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相關新聞:
專題: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
默克爾30日起展開年內二度訪華 聚焦經貿議題
德國總理默克爾于8月30日至31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屆時中國總理溫家寶將與默克爾總理共同舉行第二輪中德政府磋商。
中德政府磋商是2010年10月,溫家寶總理在比利時出席亞歐首腦會議期間專程應邀訪問德國與默克爾總理會晤時由雙方共同提出的,會後宣佈正式建立中德政府磋商機制,由兩國總理共同主持。第一次中德政府磋商在2011年6月于柏林舉行。按雙方商定每隔兩年舉行一次,第二次政府磋商應在2013年舉行。看來是考慮到今年秋天中國共産黨將召開“十八大”,10月11日中德建交40週年,2013年秋德國又將舉行大選的因素。面對這一重要時刻,提前召開有利於兩國領導人相互討論,兩國政府如何在今後能承前啟後,進一步增進了解,加強合作,鞏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基礎。
今年以來,中德兩國經濟增長率都有所下降。2011年中德雙邊貿易總額為794億美元,同比下降1.2%。這是歷年來第一次出現這一現象。於此同時,德國經濟形勢下半年也難以好轉。這次通過兩國政府磋商將探討加強經濟合作,鼓勵相互投資,支持歐盟緩解歐元主權債務危機等問題。
回顧兩國建交將近40年來的歷程,兩國關係儘管時而出現波折,但從來也沒有大起大落,始終保持穩定發展的勢頭。德國每次政權更迭,都基本保持對華政策的連續性,沒有對以往的對華政策進行過任何重大調整,這已成為德國對華政策的傳統。德國在西方國家中屬於政治相對穩定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兩大政黨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各自始終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支持率,在多數情況下,它們需要和一個小黨合作才能聯合執政。德國各小黨鬥爭激烈,綠黨、自民黨、左翼黨和近年來應運而生的海盜黨,支持率分別為5%到10%左右。它們之中都有可能和兩個大黨之一聯合執政。這種政治結構相對而言還是比較穩定的。可以預計2013年德國大選無論哪個黨獲勝,保持和中國發展關係的政策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在中德關係中,兩國領導人保持密切的接觸相互訪問的頻繁密度遠遠超過其他國家領導人對中國的訪問。默克爾總理是第六次訪華,也是今年繼她2月份訪華後的第二次訪華。默克爾于2005年11月當選為德國第8任聯邦總理,成為德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理,也是德國統一後第一位出任總理的東德人。2009年默克爾在大選中再次獲勝,蟬聯總理。她處事沉著泠靜,處理歐元危機以強硬著稱,頗有好評。
自從兩國建交以來,除了短期執政的勃蘭特總理外,歷屆總理如社民黨的總理施密特,他的繼任者基民盟總理科爾,社民黨總理施羅德等都對中國進行過無數次的訪問。施密特總理無論在位還是退休以後,著書、講話始終高度評價中國的作用和影響,對中國發展前景作出樂觀的判斷。科爾總理作為戰後執政時間最長的總理始終重視發展對華關係,是在位期間中唯一訪問過西藏的西方國家領導人。施羅德總理在美國轟炸貝爾格萊德中國大使館,中美關係陷入低潮時,儘管雙方很難就相互關心的問題進行交談,但他仍堅持訪華,表示他一如既往地重視和理解中國。
中德兩國自從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繼續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兩國的實體經濟穩定發展,對防止世界經濟走向進一步危機發揮重大作用。中國相信歐元區國家能克服當前面臨的困難,高度評價德國發揮的作用。中德兩國經濟貿易持續保持良好的關係是發展兩國關係的重要因素。自從2002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以來,去年中德雙邊貿易額達到1691億美元,約佔中國與歐盟貿易總額的30%。德國是歐洲對華技術轉讓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各國對華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截至2012年6月底德國對華實際投資額已達190余億美元。近年來中國對德國的投資也呈現加強的趨勢。到2012年6月底,中國對德投資達到22億多美元。德國加強對華投資符合雙方利益,這早已成為兩國的共識。2011年大眾汽車廠實現了創紀錄的利潤,它在中國的盈利遠遠超過在中國投資起步較晚的奔馳和寶馬汽車公司。德國大眾汽車廠正在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廠商,中國汽車製造也有了強勁的發展。德國對中國在德國投資正在擺脫初期擔心中國獲取技術,對德國就業不利的困擾,在中國對德投資將會加強中國競爭力的疑慮之中,逐漸看到中國在德國投資對德國也是有利的。
中國和德國在國際政治、地區衝突、治理世界、克服歐債危機方面,存在廣泛的一致性。但是中德兩國所處的環境、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文化歷史傳統不盡相同。兩國在對待不少問題上始終存在分歧,雙方的看法、作法也存在巨大差異。中德兩國領導人接觸,各階層人民日益增加接觸,對了解對方、增加信任、減少對抗情緒産生積極作用。不容否認,中德兩國如何消除誤解、增進雙方相互了解,仍然是進一步發展兩國關係面臨的艱巨考驗。
胡澎,史學博士,民盟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1997年畢業于日本富山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日本東洋文化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04年5月獲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
馮昭奎,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1983年改行搞日本研究和國際問題研究。他的作品總是蘊含著一個道理:不懂科技,不懂辯證法,就不懂國際關係,不懂戰爭。
要堅持推進改革,釋放個人的自由,讓更多人發展自己的夢想,中國的未來必定是“長風破浪會有時”。[詳細]
日本一直仰視著它身旁所有的強者,從盛唐到歐美,從中華文明到工業科技。一路走來,大和民族時而謙卑恭謹,饑渴地學習一切新知只為讓自己變得更強;時而自大傲慢,以變強為圭臬,不斷擴張、征伐。[詳細]
“美國夢”已經成就了一個國家和無數國民。無論美國人如何討論它,都不是考慮是否放棄“美國夢”,而是如何修復它。其所代表的富裕、繁榮和背後的精神內涵,都值得正在發展中的國家去學習和借鑒。[詳細]
橫跨歐亞兩大洲的俄羅斯,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在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替作用下,成為一個具有特殊的雙重矛盾性質的國家。俄羅斯,屬於東方,還是西方?[詳細]
理性的德國沉穩、嚴謹;激情的德國把國家與榮譽看得無比崇高。在短暫的統一歷史中,德國國內一直在按照自身認為正確思路審慎前行。[詳細]
無論這些邪教吹得有多神,不變的是他們控製成員,瘋狂斂財的本質。但只要看清他們的本質,相信正常的信仰是教人向善的,就不會被他們迷惑。[詳細]
大和民族是世界上很奇異和獨特的民族,他們一手捧著柔美秀麗的菊花,一手提著鋒利的刀劍,總是神情緊張地聳立在地球之顛。[詳細]
擅長政治平衡手腕的安倍晉三如果再次上任,相信對中日關係而言不會是一件壞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