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經典中國輝煌60年]綠色實踐構築和諧生態

 

CCTV.com  2009年09月14日 09:1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光明日報  
專題:經典中國 輝煌60年

  “污染治理”向“休養生息”升級

  環保在我國是一項年輕的事業。之所以這麼説,是因為環保意識的增強,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而逐漸增強的。從期盼“煙囪林立”的工業化,到科學發展觀的確立,幾十年間,我國經歷了環保理念上的重大轉變。

  2008年初,胡錦濤總書記在安徽視察淮河時,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要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恢復生機,極大地統一了人們的思想認識,使“休養生息”從政策措施上升到了治理江河湖泊的指導思想。

  全國各地按照休養生息的指導思想,調整優化治污思路。江蘇省在太湖流域污染治理中拓寬工作視野,積極推行“河長制”和“片長制”,溝通水系,拓浚河道,整修河岸,清除淤泥,建設景觀帶。雲南省及時調整滇池治理思路,通過截污治污、整治河道、控制面源、修復生態、動力換水等綜合措施,積極推進滇池流域的環境整治。各地在嚴格環境準入的同時,利用“倒逼機制”調整産業結構。2008年,遼寧省在治理遼河污染中,對全省417家造紙企業全部實施了停産治理,取締了267家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造紙企業。經過長期的努力,2009年上半年我國環境質量總體穩定,部分環境質量指標有所好轉。其中,七大水系Ⅰ~Ⅲ類水質比例提高6.3個百分點,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高錳酸鹽指數平均濃度比去年同期下降14%。

  空氣環境也在“休養生息”。根據環保部的統計資料,與2000年相比,2008年全國城市空氣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分別下降28.5%、33.3%和31.5%,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以上標準的城市比例由35.6%提高到76.8%,增長了41個百分點。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基本形成,地級以上城市共建成911套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配備主要環境監測儀器設備4.5萬台(套),648個環境監察機構通過了標準化建設驗收,3000多家重點企業安裝了在線自動監控設備。沙塵暴監測網絡初步建成,基本實現沙塵暴實時預報。2008年,我國成功發射了兩顆環境與災害監測衛星,為大區域高精度開展大氣環境監測奠定了基礎。

  “自然生態保護”能力日益壯大

  對自然生態保護的重視是我國環境保護的另外一個特色。2009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環境保護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3個部門《關於實行“以獎促治”加快解決突出的農村環境問題實施方案》,對實施“以獎促治”政策作出了總體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當年,中央財政又安排專項資金10億元,進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獎促治”政策的實施。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湖北、寧夏等省市區分別安排專項資金,用於支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態示範建設和自然生態保護工作。四川、福建加大了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環境綜合整治。河南等地探索了加強縣以下環保機構建設,湖南長沙實行農村環保村民自治,建立村規民約,農民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青海、西藏印發了《關於加強農村牧區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加強農村牧區生態環境保護,推進農村牧區特色經濟發展。

  截至2008年,全國共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2538個,比2000年增加了1311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4894.3萬公頃,比2000年增長了51.7%。有28處自然保護區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有20多處保護區成為世界自然遺産地組成部分;已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550多處,國際濕地公園達38處,共有36塊濕地列入《濕地公約》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全國共有1790多萬公頃自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約佔總面積的49%。在《自然保護區條例》基礎上,正在開展《自然保護區法》的立法工作;正在制訂《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環保用微生物菌劑進出口環境安全管理辦法》。一些省區也先後出臺有關自然生態和農村環境保護的法規或規章。陜西、甘肅分別出臺了《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甘肅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浙江省起草了《浙江省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管理辦法》,江蘇省加大了《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管理辦法》立法進程,黑龍江省起草了《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標準》、《實施細則》和《管理工作規定》,廣東省制定了《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目前,全國已形成生態省-生態市-生態縣-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的生態示範建設系列,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生態省(區、市)建設。全國有500多個縣(市)開展了生態縣(市)建設,其中11個縣(市、區)達到國家生態縣(市、區)標準,全國環境優美鄉鎮達629個。

  建立環保優化經濟增長體系

  將環境保護納入經濟發展政策,是發展綠色經濟、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共贏的有效途徑。從2007年起,我國開始逐步實施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證券、綠色貿易、綠色稅收等多項政策,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的體系正在形成。

  2007年7月,國家環保總局聯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啟動“綠色信貸”政策。環保部門向銀行機構提供存在環保違法等問題的企業等信息,銀行機構據此取消對相關企業信貸甚至收回貸款,從源頭上切斷污染企業的資金鏈。至今,已有4萬多條環保信息進入銀行徵信機構,1.3萬條企業環境信息被轉發商業銀行。與此同時,綠色保險也在穩步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以企業發生污染事故對第三者造成的損害依法應承擔的賠償責任為標的的保險,被稱為“綠色保險”。2007年底,國家環保總局聯合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佈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指導意見,並在全國部分省市開展試點。為減少對外貿易中存在的“産品大量出口,污染留在中國國內”環境損害和代價,2007年以來,環保部門開始制定“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産品名錄,作為限制污染産品出口的依據。目前已經提出了三批、共含280多種産品的名錄。經濟部門對名錄中産品採取了取消出口退稅、禁止加工貿易的措施,減輕了中國出口産品的環境代價。綠色稅收政策也在逐步完善。中國政府已經出臺了對減排設備、環保設備給予所得稅優惠的政策;對符合環保要求的綜合利用産品實行增值稅優惠政策,對脫硫副産品、利用醫療垃圾、底泥焚燒發電等給予增值稅優惠。此外,環境保護部配合財政部、稅務總局正在研究制定環境稅方案,已經形成初步方案。

1/4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