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用工荒並非新現象 理性看待廉價時代遠去

發佈時間:2010年02月26日 07: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盧錚 楊光

  近期全國許多地方鬧起“用工荒”,這是季節性現象還是長期趨勢?企業被迫加薪留人,快速上升的勞動力價格,會不會對中國佔據傳統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形成衝擊?帶著這些問題,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都陽、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

  理性看待廉價時代遠去

  中國證券報:春節過後,全國很多地方都出現大規模“用工荒”,您認為“用工荒”是短期現象還是長期趨勢?

  張茉楠:“用工荒”並非是今年才有的新現象,2004年中國部分沿海地區就已開始出現民工短缺現象,而當前愈演愈烈,不斷蔓延的“缺工潮”和“用工荒”則表明我國低價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格局將發生深刻變化,我國正進入一個勞動力成本週期性上升的階段,這種變化是歷史性的。

  都陽:“民工荒”現象可以從供求兩方面長期因素解釋:從需求角度看,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規模已經達到比較高的水平,經濟增長産生越來越多的就業崗位需求,尤其是勞動密集型崗位。從供給角度看,主要體現在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中國已經實行了三十年控制人口政策,生育率也開始持續下降,從2006年開始,我國每年新增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已經開始下降。供給和需求兩方面長期作用,表現在勞動力市場上就是短缺的現象。金融危機緩解了民工荒,但這只是短暫的插曲,經濟發展一旦恢復到正常軌道,民工荒就會作為長期趨勢頻頻出現。而且從其他經濟體的經驗看,勞動力短缺將一直伴隨在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過程中。

  中國證券報:為了吸引農民工就業,不少企業和地區都提高了工資,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勞動力廉價時代已經漸行漸遠了?

  都陽:在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時代,勞動力價格特別是普通工人的勞動力價格是沒有太大變化的。但勞動力供給短缺已經開始出現,企業必須增加工資才能吸引到額外的勞動力,反映在勞動力市場必然出現價格調整持續出現。這也是為什麼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農民工為主的普通工人的價格還是在上漲的。

  張茉楠:對於廉價勞動力時代即將遠去我們還需理性看待,勞動力價格的進一步上升將扭轉我國勞動分配佔GDP比重持續下降的局面,也有利於提高消費者的購買力,為內需發展提供持續動力,這對於中國內需型經濟轉型意義更為深遠。同時勞動力成本上升意味著勞動力需求開始從增量粗放擴張向存量結構提升轉變,由於我國人均GDP還處於較低的水平,技術和自然資源嚴重不足的基本態勢還沒有改變,遠未達到資本替代勞動的經濟發展階段,為此要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培養高素質勞動者支持産業結構調整、轉移和升級。

  中國證券報:快速上升的勞動力價格,會不會對中國佔據傳統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形成衝擊?勞動密集型産業會不會因此向外轉移?

  都陽:從歷史上看,國際上産業轉移的過程都是伴隨著勞動力價格的變化而變化的。比如20世紀60—70年代,日本的勞動密集型産業是有競爭優勢的。但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勞動力價格開始上漲,日本勞動密集型産業的優勢逐漸喪失,開始轉移到“亞洲四小龍”這些地區,之後再向中國轉移。由於中國經濟體比較大,勞動力人口比較多,所以承接産業轉移的過程比較長,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早晚也會有這麼一天,這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但中國這麼大,世界上很難有其他國家承接我們這麼大的産業轉移,可能會有相當長的過程。另一方面,現在勞動力短缺不僅僅發生在東南沿海,在中西部地區也開始出現,這説明産業轉移正在國家經濟體內部發生。

  完善城市化政策

  縮小城鄉差距

  中國證券報:從政策建議上看,怎樣做才能緩解頻頻出現的“用工荒”現象?

  都陽: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公共政策還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在城市化過程中,農民工社會保障、福利待遇、社會政策都不完備,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勞動供給潛力的發揮。舉個例子,統計調查發現農民工每年外出就業的時間是9個多月,春節期間大量的農民工在工作地和家鄉往返,這樣農民工實際有效勞動供給時間就縮短了。如果説我們從制度上完善城市化政策,讓城鄉之間二元結構消除得更迅速一點的話,勞動供給時間就增加了,這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勞動力短缺。當然,公共政策需要投入更多人力資本,比如完善農民工培訓體系制度,使他們更適應未來的結構調整。

  第二,勞動力市場政策方面沒有必要做額外的政策調整。因為勞動力短缺和工資上漲是經濟發展過程的規律,也是我們希望的結果。這是因為:工資上漲後勞動者能從勞動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增加福利,這是積極方面;另外通過工資上漲也能改變産業結構的關係。勞動密集型産業的競爭優勢就會下降,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附加值高的産業就會有更高的競爭優勢。

  張茉楠:未來應注重發展有利於增加就業含量和開發利用人力資源的經濟産業和生産服務領域;在要素投入上,注重通過人力資源的充分開發利用來促進經濟增長;在目標導向上,把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過程變成促進就業持續擴大的過程,把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變成對就業拉動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在具體安排上,加大教育制度、就業制度、戶籍制度和養老保障制度的改革,為人力資本可持續發展掃除制度障礙,具體而言就是:通過教育深化提高勞動生産率,保持和延伸中國産業的競爭優勢,通過養老保障制度安排創造新的儲蓄源泉,以及通過勞動力市場制度安排,擴大人口老齡化時期的勞動力資源和人力資本存量。

責編:汪蛟龍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