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中國農大“科技小院”項目讓農民實現增産增效

科技頻道來源:新華社 2016年09月11日 16:4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記者李江濤)記者從中國農業大學11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國際頂級刊物《自然》近日發表研究論文《科技小院讓中國農民實現增産增效》,這一成果由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的14名研究人員經過8年合作研究完成,他們已在全國21個省市建立了81個科技小院,幫助農民實現增産增效。

  受知識不足、信息和資源缺乏、服務支撐不夠、土地産權制約、抗風險能力差等一系列問題困擾,科技進步難以轉化為農戶的生産力和農民收益,這不僅是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也是全球小農戶生産轉型的最大難題。中國農大資源環境與糧食安全研究中心的科技人員長期紮根基層、在農村建立科技小院,與農民共同剖析增産增效的限制因素,創新集成適合當地條件的增産增效技術。

  據介紹,他們以科技小院為平臺,整合科研機構、政府和市場多方力量和資源,探索提升農民科學種田水平和大面積實現區域增産增效的技術途徑和組織模式。創新的科技小院模式不僅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推進我國農業轉型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小農戶為主的其它發展中國家(如印度、東南亞、非洲等)都有廣泛的借鑒作用。

  河北曲周曾是有名的鹽鹼灘,經過老一輩科學家的艱苦努力實現了糧食自給,但在新時期如何進一步實現綠色增産和農民增收仍面臨巨大挑戰。中國農大科技小院師生發現,農戶的作物産量和氮肥生産效率分別僅達到高産高效試驗基地的63%和57%,而科技小院入住五年之後,曲周農民知識水平大幅提高,高産高效技術採用率從2009年的17.9%提高到了53.5%,2009年至2014年,全縣糧食總産增長了37%,養分效率提高20%以上,農民收入增長了79%,曲週一躍而成為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

  自2009年在河北曲周建立第一個科技小院以來,中國農大資源環境與糧食安全研究中心以全國養分資源管理協作網為依託,已在全國21個省市建立了81個科技小院,探索不同區域、不同優勢作物、不同經營主體條件下農業轉型的技術、應用模式和區域大面積實現的途徑,取得了豐碩成果。

  有關專家表示,科技小院模式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務體系,對於解決糧食安全、綠色增産和精準扶貧等都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