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國家形象 是舉國之事

中國需要彌合認知鴻溝 為自己“解密”

首先,中國人對自己的看法和世界對中國的看法之間存在巨大的差距。在很多情況下,中國認為是在做好事,而國際社會卻認為中國在搞破壞。第二,國際社會對中國依然比較陌生,由此導致了對中國的誤解甚至擔憂。
      長期以來,我們在對外宣傳上,過於強調中國的歷史久遠、博大精深、神秘古老。這會給外國人造成中國“難解之謎”的印象。神秘化就意味著會被邊緣化。在宣傳國家大事的同時,也應關注民生問題。我們不僅要搞好奧運會、世博會等大項目,每天的空氣質量、衣食住行也是重點。另外,除提供中國製造的物質産品外,還需提供中國製造的精神産品。因為,大國的真正強大是在制度方面影響世界,而不僅僅是在物質層面。

謹記CNN遠不只是放國家形象廣告

這次的30秒國家形象短片,由公關天才朱幼光操刀,奧運會開幕式令人讚嘆不已的《筆墨紙硯》導演高小龍總執導,觀片效果的確可期。而且這種方式也不是國務院新聞辦首創,商務部在CNN等媒體播放的《Made in China》廣告算是成功探路。
      CNN的確常常播放國家形象廣告。 不過CNN首先是新聞類媒體,它的基本功能是播時事新聞。災難、醜聞、衝突、侵害、突發事件,都會每天在CNN的屏幕上出現,CNN的中國報道逐年增加,在中國發生的任何重大事故、事件,都會以每個小時一次滾動播出的方式讓觀眾獲知。國家30秒形象廣告,也許有很好的觀光促進作用,但對其中國國家形象的宣傳作用,還是不能過高估計。

宣傳片更會讓觀眾聯想起背後的中國大眾

海外觀眾在看完這些成功的華人面孔後,立刻就會看關於中國的新聞,新聞中更加普通的中國人面孔是喜是悲,才會更加影響觀眾對中國的理解。對於西方觀眾來説,任何一個普通中國孩子的不幸,縱有再多國際著名華人的幸福,也難以彌補。以商務部的《Made in China》廣告為例,任何一個中國産品質量問題的報道,都能完全沖掉該廣告的正面影響。正面廣告是花錢的,所以商務部只能買六周;但有關中國産品質量的報道卻是長期的。

有一種國力叫國民素質

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以上海世博會為契機,自覺肩負起塑造國家形象的重任。首先,要以主人翁的姿態,努力提升“公共空間意識”,儘量破除個人陋習,別讓諸如“大聲喧嘩”、“不喜歡排隊”、“隨地吐痰”等被外人視為中國符號或元素加以識別,而應爭做體面的世博參觀者和“文明示範者”。其次,要超越地域、文化差異,秉持體諒、耐心、互助的時代精神和多元和諧、海納百川的包容開放心態,友好平等地對待他人。

國民,是構成一個國家的基本要素,無論精英或是草根,所謂國家形象,正是由千千萬萬個國民一起構成,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所以,塑造國家形象,需要全民參與,需要政府對民生的更加專注,也需要國民對個人素質的不斷提高。
      無論是令人痛心的三聚氰胺,還是世博園裏的種種不雅,都是對國家形象的重大打擊。正如此間評論所言:國家真正之形象,藏在每個公民的心裏——當你、我、他真心感到了幸福,這個國家也是外人心中的樂土。                                                                                            本期責編:冰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