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説我的前半生是在傳承猴戲藝術,希望後半生更多地傳承中國的西遊文化。我們每個人都是西天取經的行者,都要歷經人生的九九八十一難。我們每個人都要像孫悟空那樣樂觀、進取、拼搏,有追求,有理想,懂感情。

----六小齡童

六小齡童:“西遊”行者

李璇/文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在中國,一千個人心目中卻只有一個美猴王——那就是央視版《西遊記》中由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形象。




沒有一部電視劇能夠像央視版《西遊記》那樣深入人心。這部電視劇自1986年春節在央視首播後,轟動全國,造就了收視神話。此後由於觀眾熱捧,30年間又在各大電視臺重播了3000多次,有近60億人次觀看,即平均每個中國人看了3遍,至今仍被公認為是一部無法超越的經典之作。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的形象也早已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




  如沐春風



很多人讚譽六小齡童“用一生來演繹一個角色”,但是對於一位演員,這樣的讚譽聽來不免讓人五味雜陳。在央視版《西遊記》首播獲得轟動後,一位觀眾曾給六小齡童寫信説,“當你完成了《西遊記》後,才是你人生八十一難的真正開始。”





六小齡童曾經飾演的孫悟空(資料圖片)


由於《西遊記》當中孫悟空的形象太過深入人心,有人開玩笑説,“六小齡童演什麼都像是孫悟空變的”。這也成為六小齡童之後演藝生涯當中最大的桎梏。




為了突破孫悟空的光環,30年間,六小齡童不斷挑戰其他角色。胡適、周恩來,甚至是《連城訣》裏的大反派——花鐵幹。演員表中的名字也不再是“六小齡童”,而回歸了他的本名——章金萊。




就在六小齡童在演藝道路上踟躕不前之時,2014年的文藝座談會,讓他豁然開朗。




2014年10月,作為國家一級演員,六小齡童接到了來自廣電部門的邀請電話。彼時他正在上海出差,於是連夜趕回,到了會場才發現,此次會議精挑細選了70多位代表各方文藝界的代表,包括影視、戲劇、文學、美術、書法、舞蹈、曲藝等,幾乎囊括了整個文藝界。“習總書記的講話堪比70多年前的延安文藝座談會,是給兩個百年定下的大計:建黨100週年,新中國成立100週年。”




文藝座談會讓六小齡童印象最深刻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人民”二字。“我們作為演員,一部文藝作品該如何去為觀眾、為人民呈現。我聽到以後,激動得熱淚盈眶。這奠定了今後文藝界的走向,讓我們找到了正確的方向。”




會後,習近平總書記握著六小齡童的手親切地問他最近在忙些什麼。六小齡童介紹了自己主演的中美合拍片《敢問路在何方》的籌備情況。習總書記鼓勵説,像這樣一部世界名著,應該多拍一些,通過這樣的載體,把中華文化傳播到全世界。




此外,讓六小齡童深受觸動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希望每一部文藝作品一定要首先做到社會效益,其次是經濟效益。最好能夠做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兼顧。




“現在我們看到一部影片賣了多少億,一年之後還有觀眾去看嗎?”六小齡童激動地説,“真正傳世的作品,比如60年代萬籟鳴先生導演的《大鬧天宮》動畫片,就是一個經典。我們現在特別包容,各種藝術形式的作品可謂是百花齊放。尤其明年是猴年,據説大概有幾十部《西遊記》和猴子題材的影視作品要出現,這是一個好事。但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到有一些不太負責任的投資方,對《西遊記》原著的戲説和惡搞。《西遊記》無論怎麼改,西遊文化的精髓不能變,它一定是正能量的。”




  推廣“西遊文化”



文藝座談會的基調也更加堅定了六小齡童推廣“西遊文化”的信心。這正是他後半生所致力的事業。




2004年,有媒體報道稱,中國某些名牌大學的學生很喜歡戲説和惡搞的娛樂化的“西遊”。六小齡童看過後非常震驚。“因為這涉及到大學生群體。他們是龍頭,大家會很關注,可能會對社會造成不好的引導。”為此,自2004年,六小齡童開始致力於“西遊文化”的推廣。“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化是可怕的,有了文化不去弘揚是可悲的。一個民族有了優秀的文化,國人還去踐踏的話,我認為那是可恥的。《西遊記》所展示的其實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拼搏進取、不屈不撓、永不言敗的精神。”





六小齡童亮相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式。 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六小齡童有一個目標:2016年猴年之際,進校園講滿1000場。目前,六小齡童已經走過全國300多所大學、400多所小學。每到一處,都贏得了熱烈掌聲。2015年,六小齡童還登上了英國牛津大學、倫敦大學、法國第六巴黎大學的講臺,向世界推廣西遊文化。“我跟外國朋友講,要想讀懂中國就要讀懂《西遊記》,要想了解中國人首先要了解孫悟空。”2015年,六小齡童還擔任了“‘合一’兩岸四地學生交流論壇”的形象大使,並獲得了“世界傑出名人榜終身成就獎”。“我希望孫悟空能成為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人與人之間的一個友好使者。”




最讓六小齡童興奮的,是電影《敢問路在何方》的籌備拍攝,這也是六小齡童多年的夙願之一,六小齡童將在其中繼續演繹“孫悟空”這個經典形象。“《西遊記》這樣的題材特別適合外國人來了解中國文化。太複雜的人物和故事,他們弄不懂,但一説monkey他們就知道了。”




六小齡童將推廣“西遊文化”當成了自己的畢生事業。“如果説我的前半生是在傳承猴戲藝術,希望後半生更多地傳承中國的西遊文化。我們每個人都是西天取經的行者,都要歷經人生的九九八十一難。我們每個人都要像孫悟空那樣樂觀、進取、拼搏,有追求,有理想,懂感情。”




(李夏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