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初心,是80年前在頂風冒雪的烈火青春中鑄成;初心,是80年來在無畏無懼的砥礪前行中繼續。
初心是長征的力量,對理想信念的堅定,對革命勝利的信心,讓他們譜寫了一段雄壯的史詩。
長征是對初心的守護,以血肉之軀保存下一粒革命的火種,播種下一顆中華民族復興的希望。
七個有故事的人,七段熱血人生,卻是一樣的初心,一樣的選擇,一樣的今生無悔。他們是長征的親歷者,他們是初心的守護神,他們是我們繼續前行的擎燈人。
——編者
人物介紹:
一塊彈片在身體裏扎了十多年,一份對革命的忠誠在心裏守了一輩子。陳雲忠,一個從四川古藺走出來的老紅軍,當過長征隊伍裏的“神行太保”,走過兩萬五千里的長征路。而為飛奪瀘定橋做開路先鋒,則是他這段路上的經典一役。
央視網消息:10月23日,老紅軍陳雲忠在長征勝利80週年的這一天迎來他102歲壽辰。
1914年生人,1935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參加過長征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國後長期在軍隊工作,擔任過湖南邵陽軍分區副參謀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1965年8月離休。
這一段人生簡錄顯然無法涵蓋陳雲忠老人百年閱歷之豐富,因為那一段真實發生過的傳奇,不是筆墨遊戲,不是臺詞唱本,而是千萬個如陳雲忠一樣的人,用鮮血和青春譜寫。
時移,事卻未異。記憶也許會被時光劃碎,細節也許會變得糾纏,但老人一旦説起曾經的萬水千山,依然動情不已。
夜奔瀘定橋
1935年5月,剛剛參軍不久的陳雲忠就跟隨所在的偵察連擔任了一次重要的偵察任務。彼時的陳雲忠當然不可能預知此次任務的歷史意義,然而他卻知道此次任務非比尋常。
“我們連長説,有什麼好衣服就穿上,有什麼好吃的就帶上。”老人的思緒飄回80多年前的那個傍晚,是連長的話讓他感到了任務的重要性,他穿上了一直捨不得穿的一雙好鞋。
時間就是戰機,奪取瀘定橋的橋頭堡對長征途中戰略北進的紅軍來説生死攸關。一方面是敵軍緊追不捨,一方面幾萬紅軍在大渡河邊待命轉移,只有奪取瀘定橋,才能打開紅軍北上的坦途,而這無疑需要付出代價。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毛澤東《七律·長征》裏的這一名句所指的就是這一長征路上的重要戰役。
“一直走了一天一晚才到了瀘定橋邊上。”陳雲忠所在部隊是中央紅軍紅一軍團第二師偵察連,這個連隊所執行的任務正是飛奪瀘定橋前夕的偵察工作。
接到命令的紅四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一晝夜奔襲竟達120公里,終於在5月29日淩晨6時許準時到達瀘定橋西岸,被稱為創造了人類行軍史上的奇跡。而陳雲忠所在的偵察連也不遑多讓,一直走在隊伍的前面。他們貼著懸崖峭壁,面對洶湧的大渡河,順著山勢陡峭的羊腸小道,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密林裏一路急行軍,奔襲中途甚至遭遇敵軍,只得翻山繞道。但即便如此,他們也提前到達指定地點,並成功配合左岸的紅軍,完成了夾擊敵人的任務。
“當偵察兵比較辛苦,部隊在前面需要你偵察敵情時,你要去,後面需要你殿後打掩護時,你就得留下來。”
脫離主力,單兵行動,時而前鋒,時而後衛,既要能搶先趕路、偵察地形,也要能做地誌調查、獲取情報,關鍵時刻還要參加作戰……這就是一個偵察兵在戰爭年代的日常。
“問老百姓借上東西就開始鋪橋,那時候,就是一塊一塊的板子鋪,就這樣鋪過去了。”
當時的瀘定橋被敵軍撤去橋板,只剩光滑冰冷的鐵索,橋下咆哮的河水仿佛囂張地要將紅軍戰士吞噬,而對面就是敵人的機槍。然而所有的這些,沒有阻擋住勇士的腳步,他們用生命為革命的前行鋪開了一條路。
“我們瀘定橋過河的時候,那時候有18個還是19個英雄,就是把鐵鏈子連打帶爬,然後就爬到對面去了,這十幾個人那時候就犧牲了。”陳雲忠是幸運的,但言辭間也難掩對昔日戰友的惋惜與追憶。
永葆赤子心
“大傷小傷都受過,有一塊彈片在身體裏待了10多年。”這是1939年著名的黃土嶺戰役留給陳雲忠的“紀念品”,直到解放後1951年才取出。戰火已經遠去,但勇士身上的每一道疤痕都是一枚無言的勳章。
征戰多年的陳雲忠不僅是一個勇敢的革命戰士,做群眾工作也是一把好手。
“機靈、細緻,”這是陳雲忠擔任晉察冀一分區司令部的騎兵班長時,軍分區司令楊成武給他讚語。這樣的性格特質不僅讓他很好地完成保護首長的任務,也為他展開群眾工作增色不少。
“長征是宣傳隊。”1934年11月9日,長征伊始,紅軍總政治部就下達了《關於準備長途行軍與戰鬥的政治指令》,指令中明確要求:“必須在沿途進行對群眾的宣傳工作。”
“我參加紅軍,也是因為紅軍來到我家鄉後,他們的行為打動了我。”陳雲忠也曾是被反動標語迷惑的群眾之一。當時,在敵人的宣傳中,紅軍是“青面獠牙”的“赤匪”,醜化紅軍形象的宣傳畫和標語遍佈老百姓的屋墻。然而,紅軍嚴格的軍紀和紮實真誠的群眾工作以實際行動感化了廣大群眾。
陳雲忠做群眾工作是從1936年初,紅軍勝利到達陜北根據地開始的。紅軍在長征途中減員比較嚴重,到達陜北後,部隊有所擴大,到1936年8月底,紅一方面軍連同地方部隊已發展到3萬餘人。
那時,陳雲忠成為紅一軍團訓營學校的學員和青年幹事,專門負責做年輕戰士的思想工作,引導他們遵守群眾紀律。“訓營學校招了100多人,基本上是性情開朗活潑又善於與人打交道的學員,作為各團政治處青年幹事培養的。”
“讓他們相信紅軍是好的,是工農群眾自己的軍隊。”行軍宿營不打擾群眾,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等紅軍的群眾方針都是深入陳雲忠骨髓裏的“鐵律”,“若違反了群眾紀律,就要受到嚴厲的處分,起碼關3至5天禁閉。”
對陳雲忠來説,群眾工作做好了,部隊的糧食就有保證了。正是嚴格、細緻又耐心的群眾工作奠定了紅軍的勝利和革命的動力。
“那時候,沒有別的辦法,就是跟著紅軍,跟著毛主席一起走,就是想著要一起走。”陳雲忠雖然年事已高,對黨的忠誠和信仰的執著卻從未改變。
他和他的戰友們,在長征中的奮鬥,以及對人民和革命的赤子之心,無一不是對後人繼續前行的指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文/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