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8月9日播出):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60年後,一個民富國強的中國正在為世界的繁榮和穩定發揮著重要作用。60年,我們艱苦奮鬥,告別了一窮二白;60年,我們銳意改革,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60年,我們繼往開來,走進了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新時期。為全面展示60年新中國的巨大變遷,本台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道《經典中國.輝煌60年》,今天播出第一集:走向富強。
記者朱興建:“這裡是交通銀行資金中心,我手裏拿著的是同一家外貿企業跨境貿易的結算合同,在7月6號之前,結算幣種一欄只能寫上美元、歐元等國際貨幣,而現在,人民幣的字樣出現在結算貨幣一欄。”
交通銀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張小明:“它突出地反映了中國經濟的強大,中國管理自己宏觀經濟的能力獲得了國際性認可。”
然而在60年前,新中國成立之時,連貨幣都要外國人來印,洋火、洋油,大部分生活用品,前面都帶著一個“洋”字,因為這些東西大都依賴進口。那時的中國,就是一窮二白。
大慶油田副總地質師王啟明:“工業不發達,農業也不發達,科學文化水平也不夠發達。”
這位被授予“新時期鐵人”稱號的70歲老人,1956年考上大學,雖説學的是石油專業,但讓他鬱悶的是,那個年代中國還戴著“貧油的帽子”,大一的時候沒有大油田,大二也沒有,大三的時候,很多同學因為還沒找到油田換了專業,大四的時候,奇跡發生了。
大慶油田副總地質師王啟明:“學校裏大慶祝,我們還沒畢業就上前線。”
第一口油井噴油的時候,正值國慶10週年,興奮不已的人們為這個地方起了個非常喜慶的名字——大慶,老人也從那時起,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中國石油工業。
大慶油田副總地質師王啟明:“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難。”
正是這些拼命的老前輩,結束了我國汽車背著煤氣包滿街跑的歷史,而當時,為了改變一窮二白的現狀,國家在一五期間開工建設了156個大項目,經過30年的集中建設,到70年代末的時候,我國初步建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
中央黨校教授辛鳴:“順應時代發展特徵和時代主題變化,我們改變了發展的模式。”
深圳有個村叫羅芳村,一河之隔的香港也有個羅芳村,30年前,對岸羅芳村的村民一年能掙好幾萬,而河這邊只有幾百塊錢。
羅芳村支部書記陳天樂:“那個時候我們根本就沒有收入,靠種水稻哪有錢收入。”
村裏的耕地有一部分在河對岸的香港,因為受不了貧窮,好多青壯年趁著耕地的機會,去了對岸就不回來了。
變化發生在1979年,那一年,深圳被劃成了特區,這是中國向世界打開的第一扇窗。窗外吹進來的風讓羅芳村的農民開始琢磨起了生意。他們成立了公司,在自己的土地上建廠房,租給河對岸的生意人。
羅芳村支部書記陳天樂:“羅芳村人均收入15000,光是集體分紅那部分,不算他個人的收入這方面。”
羅芳村嘗到了對外開放的甜頭,而起源於安徽小崗村農民的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也在全國推開,這場變革徹底解放了農村生産力,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交通銀行,1987年重新組建的時候,因為它的特殊身份,成了當天世界很多媒體的重要新聞。
交通銀行副行長錢文揮:“當時四家專業銀行都是全國有銀行,交通銀行是第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
當時,我國大多數企業都是國營企業,體制和機制的束縛,讓他們不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
中央黨校教授辛鳴:“我們必須解決社會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1992年,中國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企業被推向市場,此後的十多年,市場的大浪淹沒了一批弱者,更催生了一大批強者,如今中國有了世界上最大的通信公司,有了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今天的交通銀行,僅用了20多年的時間,便擠進了世界500強,今天的大慶,新型生物採油技術領先世界20年。而羅芳村的農民如今每月上萬元的收入跟對岸的香港市民平起平坐,當年因為窮,被村民戲稱為“成天愁”村支部書記陳天樂,如今,成了名符其實的“成天樂”。
羅芳村支部書記陳天樂:“因為我們的生活好了,所以他們就説陳(成)天樂嘛,整天就樂。”
60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如今,世界500強裏,中國企業有43家;今年6月底,我國外匯儲備已經超過21000億美元,是改革初期的1000倍。
相關鏈結:
責編: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