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1935年5月,紅軍在後有國民黨追兵,前有大渡河阻攔的情況下,力克天險、勇鬥敵軍,一場打開戰略通道的生死之戰就此展開。
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兩岸崇山峻嶺、險灘密布,素稱天險。那時,國民黨軍分幾路夾擊紅軍,迫使紅軍向大渡河靠近;他們蒐集並銷毀渡船,計劃憑藉天險將紅軍消滅于大渡河之南。所以能不能通過大渡河一道坎,成為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
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館長 周萬任:整個大渡河有十幾個渡口,為什麼選擇這過河?因為下邊那些渡口比較大,對岸都是比較重要的場所,有國民黨重兵把守。安順場渡口很小,保存得比較好,也沒有被毀,就決定就連夜奪下安順場,從這個地方渡河。
1935年5月24日夜晚,先遣隊紅一團首先趕到大渡河南岸的安順場,殲滅守敵兩個連,繳獲一隻渡船控制了渡口。夜深人靜,除了喘息聲,戰士們只能聽到大渡河水轟然作響。這時紅軍才知道,以當時水的流速,竹筏根本過不了河。
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館長 周萬任:大渡河洶湧澎湃,再有經驗的船工都不敢在夜晚渡河,這個是幾百上千年形成渡船的經驗,如果晚上渡河的話,很有可能會翻船。
要渡河,必須有熟悉水性的船工。但當時,很多百姓聽説要打仗都已逃跑,只剩下一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家還住在附近。這天夜晚,老船工帥仕高的家響起了敲門聲。
老船工帥仕高的孫子 帥飛:紅軍必須要從大渡河過去,要找船工。當時爺爺看到他們穿的破破爛爛,而且是沒有驚擾百姓,覺得有一種親近感。他説我就是名船工,但是如果是要過河靠我一個人不能行,爺爺又幫紅軍找了其他3名船工。
第二天一早,紅軍開始強渡。因為船有一個,第一船的人能否過河至關重要。紅一軍團一營營長孫繼先開始挑選第一批過河的勇士。
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副館長 宋福剛:先挑選了16個,名單一報完的時候,有個小戰士在隊伍中哇的一下就哭起來了,他就是要參加這個奮勇隊。原來是通訊員陳萬淸,從貴州才參軍的一個小戰士,當時只有16歲,孫營長被他感動了,就同意了。戰士們在這種情況之下表現出來這種無畏無私,不怕犧牲,英勇向前的精神。
上午九點,強渡開始,由紅一軍團一營營長孫繼先率領的17勇士突擊隊跳上船,向北岸奮力劃去。
央視記者 閆乃之:這裡就是紅軍強渡大渡河時的渡口。當年水面比現在更加寬闊、河水更加湍急。所以紅軍的船隻從這裡出發之後,在水流的衝擊之下只能向斜下方漂進。但是在紅軍登陸的地點,您看畫面中有幾棟房子的地方,就是國民黨軍隊部署火力的地方。紅軍一邊強渡天險,另一面要與敵軍作戰。
對岸碉堡裏的敵人,開始向小船猛烈掃射。敵人的一發炮彈打在船邊,掀起沖天水柱,差點把小船掀翻。眼見渡江勇士們情況危機,掩護部隊瞄準對岸發射炮彈。
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副館長 付婷婷:這些就是當年紅軍過河時候的機槍陣地,當時的神炮手趙張陳用僅有的三枚炮彈正中敵軍的碉堡,壓制住了敵軍的火力。
趁著敵人火力減弱,小船向對岸猛衝。可剛剛駛過河中央,子彈又從敵人的工事裏打了出來。敵人封鎖的火力越來越猛烈,小船在急流的衝擊下搖搖晃晃,卡在河中間的礁石上。
老船工帥仕高的孫子 帥飛:如果是不及時把這個船從卡的高地推出去,那就會成敵人的活靶。當時我爺爺就説已經管不了那麼多了,直接跳上那個石頭用手往外推,再加上紅軍戰士幫忙,在這種情況下把船從那個尖石堡從危險區域弄開。
在驚濤駭浪中衝到對岸,17勇士躍上岸去,很快佔領了渡口。在當地群眾的幫助下,紅軍又找到兩條船,渡船的船工也增加到70多人。紅軍先遣隊強渡大渡河成功,打開了中央紅軍北上的通路。
四川石棉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 劉洪:強渡大渡河勝利之後,我們總結出一個彪炳韆鞦的勇士精神:信仰堅定、團結同心、急流勇進。只有堅定的信仰,才能支撐我們走完長征路,和人民群眾團結起來才有希望。面對自然的激流大渡河,我們的勇士敢勇往直前,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後人去傳承和學習的。
現在的大渡河岸邊,可能感受不到河水當年的洶湧氣勢,但岸旁的險峻山峰依然高聳、肅立,似乎跟我們一起向當年強渡大渡河的勇士致敬,他們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乘風破浪、飛舟挺進,為中央紅軍渡河創造極為重要的條件,他們的功績正像大渡河水一樣千古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