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8 Vol.88

掃一掃 立即關注
網絡新聞聯播官方微信

手機放褲兜易傷精流産,是真的嗎?

近日網上有傳言稱,手機等家電所産生的“電子霧”正吞噬人們的健康。比如,經常將手機放在褲兜裏的男性,其精子數就比正常男性少25%;而孕婦若接受強度過高的電磁輻射,流産風險將增加80%。電子産品真有如此威力?

記者:孫肖萌
責任編輯:黃佐春
求證

電子産品如此危險?

“手機放褲兜”已成為時下年輕人的一種習慣

小到手機,大到電腦、空調,現代生活處處離不開電子設備。最近,一篇題為《“電子霧”偷襲健康:輕則失眠眼幹,重則傷精流産》的報道,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很多網絡媒體也進行了轉發。該報道稱,長期處於“電子霧”污染下,會造成孕婦流産、胎兒畸形等問題;經常將手機放在褲兜的男性,精子數比正常男性少25%。這一報道讓不少準爸爸、準媽媽捏了一把冷汗。那麼,每天我們使用的手機等電子産品,真的有如此危險嗎?

考證
什麼是“電子霧”?

為了調查公眾對“電子霧”的了解程度,央視網記者對這一問題隨機採訪了一些市民,結果顯示,大部分人對這個概念感到陌生,有的甚至認為它是電子産品釋放出來的有毒氣體。

其實,所謂“電子霧”,簡單來説就是電磁波和空氣中的灰塵摻雜起來所形成的電磁環境污染。生活中的各種電子設備,在使用過程中都會發出大量的不同波長和頻率的電磁波,其中包括無線電報、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光、伽馬射線等,它們充斥在空間的各個角落。而這類電磁波和空氣中的灰塵摻雜在一起,就會形成一種被稱為“電子霧”的污染源,也就是我們常説的“電磁環境污染”。有專家稱,電磁環境污染是繼水源污染、空氣污染和噪聲污染之後,現今社會的“第四大環境污染源”。世界衛生組織也曾把極低頻電磁場作為“可疑致癌源”,與苯乙烯、電焊煙霧、汽車尾氣等歸屬為一類致癌物。

“電子霧”的危害有哪些?

有研究表明,“電子霧”對人體的影響分為兩種:一是電磁波的熱效應。這種效應會使人産生高溫生理反應,嚴重者出現神經衰弱、白細胞減少等病變。二是電磁波的累積效應。當電磁波長時間作用於人體時,就會出現如心率、血壓等方面的生理改變和失眠、健忘等生理反應。“電子霧”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更大,嚴重的可能導致胎兒畸形或流産。

“‘電子霧’能量越大,對人體的危害就越大,而且還會産生一系列的不適反應。”包鋼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烏日娜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她説,長期受到較重的“電子霧”危害,會令人頭疼、噁心、眼幹、易疲勞和煩躁,還可能出現睡眠不佳、記憶力衰退等症狀;情況嚴重的,可能導致脫髮、血壓不穩,對於孕婦這類敏感人群來説甚至有可能引發流産、早産等。

手機輻射傷害至今無定論

據報道,匈牙利塞格德大學婦産科學系菲傑斯博士在觀察和研究中發現,男性精子減少和精子質量降低,與使用手機有密切關係,長期使用手機還可能對男性的生精功能和生育力産生負面影響。美國《流行病學》雜誌日前刊登的研究報告也顯示,暴露在高強度電磁輻射下的孕婦,比暴露在低強度電磁輻射下的孕婦的流産風險增加80%,受高強度電磁輻射影響嚴重的婦女甚至會反復流産。

國內的一些專家也進行了相關的實驗。浙江省中醫院的江少波醫生,利用40隻醫院實驗室的小白鼠進行了兩種實驗:一種實驗是模擬人耳貼著手機打電話的大劑量輻射模式,另一種為模擬10厘米以外有人打電話的小劑量輻射模式。實驗結果表明,近距離貼近手機的老鼠的精子活力和精子總數,都明顯低於距離十厘米以上的。

不過,也有專家不同意這些觀點。“到現在為止,在世界範圍內都沒有研究能夠直接證明手機輻射會對人體産生傷害。”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胡永華教授對以上實驗結果不以為然。他在接受央視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學術界對此尚無定論,有關解釋也尚未得到權威機構的證實。

英國諾丁漢大學的榮譽退休物理教授查利斯也認為,現在並無手機對健康造成損害的確鑿證據。他説:“手機已存在約15年,但許多嚴重疾病需更長時間才會出現病徵,這是研究無法顯示的。”

中國環境科學院環境污染與健康研究室研究員張金良認為,雖然現有的研究結果顯示電磁波輻射對人體有影響的比較多,但並非只要使用就有影響。她説:“進行這類研究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使用劑量和累積作用等很難定量。現在雖然有研究發現經常使用手機有可能增加早期自然流産的相對危險度, 但由於無法獲得每天接通手機的次數等資料, 所以沒法得出定論。”張金良表示,無論最終研究結論如何,還是建議大家正確使用電子産品,避免給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如何避免“電子霧”污染?

在生活細節中遠離電磁波,可以説是避免“電子霧”污染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比如説在家中擺放家用電器時,儘量擺的分散些,避免同時開啟很多電器,防止形成超劑量輻射。此外,不要長時間操作家用電器,不用時將其設置成關機狀態而非待機,晚上睡覺時也不將手機放在腦袋邊,都是減少暴露在電磁波輻射之下的好辦法。

其次,盡可做到定期清潔家電周圍的塵土。用吸塵器或是微濕的抹布清潔插線板、電視和電腦背面的灰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電子霧”的産生。

除了遠離電磁波以外,多吃新鮮水果和飲茶也能減少“電子霧”的傷害。經常面對電腦的上班族,應該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比如青椒、胡蘿蔔、柑橘、草莓、獼猴桃等。這些食品可以有效增強肌體的防禦功能,有利於調節人體電磁場的紊亂狀態,起到減少電子霧污染的作用。此外,茶葉已經被證實是防止輻射的天然有效武器,堅持飲茶也對預防或緩解電磁波輻射很有益處。

結語

雖然到現在為止,醫學界對使用手機以及一些家用電器會給人體造成哪些直接傷害尚無定論,但專家仍建議公眾應該注意正確使用電子産品,特別是老人、兒童、孕婦等敏感人群,更應該減少使用家電的頻率。將家電在不使用時調成關機狀態,定期清潔家電周圍的塵土等,都可以減少“電子霧”污染。總而言之,我們要學會科學地使用家電,唯此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專題評價: 留言支持留言反駁
分享到
辟謠聯盟

登錄註冊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