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開國大典:一個社會主義中國的誕生

 

CCTV.com  2009年08月14日 13:4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廣播網  
專題:經典中國 輝煌60年

  一幅成功的油畫《開國大典》

  1952年,浙江紹興人董希文38歲,接到的任務是創作油畫《開國大典》。成畫之初,《開國大典》廣受好評,不僅出現在《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上,還被印成年畫,加上其他各種複製品和印刷品的四處流傳,以致于一提到開國大典,許多30歲以上的中國人眼前就會出現這個畫面:

  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雙手展卷,對著四個落地的擴音器致辭,六個副主席在他身後站成一排,朱德和劉少奇站在最右邊,接下來是孫中山的遺孀宋慶齡,李濟深站在宋慶齡的左側,他的左側站著白鬚飄飄的張瀾,最靠邊的是高崗。周恩來站在朱德的身後。天安門城樓下是招展的紅旗和密密麻麻站成方塊狀的人群。

  毛澤東是畫面中當仁不讓的主體,這一點毋須考慮,董希文要做的是怎樣突出致辭者的形象。顯然,技術上的難題並沒有難倒充滿激情的畫家。在同行的提醒下,董希文略施手段,讓毛澤東看上去比實際要高一些,又將他和其他人拉開了距離。毛澤東的同志和盟友在畫面的左後方擠成一團,這樣就給表現毛的偉岸形象騰出了更大的空間。所以,在最後呈現出來的畫面上,跼踀的空間讓城樓上的其他人的形體顯得拘謹,唯獨身材高大的毛澤東動作舒展、瀟灑而自如。

  不僅如此,城樓上的人群站在在屋頂投下的陰影中,只有毛澤東一個人是例外。他頭頂只有一盞巨大的紅色宮燈,宮燈底部的黃色的流蘇被南風吹得向後飄去,藍天上漂浮著白雲,和紅色的宮燈與立柱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他就獨自置身在這明亮的天地之間。

  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梁思成受邀來評估這幅畫。他發現毛澤東的左側有四根立柱,而右側一根立柱都沒有。為了給他更多的空間,並且毫無疑問地置身於畫面的焦點位置,畫家不得不冒著讓城樓垮塌的風險。

  梁思成立刻指出,“畫面右方有一根柱子沒有畫上去”。但他並非如此不識風情,所以接著指出,“這在建築學上是一個大錯誤,但是在繪畫藝術上卻是一個大成功!”

  照片和電影記錄下來的情景和開國大典的油畫有很大的區別。在電影中,所有人都擁擠在一起,即便是毛致辭的時候,仍然走來走去,這從周恩來的位置上就可以看出端倪。他本來站在毛澤東的右側,也即靠近攝影機位的一端,就在毛澤東用湖南話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時候,周總理悄沒聲息地移動到了毛主席的左側,也即遠離攝影機的一端。

  毛澤東心目中開國大典的價值

  1946年內戰開始的時候,像周恩來這樣的中共高級領導人向外宣稱,中共和國民黨之間的鬥爭可能要持續20年,共産黨人才能取得最後勝利;而即便到1948年春天,華北勝局已定的時候,毛澤東還預計,要取得全國勝利尚需三年時間。對手的崩潰的速度之快令勝利者也感到意外。

  從1945年開始,儘管和平談判斷斷續續進行了兩年多,和平卻很少真正被那些務實的政治人物寄予希望。如果沒有忘記第一次國共合作時那個“擠檸檬”的著名預言,就可以知道,第二次國共合作同樣存在一個邏輯上的矛盾。共産黨的意識形態使命使它無法止步于聯合政府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它需要的是一場解決所有權、階級和人類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狀況的社會革命。政治上的妥協——最好的結果是同國民黨和平競爭執政權力——就是背叛革命,這種妥協最終將動搖共産黨的存在根基。

  四十年代後期,蘇聯和美國的競爭已經公開化,這也加劇了國內衝突的嚴重程度。儘管蘇聯對中共的戰鬥力不無懷疑,而美國政府又對國民黨治下的腐敗和低效感到沮喪,但它們對中國的影響力仍然使得1946年到1949年的戰爭具有更廣闊的背景。這場戰爭為上半個20世紀劃上了句號,開啟了一個嶄新的制度和思想競爭的時代。這個時代既激動人心又代價慘重,直到1992年蘇聯解體,世界氣氛才漸漸歸於平淡,但競爭本身至今沒有告終。

  正是因為深深了解正在進行的革命的性質,以及這場革命在人類歷史上可能引起的後果,董希文的油畫得到毛澤東的熱烈讚賞,他説這幅畫所傳達的的確“是大國,是中國”。《開國大典》這位主要的模特認為,“我們的畫拿到國際上去,別人是比不過我們的,因為我們有獨特的民族形式”。

  一個有獨特民族性格的大國,就是毛澤東心目中開國大典的價值所在。正如1958年竣工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文暗示的那樣,1840年以來的中國革命,其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獨立、統一和現代的國家。“人民英雄們”的努力在1949年終於取得了部分成功。

  《開國大典》的畫面安排並沒有讓毛澤東顯得孤獨,相反,所有的負面聯想都被革命領袖的威儀覆蓋掉了。這一點深深地契合了1949年10月1日的群眾心理和天安門城樓前的現場氣氛。毛澤東宣佈新的國家政權已經成立的消息時,城樓底下傳來的口號之一是“毛主席萬歲”,而毛澤東則對著呼喊他萬歲的人群呼喊“同志們萬歲”和“人民萬歲”。毫無疑問,他已經成了革命和新政權的雙重象徵。

  毛澤東又親自確定在典禮上施放28響禮炮。這個數字代表了中共成立到取得全國政權的28年曆史。毛本人不太可能忘記,早在1931年,江西成立蘇維埃共和國的時候,也舉行過慶祝中央政府成立的典禮,他出任政府主席,同樣組織了閱兵。為了防止南京的飛機轟炸,缺乏防空力量的蘇維埃政府實踐了他的遊擊戰術,慶典現場沒有設在蘇維埃政權的首都瑞金城內,而是運動到了城外的空曠地帶。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共産黨用武力統一了中國,又有什麼比展示武裝更能抒發勝利者的心情呢?除了象徵性地發射火炮,新組建的空軍派出17架飛機參加了當天的閱兵,海軍則列隊從天安門城樓前通過,足以説明中共不再是一支內陸的地方武裝。軍隊領導人朱德檢閱了武裝部隊的閱兵式,接著回到城樓上,發佈了繼續追擊國民黨軍隊的命令。

  相關鏈結:

責編:汪蛟龍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