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 農民工裏的“小巨人”(2010.6.3)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03日 22: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進入[焦點訪談]>>

專題:知識型新型農民工楷模巨曉林

  

首播:

    CCTV-1

    06月03日 19:38

重播:

    CCTV-1

    06月04日 06:10

     

    CCTV-新聞

    06月04日 04:42

     

    CCTV-新聞

    06月04日 05:15

工友們心中的“小巨人”巨曉林:從農民工到高級工

新華時評:時代需要更多的“巨曉林式”農民工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一本題為《接觸網施工經驗和方法》的小冊子很薄,但其中提出的技術革新和發明,卻創造了超過600萬的經濟效益。如果平均算一下,大概每頁紙都值十萬元。而創造了這些效益的,不是教授專家,也不是工程技術人員;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普通的農民工,他的名字叫做巨曉林。因為姓巨,很多人開始稱他為小巨,後來發明創新多了,很多人便稱他為"技術小巨人"。從小巨到"小巨人",這中間經歷了怎樣的一個過程呢?

    從黃土地來的小夥子説:"農民工更要加倍學習"

    在中國中鐵電氣化局一公司遷安至曹妃甸鐵路施工現場,記者見到了巨曉林,他的質樸、憨直讓人無法和那些驕人的成績和效益聯絡起來。1962年9月出生於陜西省岐山縣農村的他,1987年成為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集團一公司的"農民合同工"。

    剛從黃土地來到現代工業施工現場,很多東西沒有見過,也沒有接觸過,他感受到巨大的心靈衝擊。高中文化程度的巨曉林愛學習、愛琢磨。鐵路電氣化施工,常年在野外作業,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技術含量高。巨曉林説,"最難的事感覺知識不夠,農民工底子本來就薄,要加倍學習,有了技術才能幹好活"。

    巨曉林買了30多本專業書籍,無論工地轉移到哪兒,他都把這些書帶在身邊,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去學習。他隨身總帶著三件寶:圖紙、工具書和筆記本。工友們都稱讚他"學起技術來非常玩命,每天比別人早一個鐘頭起床 晚一個鐘頭睡覺,不管多辛苦,一點都不放鬆。"

    大膽技術創新 獲國際專家認可 成為年輕工友的榜樣

    作為一線施工人員,巨曉林常在施工中碰到各種具體的難題。比如在施工中,傳統的滑輪組挂法容易發生跑線和夾手的安全隱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一連幾天向工長要求留在施工現場看守工具,利用工友們回駐地吃午飯的間隙,一次次把滑輪組拉緊、搗亂再分順、撐開,經過反反復復地實驗,終於摸索出一個人可以分順滑輪組、兩個人可以很輕巧地撐開滑輪組的方法。這項創新不僅消除了安全隱患,使工效提高了兩倍,也為他贏得了工友們的讚賞。

    受到鼓勵和肯定的巨曉林有了更加強烈的企業主人公的意識,他更加玩命地鑽研,隨身帶著個小本,在施工中不管碰到什麼問題,他都會隨手記下來,一有空就去琢磨。

    這種鑽研勁兒讓巨曉林在1998年哈爾濱至大連線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中再次做出貢獻。當時哈大線首次系統引進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德國技術,但是,在這條最繁忙的鐵路運輸幹線上,如果按照國外技術進行施工,工期至少需要50多天。而指揮部給他們的工期卻只有30天。

    按照傳統工藝,每次作業,工人都要攀爬到十幾米的高空,把30到40米長、100多公斤重的軟橫跨安裝到鐵路兩旁的鐵塔上,再使用車梯把下部固定繩懸挂到上面,安裝一組軟橫跨,需要20多人幹上半個鐘頭。為提高工效,巨曉林和工友們反復試驗,對原工藝進行了大膽革新,創造了下部固定繩臨時懸吊法,巧妙地解決了下部固定繩臨時固定的難題。嚴謹的德國督導季馬教授對這個工藝反復檢測後,也豎起大拇指給予了高度認可,並在整個哈大線予以推廣應用

    這項工藝改進也讓巨曉林贏得了第二次難忘的獎勵--亮相全局大會。當巨曉林在會場上站起來的時候,全場的掌聲持續了三分鐘。

    20多年來,巨曉林記了70本230萬字的筆記,能夠解決接觸網施工中的複雜問題,具備指導本工種高級工的能力。2008年,他如願加入中國共産黨。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巨曉林由"小巨"變為"老巨",進而又被大家稱為"巨老師"。很多年輕工友都説"他就是我們奮鬥的目標,可以這麼説,我們以他為榜樣,以他為動力。"

    寫出書稿《接觸網施工經驗和方法》 填補國內同類培訓教材空白

    隨著我國鐵路的跨越式發展,對參與建設的職工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看到一些新來的工友學習接觸網技術有點吃力,巨曉林萌生了一個新的想法--寫書。

    對只有高中學歷的巨曉林來説,寫書就像攀登高山。 有時候為表述清楚一個工藝操作流程,他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冥思苦想,連難得的春節回家那幾天假都不例外。

    經過三年時間,巨曉林克服了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終於寫出了10萬字的書稿。《接觸網施工經驗和方法》刊印出來了,專家認為它填補了國內鐵路接觸網技能培訓教材的空白。為了支持他搞技改,單位還專門為他配備了科技助手和接觸網技術專家,撥付了技術創新專項經費。

    2009年7月,,並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公司獎勵給了他一台筆記本電腦。2010年3月,巨曉林作為農民工的代表參加了中國中鐵的職代會。

    在中國中鐵的職代會上,巨曉林發表了《農民工也要有知識、有技能 、敢為人先》的主題演講。有知識、有技能是"本領",敢為人先是"志氣",這就是巨曉林成才的法寶。這就像胡錦濤總書記在剛剛結束的全國人才會議上著重指出的那樣--什麼是人才?"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誰勤於學習、勇於投身時代創業的偉大實踐,誰就能獲得發揮聰明才智的機遇,就能成為對國家、對人民、對民族有用之才。"

責編:劉岩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