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陳清如院士:做學問就要頂天立地

中國新聞來源:人民日報 2018年04月09日 05:1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陳清如院士(右)在指導實驗。資料圖片

  1994年6月,世界上第一座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幹法選煤示範廠在中國調試成功。這一工程科技項目的研究成功,在世界選煤界引起了轟動。從此,缺水和高寒地區及遇水易泥化的煤炭分選有了高效的選煤方法,為潔凈煤技術中煤的加工和利用開闢出一條新的途徑,從而使煤這種古老的能源煥發新的生機。讓人頗有些意外的是,帶隊攻克這一世界性難題的是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他就是中國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教授陳清如,在業界,他還有一個響亮的稱號——“幹法選煤之父”。

  早年經歷讓他體會到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

  陳清如1926年生於浙江杭州,幼時的他親身經歷了日本侵華戰爭帶來的各種災難。從小學到高中,陳清如在戰亂和社會動蕩中先後輾轉杭州、上海、南京等地求學,飽嘗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艱辛,更深切體會到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緊密相連。陳清如回憶:“那時,在自己的國土上沒有中國人生存的自由,凡是有血氣的青年都不會無動於衷。”1942年,陳清如加入進步組織洪流社,積極參加淪陷區學生的救亡活動。通過學習革命真理,他更堅定了以身報國的決心。

  1948年,陳清如報考唐山工學院採礦工程系。“當時我抱有科學救國的思想,也很喜歡學習深造,就説服父親,讓我考一所獎學金高的大學,那樣就不需要家裏負擔我的費用了。”他説。1952年,陳清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留校任教,從此開始從事選煤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做起了這門“灰頭土臉”的大學問。

  煤炭為什麼要分選?這要從煤炭的形成和開採説起。煤炭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和地殼運動,經過生物、物理、化學作用,而逐步形成的。煤炭在形成過程中就混入了各種礦物雜質,在開採和運輸過程中又不可避免地混入岩石和其他雜質。為剔除煤炭中的灰、硫等雜質,就要對煤炭進行分選加工,這個分選加工過程就是選煤。選煤能夠把煤炭按質量分成各種産品,以滿足不同用戶對煤炭質量的要求,提高利用率。

  1958年,陳清如被公派前往莫斯科礦業學院學習。回國後,他組織建成了應用放射性同位素選煤基礎理論和測控技術實驗室。為解決“難選煤”的分選問題,1964年,作為技術負責人的陳清如,全過程指導、參與了我國第一座用重介質旋流器處理末煤選煤廠的建設。同年,他還指導研製了我國第一台篩下空氣室跳汰機,從而解決了選煤用跳汰機的大型化問題。

  一定要走出一條我們自己的選煤之路

  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科學春天”的到來,讓陳清如受到了極大的鼓舞。隨著研究重新步入正軌,他對各種煤炭性能、種類、特點的認識也越來越全面。這時,一個大問題開始浮現在他的腦海裏。

  當時,濕法選煤技術已有200多年的應用歷史,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選煤技術。因此“選煤廠”往往直接被稱作“洗煤廠”。但對於我國來説,大的煤炭基地都位於中西部缺水地區,用濕法選煤既浪費水資源,又污染環境。陳清如曾親眼見過,西部不少煤礦需要定時、定量供水,甚至只能拿用過的洗澡水去選煤。於是他暗下決心:中國一定要走出一條自己的選煤之路!

  1984年,陳清如率先提出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幹法選煤。然而,這一想法卻遭到了不少質疑。有人説: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早在六七十年代就開始研究,還一直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國外多年都沒有搞出來的技術,我們怎麼能搞成?陳清如這樣回答:“中國人不比外國人笨,就算外國人搞不成,我們也一定要搞成!”

  流化床幹法選煤以氣固兩相懸浮體作為分選介質,在一定流速均勻氣流的作用下形成具有一定密度、均勻穩定的氣—固懸浮體,用其近似流體的性質,使輕重物在懸浮體中按密度分層,經分離脫介後,就能獲得兩種合格的輕重産品了。這項技術分選精度高,處理能力大,可省去煤泥水系統,建廠投資和生産費用也大大低於濕法選煤系統,而且環境污染小。

  然而,在工程技術領域,成果要轉化為大型的工業化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加快幹法選煤技術的推廣,陳清如奔波于全國的大小礦山,尋找試驗點,最後選定了黑龍江省七台河市燃料公司桃山煤場。為了儘快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工業示範性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幹法選煤廠,陳清如帶領科技人員吃住在現場,前後工作了近兩年時間,終於在1994年6月調試成功,幹法選煤的“天方夜譚”就此成為現實。

  幹法選煤是煤炭産業的重大技術變革。國際選煤會議主席、美國能源部匹茲堡能源研究中心選煤部主任德布洛克表示,美國將採用由中國礦業大學提供的幹法選煤技術和設備,來開發美國西部缺水地區的煤炭。

  身患癌症、動過大手術,仍要求出院繼續工作

  七台河冬天的氣溫有零下30多攝氏度,南方人一般受不了,年過六旬的陳清如卻像個年輕人一樣,在廠房裏爬上爬下。沒人會想到,他前不久剛剛做過癌症手術。

  1990年底,正當幹法選煤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時,病魔卻悄悄地降臨了。陳清如由於長期熬夜工作,生活不規律,身體日漸衰弱。12月18日,陳清如突然便血,後被診斷為腎癌。學校領導去醫院看望他時,他提了兩條意見:“如果癌細胞還沒有擴散,就儘快手術;如果癌細胞已經擴散,就立即出院,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左腎切除手術後20天,病情剛剛穩定,陳清如就堅決要求出院,沒休息幾天就坐火車趕往七台河。當時從徐州到七台河需要38個小時,中途還要轉一次車。對於剛動過大手術的病人來説,不僅辛苦,而且危險。

  為了結合現場實際開展研究,陳清如每年都要奔波于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西、陜西、山東等地,去的煤礦一般都在距離城市幾十里、幾百里的地方,轉車換車是家常便飯,有時還要步行數公里才能到達。“吃飯,路邊店的一碗麵就能解決;住宿,十幾塊錢的大通鋪他也照住。”陳清如的學生、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趙躍民説。

  晚年的陳清如仍心繫洗煤事業。面對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他將幹法選煤研究進行拓展和延伸,提出了中國潔凈煤戰略的構想。這一戰略思想,為我國發展潔凈煤技術、保衛藍天做出了重要貢獻。

  陳清如常對學生講這樣一句話:“做學問要頂天立地——頂天,就要站在國際前沿,瞄準世界一流;立地,就要結合行業和産業需求,解決我們國家的重大問題。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幹法選煤從科學理論到工程技術都是開創性的,需要幾代人長期不懈的努力。”

  1998年起,趙躍民教授帶領團隊繼承、創新和發展了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幹法選煤技術,在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和工程實踐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引領著世界幹法選煤技術的發展。據悉,該技術已被列入我國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