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建議將學術造假記入誠信檔案

 

CCTV.com  2009年09月08日 05:1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重慶晚報  

>>>海量新聞,請點擊“新聞頻道”

參加科學道德論壇的院士和專家(重慶日報供圖)

  學術造假污點要記錄在案

  二十余院士揪病因開藥方,建議改進評審機制建立誠信檔案

  本報訊 最近幾年,有關科技工作者學術造假、論文剽竊的報道不時見諸報端,無疑讓聖潔的學術研究蒙上了一層陰影。昨天,第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科學道德建設論壇上,來自兩院的二十余位院士,為目前的學術造假問題把脈,並開出了藥方。

  “本來學術剽竊和學術造假就是在衝擊科技工作的道德底線,然而,不少的科學工作者卻一再地作出不端的行為。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針對目前學術界存在的問題,直言不諱地為“生病者”把脈,揪出病因。

  杜祥琬説,最嚴重的是,不少年輕的科技工作者不再把研究作為自己的終身目標,反而是利用學術來陞官,官本位思想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年輕的科技工作者,而這群人又恰恰是未來科技工作的中堅力量。

  中科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學校長的陳佳洱也直言不諱地説,目前,學術作假的人當中絕大多數都是年輕人。

  “最可悲的是,在道德下滑文憑造假成風的今天,很多陷入造假泥潭的學者已經將造假看得無所謂,這種社會風氣如果延續下去,後果不堪設想。”重慶大學教授祝家麟説。

  據悉,現在的學術界存在著不少的陋習,比如搞學術包裝,遇到論文要進行評審時,就對工作人員和評審員搞小動作;有的院士候選人提出的材料都不真實;院士名人存在多頭兼職的現象;更有不少專家,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去發表言論,讓學術喪失了權威;還有的專家在搞學術評審時,遇到自己單位的,總感覺抹不開面子;有的單位集體造假,從應試教育延伸到了應試造假;還有的領導幹部干預論文和作品的評審、評獎,甚至干預到了院士的增選;還有些造假的學者不專心學術研究,忙於跑關係。

  學術造假不僅讓學術界蒙羞,更讓公眾對於學者的權威性産生了質疑。昨天的論壇上,專家們對症下藥,給出多種藥方。杜祥琬説,要想解決學術造假,必須從三個方面來著手解決。

  第一是要從教育體系入手,無論是小學、中學到大學,都要堅持培養不造假不撒謊的道德教育;第二是制度,如在我國科技領域的科技聯席會議制度會議辦公室,成立一個對學術行為的調查機構,改進評審機制,建立誠信檔案,造假污點全部記錄在案,跟隨這個人走一生;改變過去科研重數量輕質量的弊端;其三是完善法律,對查出有不誠信行為的相關單位和相關人,要追究法律責任。

  中國工程院院士秦伯益從事醫學研究多年,他認為,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雖然學術造假多半存在於年輕人當中,但是真正該醫治的,還是科技工作這個團體。

  很多院士專家都提出,科協應當主動承擔起監督的任務,一旦發現有學術造假的現象可以向科協投訴,通過調查一旦核實,也必須給公眾一個真相,最終還科學研究一個清白之身。記者 王渝鳳 易守華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