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期

國際比較和全球視野中的中國道路

中國的發展超出唱衰中國的西方預言家的想象。蘇聯解體、鄧小平逝世、非典肆虐、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金融危機等,都是西方預測中國崩潰的時間節點。然而冷戰後20多年,中國非但沒有亂,反而綜合國力與日俱增,“中國崩潰論”在事實面前崩潰了。曾提出“歷史終結論”的美國學者福山主動修正自己的看法:“‘中國模式’的有效性證明,西方自由民主並非人類歷史進化的終點。人類思想寶庫要為中國傳統留有一席之地。”[詳細]

1

中國的和平發展既需要自身努力,也需要國際社會理解支持。中國特色和平發展道路的成功,將打破“國強必霸”的大國崛起傳統模式,開闢出全新的大國振興道路,推動人類文明進入發展成果惠及世界大部分人口的嶄新階段。[詳細]

2

事實已經説明,這條道路和這種制度,既有利於調動人的積極性,有利於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有利於社會各種利益群體的總體和諧,有利於各個民族、各種信仰的人在祖國統一、民族復興大業基礎上的大團結。[詳細]

3

中國“最重要的成就是實現自身的穩定和發展”,是“在消除貧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國道路“是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實現社會現代化的一種戰略選擇,是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一整套應對全球化挑戰的發展戰略和治理模式”。[詳細]

4

提出“北京共識”的雷默説:“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僅適合中國,也是追求經濟增長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發展中國家效倣的榜樣。美國政治學家約瑟夫·奈認為,“更重要的是將來,中國倡導的政治價值觀、社會發展模式和對外政策做法,會進一步在世界公眾中産生共鳴和影響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