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後,村民們造林積極性空前高漲,人均增收650元。現在我們村裏在搞生態村和新農村建設,用上了清潔能源,很多農民還辦起了農家樂,林改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變化。 [詳細]
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的環境保護事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從局部向整體發展,從行業向全社會覆蓋,成為影響人們生存狀態,左右社會發展水平,決定國家和民族興衰成敗的重要因素。 [詳細]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確立了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把實施可持續發展作為一項國家戰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一次次重大的轉變。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為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作出的巨大努力,舉世矚目。
環保在我國是一項年輕的事業。之所以這麼説,是因為環保意識的增強,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而逐漸增強的。從期盼“煙囪林立”的工業化,到科學發展觀的確立,幾十年間,我國經歷了環保理念上的重大轉變。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環境保護事業和林業生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障人民群眾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為期三天的第五屆中國威海國際人居節9月5日在山東省威海市開幕。本屆國際人居節以“人居 和諧 創新”為主題,將舉行16項重要活動。中國威海國際人居節是世界第一個以人居為主題的節日。
環境法制建設進一步完善,環境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得到加強,污染治理投入穩步增加,基本避免了全國環境質量急劇惡化的趨勢,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基本控制,局部地區的環境質量有所改善,環境保護事業取得積極進展。
今天,環保已經成為時尚元素之一。 過去數十年間,中國公眾的環保意識也在覺醒。現在,公眾的環保訴求可能會改變政府部門的決策。典型的案例是2005年的圓明園鋪膜事件。
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是亞洲首個海上風電場,由34個這樣的“大風車”組成,將於2010年上海世博會前並網發電。這個裝機總容量100兆瓦的風電場,將可為10萬戶家庭提供全部用電,年減排二氧化碳效應相當於5萬輛汽車排放量。
屆時,全區可年産優質龍眼1.5萬噸以上,年産值可達9000萬元以上,真正將龍眼産業發展成為沿江農民、特別是移民增收致富的一大特色産業,將涪陵長江兩岸建成一條四季常綠的風景長廊,構築一道扮靚三峽庫周生態環境的綠色屏障。
邊防官兵一直持續保護生態水源和野生動植物的環保活動中,被駐地政府和群眾譽為“生態衛士”。……我們不僅擔負著維護邊境安全穩定,保護長白山區和鴨綠江生態環境也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了我們的家園。
在處理經濟效益同環境保護的矛盾時,自治區政府都是環保先行。西藏自治區在進行像青藏鐵路、水電開發這樣的大型工程時,環保的課題總是會被優先考慮。經濟建設以環境保護為前提,這樣的決心自治區政府從來沒有動搖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