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祺舜
心理學煙酒僧,堅持客觀中立的批判性思維,投身科普的革命之路。

隔代親,姥姥最親?看進化心理學的勁爆解釋

  媽媽生,姥姥養,

  爸爸回家就上網,

  爺爺奶奶來欣賞!

  這是如今,網上流行的一句順口溜。

  雖説每個家庭不一定都是這樣的,但卻真實地道出了一個普遍的現象——隔代親,姥姥最親。

  可是一句順口溜能説明多少問題?別急,我們這兒有正經八百的心理學研究。

  話説1980年代……

  約克大學的利特菲爾德(C.H.Littlefield)和西安大略大學的拉什頓(J.P.Rushton)對喪子家庭的調查發現:當孩子夭折之後,老人之中最傷心難過的是姥姥,其次是姥爺和奶奶,悲痛程度最輕的是爺爺。

  普通人都知道“愛之愈深,痛之欲切”的道理,這一早期研究暗示疼愛孩子最多的是姥姥。不過這也只是推論而已,實際情形是否如此,無疑還需要更直接的證據。

  可是如果研究者們直接詢問老人最疼愛哪一個孩子,必然難以得到真實的答案,因為老人們都不想在外人面前表現出偏心的樣子。可是這顯然難不倒心理學家。

  於是21世紀初……

  美國盧瑟學院的比紹(D.I.Bishop)等人調查了200多名美國大學生,發現他們跟姥姥的互動最為頻繁,跟爺爺的交往最少,在彼此的親密程度上也有類似現象。

  兩年之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坦斯卡倫(A.O.Tanskanen)等人對英國4000多名青少年的一項調查也發現,老人對孩子的投資,無論是在物質還是在時間方面,姥姥都高居榜首,其次是姥爺,接著是奶奶,最後是爺爺。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現象在世界範圍內具有一致性,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這不,進化心理學就剛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視角。

  那麼問題又來了,什麼是進化心理學?

  簡而言之,進化心理學是用進化的觀點來理解人類心理或大腦的機制,運用進化論對人類心理的起源和本質以及一些社會現象進行研究。

  進化心理學認為,人是由生理和心理兩部分構成的有機整體,人的生理和心理機制都應受進化規律制約。心理是人類在解決生存和繁殖問題的過程中演化形成的,科學的進化論應該成為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理論依據。

  為什麼繁殖問題這麼重要?因為在物種進化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對任何有機體而言,繁殖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價值。一個不能留下後代的個體,哪怕他能活一萬年,在進化上他的價值就是零。因為他自己的死就宣告了一切的結束,遺傳的鏈條在他這裡戛然而止,宇宙一片靜寂。

  而如何才能成功繁衍?親緣選擇理論(kinselectiontheory)認為,個體的繁衍成功(reproductionsuccess)包括兩個部分:通過自身傳遞自己的基因,或通過親人傳遞自己的基因。

  我們在成長中受到過的隔代的照料其實就是“祖輩投資”——祖輩通過各種形式向孫輩投資時間、金錢、精力、情感等重要資源,從而促進孫輩的生存和繁衍,進而保證自身基因的傳遞。

  那麼問題又又來了,都是祖輩投資,為何四位祖輩會有差別呢?於是,今天的重頭戲,“父性身份不確定性”理論勁爆登場:

  (喂!怎麼又是綠帽子色?)

  對於母親來説,因為是自己懷孕,她可以百分之百地確信孩子是自己的;可是對父親來説,自己女人生下的孩子是不是自己的骨肉,則未必總是百分之百。

  有研究認為,在親子鑒定的DNA技術出現之前,尤其是在更古老的距今200萬年前到距今1萬年前,男人被戴綠帽子的概率則可能高達10%或更高。

  戴綠帽子的代價對男人來説,簡直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他們可能含辛茹苦十幾年都在幫著別的男人養孩子,為此他們還失去了跟其他女人合作造人的機會。因此,在男性的內心裏他們對於孩子到底是不是自己的,有著根深蒂固的焦慮。

  跟其他的哺乳動物雄性相比,人類男性對於後代的投資非常慷慨。考慮到這一點,如果他們的投資不能有效地使用在自己的親生孩子身上,無疑會給他們的進化收益造成巨大的損害。

  除了父母之外,祖輩投資同樣受到親代身份確定性的影響。

  從父性身份不確定性這一視角對祖輩投資進行考察,不同祖輩的親代身份不確定性有著明確的差異:姥姥是雙重確定,因為母親確定孩子是自己的,而姥姥也確定母親是自己的孩子,因此姥姥是百分之百地確定外孫和外孫女都是自己的親生骨肉。相比之下,爺爺是雙重不確定,因為父親不能確定孩子是自己親生的,而爺爺也不能確定父親是自己的孩子,因此爺爺確定孫子孫女是親生的信心最低。

  於是,我們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一切都是為了確保自身的基因更好地傳遞下去。

  隔代親,誰最親?如魚飲水,冷暖自知。這個問題沒有百分百的定論,因為這會受到經濟差異、文化差異、性格差異等很多因素的影響,但進化心理學的視角真的很有(hei)趣(an)對不對。

  寫在最後(終於不是綠色了)

  進化心理學不僅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更使得人類可以從根源上認識心理形成的機制,促進了對人性和心理的進一步思考。但是它的局限性也非常明顯:首先它具有遺傳決定論的傾向,同時忽視了文化對進化的意義。

  正如英國著名演化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Dawkins)在他的成名作品《自私的基因》當中所言:

  “成功基因的一個突出特性就是其無情的自私性。”

  “生物體是基因創造的生存機器。生命短暫,基因不朽。”

  但是不要忘了,他還有另外一句話: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我們,我們人類,能夠反抗自私的複製基因的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