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七成受訪者稱囤貨又後悔 我們離理性消費還有多遠

社會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8年11月14日 09:3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7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4.5%的受訪者在“雙11”購物節趁便宜囤了貨,日用家居、服裝鞋帽和母嬰用品是人們最常囤的品類。73.3%的受訪者坦言自己有囤貨後又後悔的經歷,男性受訪者比女性受訪者比例更高。面對電商購物節,83.3%的受訪者表示比以前更冷靜了。70.5%的受訪者建議做好購物清單,有計劃地消費。(《中國青年報》11月13日)

  囤積的物品不僅佔用了居住空間,降低了生活舒適度,過了保質期還會造成浪費。可是,為什麼一到電商的各種購物“劫”,許多人還是不約而同地放心“花唄”,事後卻又想要“打折自己的手”呢?

  消費決策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大腦活動,大腦不只會考慮商品帶來的愉悅,也會權衡購物對有限資金的消耗,然後才會決定買還是不買。也就是説,一個思維正常的大腦是擁有理性消費能力的。可是,當折扣、優惠券和各種滿減一齊湧來,大腦便誤以為自己佔了便宜,一時之間,理性可能就離地了,瘋狂的購物慾望又佔領高地了,加上網上交易一般通過信用卡等電子手段,消解且推遲了付款時的痛感,大腦的控制機制可能也就被騙過了。尤其是近幾年的“雙11”,商家設置的營銷陷阱不斷翻新,除了堪比奧數的優惠規則,還有買預售、虛假打折、産品質量打折等套路。每年“雙11”過後,都有不勝枚舉的維權案例,部分網絡經營者涉嫌價格欺詐、虛假宣傳、假冒偽劣不正當競爭等違法違規行為。

  如果説,在商家的忽悠下,大腦本有的抑制衝動的機制失靈是瘋狂剁手的主因。那麼,心理機制的失衡恐怕是囤貨的又一大原因。囤貨心理是人們“貪小便宜”的心理在作怪,根本原因是內心缺乏安全感,是匱乏、恐懼、焦慮的心理在作祟。嚴重的囤貨癖更是一種心理疾病,有時會讓人出現心悸出汗、心煩胸悶等症狀。結果是,人們在商家各種促銷的影響下衝動購物,一時興奮過後,更多的是精神上漫長空虛的惡性循環。人們希望從購物中得到滿足,之後卻發現産生了更多的負罪感。

  近幾年,面對電商購物節,理性消費正在逐漸成為消費者的共識。一方面,是因為一年到頭接連不斷的各種購物節轟炸已經讓人疲憊和麻木,給許多人造成了一定的消費疲勞,另一方面,身經百戰的消費者也對商家的營銷手段具有了一定的識別能力。再加上互聯網的便利性,消費者可以更加方便地“貨比多家”,擇優而買。不過,要真正普遍實現理性消費,不僅要凈化消費環境,加強對商家的監管,促使其誠信守法經營,還需要消費者看清套路,消除購物的盲從心態,轉變消費觀念,杜絕衝動消費、過度消費,做一個智商隨時在線的理性消費者。(趙清源)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