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新時代·中華兒女共築中國夢】辜勝阻:六大舉措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

中國新聞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18年01月11日 11:0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1日訊 今天出版的《經濟日報》刊發來自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和武漢大學的辜勝阻、吳沁沁、吳華君聯合撰寫的文章,題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的六大舉措》。文章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關鍵是要實現互利合作、協同發展。區域協同發展要求立足於揚長補短、開放互動、共同發展的理念,推動各城市、各區域從各展所長到協同共進,從各有精彩到共造繁榮,提升區域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然而目前大灣區一體化與深度融合發展依然面臨體制差異、文化落差等一系列挑戰。因此粵港澳三地需要構建區域協同發展機制,從優化産業分工佈局、聚集人才資源、完善金融服務、推進創新合作、深化對外開放、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多方面加強協作,進一步激發灣區創新發展潛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的灣區城市群。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香港、澳門發展同內地發展緊密相連。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前不久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科學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文章指出,灣區是全球經濟發展重要的增長極和新技術、新産業、新商業模式的策源地,是世界創新發展的高地。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先進的港口群、完備的産業群、發達的城市群,並形成了優質的資源要素棲息地與創新生態網,具備成為世界一流經濟灣區的發展優勢,是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

  具體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的六大舉措分別為:

  舉措一:深化産業分工合作 培育利益共享産業鏈

  大灣區內各城市有不同的資源優勢與功能定位,協同互補的空間巨大。要整合各方資源稟賦與産業優勢,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城市分工協作體制,打造産業有效銜接、有序協調的産業網絡組織體系,推動區域聯動發展。要強化核心城市的集聚效應與輻射效應,可考慮將一部分大城市産業向中小城市轉移,帶動周邊地區形成專業化産業集群,打造體系完備、合作有序的城市群産業鏈、技術擴散鏈和市場分工鏈。此外,還要通過深化分工合作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産業轉型升級,聚焦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向全球産業鏈中高端邁進。

  舉措二:實施人才協同發展戰略 搭建人才交流平臺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權的戰略資源。灣區要想集聚更多優質人才,需要縮小區域差異、突破人才流動限制、推動人才協同發展,重點要聯合培養人才、加強人才交流合作、保障人才自由流動。要深化灣區教育合作,整合三地優質教育資源,鼓勵知名高校結合社會力量、民間資本開展合作辦學,打造開放共享的灣區高校群,聯合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等多樣化人才。可考慮搭建跨區域人才交流平臺,創建豐富的訪學與交換項目,探索三地學分、學歷互認機制,鼓勵青年跨地區、跨學科參與學術交流與研發合作。同時還要完善支持人才流動的制度安排,加快推出高端人才落戶、住房保障等相關制度,打造人才通關的綠色通道,促進人才資源在大灣區便捷流動與優化配置。要進一步營造更加開放、自由、包容、和諧的社會文化環境,打造宜業宜居的優質生活圈,吸引更多國際化、複合型人才向灣區集聚。

  舉措三:加強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完善金融監管制度

  金融活則經濟活,金融“活水”能為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帶來活力。可從“金融+貿易”“金融+科技”“金融+製造業”等多個維度加快灣區金融市場雙向開放與金融要素的深度融通,推動粵港澳金融機構合作、金融市場互聯、金融基建互通、金融人才互動,提高區域資本市場的兼容性。要完善深港通、滬港通、新股通等資本市場聯通機制,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鼓勵在灣區內使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數字金融技術,拓展跨境電子支付服務,促進區域商品自由流動。要加強區域金融監管的協調合作,推動大灣區內金融監管信息系統與法律法規的對接和數據交換,健全資金融通保障機制與金融風險管控機制。

  舉措四:構建區域協同創新機制 整合區域創新資源

  創新合作是灣區協同發展的關鍵點。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實力雄厚,世界一流的高等院校與科研機構眾多,同時擁有成熟的産業集群、完備的産業鏈和快速響應的製造能力。但仍存在創新要素流動不暢、産學研脫節嚴重等問題。因此,要打通區域內部阻礙創新要素合理流動、創新資源合理配置、創新功能互補協作的瓶頸,激活調動各類創新創業主體的潛力。要以産學研的深度合作為著力點,促進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緊密結合,推動科技成果與産業需求有效對接,提高技術成果轉化率,提升區域整體創新效率和創新能力。要構築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加強企業對區域內外、國內外以及跨國公司科研成果的引進與應用,打造跨區域的創新聯盟以及創新協同中心。要充分發揮科技大企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在區域創新合作中的“龍頭”帶動作用,鼓勵科研骨幹企業帶動産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協同創新,加快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灣區核心技術、品牌優勢和商業模式。

  舉措五:對接“一帶一路”建設 推進區域協同開放

  開放互動是灣區協同發展的理念之一,也是打造國際一流灣區的推進器。粵港澳大灣區的港口群與航空市場規模領先全球,具有國際化綜合樞紐的重要地位。同時灣區地理位置優越,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與廣闊的經濟腹地,對外開放的優勢明顯。因此要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灣區內外聯動、海陸統籌的重要支點和樞紐作用,引領區內各地區協同開放。要充分發揮港澳地區獨特優勢,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貿、金融、生態環保及人文交流領域的合作,構建國際對話交流機制和經貿合作平臺,鼓勵區內各城市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加強戰略對接,密切開展産業、能源、金融、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國際合作,攜手打造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區。此外,還要將灣區作為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節點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打造與全球投資貿易規則制度相銜接的良好營商環境,進一步提升灣區國際化水平。

  舉措六:推進灣區一體化建設 促進要素便捷流動

  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促進要素自由流動、推進灣區協同發展的重要前提。在這一過程中,建議統籌規劃區域交通系統,綜合考慮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模式、線網走向,優化高速公路、鐵路、城市軌道與內河航道等交通網絡的佈局。建議銜接各大城市圈軌道通勤體系,以港珠澳大橋為主要連接通道,推進交通、邊檢、口岸、信息通訊等設施的一體化建設;簡化港澳通關手續,建立健全“1小時生活圈”,打造內聯外通的城市群發展格局。要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粵港澳三地信息資源集成共享,建設國際信息網絡核心節點,將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高新科技融入交通管理體系中,為區內生産生活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服務。要發揮多港聯動效應,完善灣區海港群與空港群建設,擴展國際業務職能並擴大其輻射範圍,將灣區建設成為世界級海港樞紐和全球航運中心。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