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來,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國民健康水平持續改善。我國人均期望壽命、孕産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等三項健康指標已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 [詳細]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醫療保險籌資體系初步建立,群眾“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問題得到緩解。我國社會保障事業從無到有,覆蓋廣大城鄉居民。 [詳細]
《國務院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9月7日正式發佈,我國農民在60歲後將能享受國家普惠式的養老保障。這項重大的惠農政策,是我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關鍵一步,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衛生部統計資料顯示,建國60年來,我國醫療保險籌資體系建設不斷取得進展。2009年4月6日,這一天,註定將成為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程中一個歷史性的日子,社會各界矚目的新醫改方案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醫療衛生資源總量持續增加,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一些威脅群眾健康的重大傳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
為驅走窮魔,中國人民進行了60年艱苦卓絕的努力,成功解決了數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實現了民族團結、政治穩定、邊疆鞏固和社會和諧,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跡。消除貧困,曾經是人類共同的難題。如今,新中國已經在世界面前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缺醫少藥已經成為老百姓遺忘的過去。現在人們有病到社區到醫院,主動體檢、未病先防,把健康作為財富進行科學管理。
中國繼成功進行疫苗的臨床實驗、首次證明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之後,9月7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又簽發了第一批可以實施免疫接種的合格的疫苗産品,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可以應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國家。
目前我國社會福利制度開始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轉變,在切實保障“兩孤一殘”人員基本權益的同時,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享受到了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社會福利服務。
以該區域內居民的實際醫療服務需求為依據,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逐步縮小城鄉和地區差別,保證全體居民尤其是廣大農民都能公平、公正地享有基本醫療服務。
從“缺醫少藥”到“病有所醫”,從“東亞病夫”到“健康中國”。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國民健康水平持續改善。
中國政府18日正式啟動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建設,並公佈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此舉是政府為滿足廣大民眾基本用藥需求,減輕民眾看病負擔,推進醫療體制改革邁出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