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8月11日播出):
從“大鍋飯”到“大包乾”,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60年來,中國農業農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生活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
20斤的小麥畝産增量,讓靳勒橋村農民牛剛評上了種糧能手。孫子得了獎,今年80歲的牛保昌樂得合不攏嘴。
“一畝地三袋糧,每袋裝個百十斤”,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原糧食生産的真實寫照。靳勒橋村4個生産隊吃著“大鍋飯”,每家一年領回一袋糧。
不光農民吃不飽,城裏人吃糧也要憑票供應。轉機出現在1978年。那一年,安徽省小崗村18個農民按下“大包乾”的紅手印,拉開我國農村改革的序幕。靳勒橋村也緊隨其後把4200多畝地全部包乾到戶。
老牛一家感到更貼心的是,如今延續2000多年的農業稅取消了,中央一號文件也連續六年關注三農,國家的補貼年年在漲。老牛一家種的地也從最初的8畝擴大到了現在的200畝。
今天,我國糧食産量超過1萬億斤,60年增産3.67倍。在國際上我國從糧食受援國成為援助國。
13億人吃飯不愁了,農民的生活也富裕起來。安徽省小崗村嚴德友的葡萄園又是一個大豐收。
嚴德友所説的“合”是小崗村這兩年最流行的土地流轉,如今,小崗村1800多畝地已經有6成進行了流轉,發展起糧食、葡萄、雙孢菇産業,村民每年人均收入達到6000多元。
今天,我國農民人均年收入達到4700多元。8億多農民享受到每年至少100塊錢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4億多農村孩子可以免交學雜費讀到初中畢業。
相關鏈結:
責編: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