我們時刻記著我們是軍人的妻子,能為戰友們做點事,感到非常有意義。”宋芳芳平靜地説。

登錄註冊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往期回顧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