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炎熱的夏天,濕熱難受,沒有空調,我們一家扛著頂樓的暴曬在老房子裏過著非常普通的一天。拿著我爸給我的2塊錢,買了啤酒和一根冰棍回家後,我定眼一看,電視機裏有個小女孩在杠上轉來轉去。不久以後,我知道了比的是高低杠、那個女孩叫莫慧蘭,這也是我對奧運會最初的記憶。
在家家戶戶都有電視機的年代,我受家人的影響在年少時就關注體育項目。起初是大人看什麼我看什麼,後來有了自己想看的比賽,從不懂到懂再到喜愛,我覺得我很幸運。我把體育當做是一種愛好、一種寄託,幾乎什麼都看,懵懂之後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喜歡的隊伍,成為球迷。在我平庸的學生生涯中增加樂趣,讓幼稚又孤獨的心聊以慰藉,這一切都是從奧運會開始。
從此以後,每次説到體育,我都顯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不僅是認真的看比賽,也會很大聲的跟別人説,有語速加快的激動,也有不懂裝懂的尷尬。可畢竟,和大多數人相比,我仍然是個異類,加上我又是女生,在同學中可以和我談論比賽的人少之又少。不靠分享來彰顯自己的愛好和一點點“與眾不同”,對青春期的我來説簡直殘忍。更悲催的是,不同於很多男生喜歡力量或技巧類張力十足的運動項目,和許多女生一樣,只是因為有自己喜歡的體育明星而關注某一項比賽,我看的又多又雜又不精。所以,奧運會幾乎成了我的節日,那麼多有趣的項目,最高水平的比賽,國家之間的競爭,民族情懷也的得到了最好的釋放。
隨著年齡的增長,關於奧運的記憶越來越多。2001年,中國申辦夏季奧運會成功,當薩馬蘭奇先生宣讀北京成功的時候,興奮之餘我跑到陽臺哭了出來;2004年,我和老爸半夜兩點爬起來看劉翔的110米欄決賽,我爸輕描淡寫的説肯定沒戲,衝過終點線的時候我們爺倆都情不自禁地大喊了起來,換來了熟睡中的老媽一頓批評;2008年,我盤算著手上的零花錢,拮據之餘又沒有理由找家裏要錢去北京看喜歡的球星比賽,最終在家裏看了整整兩個月的電視,第一次感受到了沒有時差的奧運會。
中國是個體育大國,國人在奧運會中的存在感也大大提高。在許多項目上的絕對實力讓人望而生畏,在一些項目上的突破也值得稱讚。尤其是團體項目,取得的集體勝利來之不易,更能觸動國人的神經。然而,有成功就會有失敗,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看了這麼多年奧運,我看到過太多功虧一簣、折戟沉沙的故事。有老將堅持三屆毫無斬獲的失落,也有新人一戰成名的喜悅。已經到了奧運會這個級別,決賽圈最高水平的較量,實力之間的差距不可能懸殊,而能否站上最高領獎臺,確實需要那麼一點運氣。
我們為中國健兒吶喊,也為冠軍歡呼。然而,奧運會並非成王敗寇,這項人類社會罕見的傑作,並不僅僅只為書寫下勝利者的名字。奧林匹克精神源遠流長,是通過一個個參與者傳遞下去的,不是去證明體育的偉大,而是體現了“人”的價值。堅持、夢想、突破、希望,幾乎所有正能量的詞你都可以從這項賽事中得以印證,幾乎每一個運動員都有説不完的故事,並不是為了去感動別人,只是為了給自己一個交代,其背後的艱難幾乎無法想像。
第一次知道丘索維金娜是在體操世錦賽上,後來在2008年的奧運會上也看到了她。儘管之前就聽説過她的故事,再次出現在高級別比賽中,還是讓我很驚訝。30多歲,德國運動員,為了給身患白血病的兒子治病,退役後重返賽場。為了獎金,原籍是烏茲別克斯坦的丘索維金娜代表德國參賽。2012年,她再次站在奧運賽場上,由於兒子的病情有所控制,她説她這次終於可以好好享受奧運會了。
李宗偉,中國人不會陌生。李宗偉職業生涯拿到的冠軍不少,但如果沒有林丹,他的成績單將璀璨奪目得多。連續三屆奧運會都屈居亞軍的他,身上多了幾分“既生瑜何生亮”的悲情,馬來西亞想拿到奧運歷史上首金的希望再次被擱淺。只是,這樣的運動員你無法不對他産生尊敬,哪怕是對手。
這些只是奧運賽場一個個很小的縮影,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曾幾何時,我也會為奧運獎牌榜上的排名座次欣喜若狂,滿足於金牌至上的自豪感。簡單粗暴地只關心自己國家隊員的輸贏,成功便褒獎、失敗則謾罵,幾乎是我們上幾代人對於奧運會最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民眾參與普及率提高,中國在2008奧運會成績達到了巔峰,國人對於體育的觀念也有所轉變。從只關注結果到真正欣賞競技體育之美,越來越成為普通人關注奧運會的訴求。
裏約奧運會倒計時100天,四年一屆的奧運會,漫長所以珍貴,每到來臨之時,難掩喜悅。無法像運動員去真正享受比賽的我,仍然會守在電視機前,咀嚼著自己的興趣所帶來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