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第四節 確保農産品質量安全
加快完善農業標準,全面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産。加強農産品質量安全和農業投入品監管,強化産地安全管理,實行産地準出和市場准入制度,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農産品質量安全信息平臺,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産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體系。強化農藥和獸藥殘留超標治理。嚴格食用農産品添加劑控制標準。開展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行動。加強動植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設,強化進口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創建優質農産品品牌,支持品牌化營銷。
第五節 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農藥精準高效施用。實施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範工程,推動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推進農産品主産區深耕深松整地,加強東北黑土地保護。重點在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區、生態嚴重退化地區,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在重點灌區全面開展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行動。推廣旱作農業。在南疆葉爾羌河、和田河等流域,以及甘肅河西走廊、吉林白城等嚴重缺水區域,實施專項節水行動計劃。加強氣象為農服務體系建設。創建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
第六節 開展農業國際合作
健全農産品貿易調控機制,優化進口來源地佈局,在確保供給安全條件下,擴大優勢農産品出口,適度增加國內緊缺農産品進口。積極開展境外農業合作開發,建立規模化海外生産加工儲運基地,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農業跨國公司。拓展農業國際合作領域,支持開展多雙邊農業技術合作。
第十九章 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以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為引領,創新農業經營組織方式,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第一節 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完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通過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託管、股份合作等方式,推動實現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第二節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健全有利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長的政策體系,扶持發展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引導和促進農民合作社規範發展,培育壯大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打造高素質現代農業生産經營者隊伍。鼓勵和支持工商資本投資現代農業,促進農商聯盟等新型經營模式發展。
第三節 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支撐工程,培育壯大經營性服務組織。支持科研機構、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和具有資質的經營性服務組織從事農業公益性服務,支持多種類型的新型農業服務主體開展專業化、規模化服務。推進農業生産全程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積極推廣合作式、託管式、訂單式等服務形式。加強農産品流通設施和市場建設,完善農村配送和綜合服務網絡,鼓勵發展農村電商,實施特色農産品産區預冷工程和“快遞下鄉”工程。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機制。
第二十章 提高農業技術裝備和信息化水平
健全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加強農業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智慧農業,提高農業生産力水平。
第一節 提升農業技術裝備水平
加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加快生物育種、農機裝備、綠色增産等技術攻關,推廣高産優質適宜機械化品種和區域性標準化高産高效栽培模式,改善農業重點實驗室創新條件。發展現代種業,開展良種重大科技攻關,實施新一輪品種更新換代行動計劃,建設國家級育制種基地,培育壯大育繁推一體化的種業龍頭企業。推進主要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健全和激活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網絡。
第二節 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
推動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産管理、經營管理、市場流通、資源環境等融合。實施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推進農業物聯網應用,提高農業智慧化和精準化水平。推進農業大數據應用,增強農業綜合信息服務能力。鼓勵互聯網企業建立産銷銜接的農業服務平臺,加快發展涉農電子商務。
第二十一章 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以保障主要農産品供給、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為重點,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提高農業支持保護效能。
第一節 持續增加農業投入
建立農業農村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優化財政支農支出結構,創新涉農資金投入方式和運行機制,推進整合統籌,提高農業補貼政策效能。逐步擴大“綠箱”補貼規模和範圍,調整改進“黃箱”政策。將農業“三項補貼”合併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完善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向種糧農民、新型經營主體、主産區傾斜。建立耕地保護補償制度。
第二節 完善農産品價格和收儲制度
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和保護農民利益並重,完善農産品市場調控制度和市場體系。繼續實施並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深化棉花、大豆目標價格改革。探索開展農産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積極穩妥推進玉米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建立玉米生産者補貼制度。實施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科學確定糧食等重要農産品儲備規模,改革完善糧食儲備管理體制和吞吐調節機制,引導流通、加工企業等多元化市場主體參與農産品收儲。推進智慧糧庫建設和節糧減損。
第三節 創新農村金融服務
發揮各類金融機構支農作用,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完善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支持農業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制度。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增強省級聯社服務功能。積極發展村鎮銀行等多形式農村金融機構。穩妥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試點。建立健全農業政策性信貸擔保體系。完善農業保險制度,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擴大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完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
第五篇 優化現代産業體系
圍繞結構深度調整、振興實體經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壯大新興産業,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加快構建創新能力強、品質服務優、協作緊密、環境友好的現代産業新體系。
第二十二章 實施製造強國戰略
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以提高製造業創新能力和基礎能力為重點,推進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促進製造業朝高端、智慧、綠色、服務方向發展,培育製造業競爭新優勢。
第一節 全面提升工業基礎能力
實施工業強基工程,重點突破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産業技術基礎等“四基”瓶頸。引導整機企業與“四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産需對接。支持全産業鏈協同創新和聯合攻關,系統解決“四基”工程化和産業化關鍵問題。強化基礎領域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實施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支持工業設計中心建設。設立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
第二節 加快發展新型製造業
實施高端裝備創新發展工程,明顯提升自主設計水平和系統集成能力。實施智慧製造工程,加快發展智慧製造關鍵技術裝備,強化智慧製造標準、工業電子設備、核心支撐軟體等基礎。加強工業互聯網設施建設、技術驗證和示範推廣,推動“中國製造+互聯網”取得實質性突破。培育推廣新型智慧製造模式,推動生産方式向柔性、智慧、精細化轉變。鼓勵建立智慧製造産業聯盟。實施綠色製造工程,推進産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構建綠色製造體系。推動製造業由生産型向生産服務型轉變,引導製造企業延伸服務鏈條、促進服務增值。推進製造業集聚區改造提升,建設一批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培育若干先進製造業中心。
第三節 推動傳統産業改造升級
實施製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完善政策體系,支持企業瞄準國際同行業標杆全面提高産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實現重點領域向中高端的群體性突破。開展改善消費品供給專項行動。鼓勵企業並購,形成以大企業集團為核心,集中度高、分工細化、協作高效的産業組織形態。支持專業化中小企業發展。
第四節 加強質量品牌建設
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全面強化企業質量管理,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解決一批影響産品質量提升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加強商標品牌法律保護,打造一批有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建立企業産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支持企業提高質量在線檢測控制和産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完善質量監管體系,加強國家級檢測與評定中心、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商品質量懲罰性賠償制度。
第五節 積極穩妥化解産能過剩
綜合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實現市場出清。建立以工藝、技術、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為約束條件的推進機制,強化行業規範和准入管理,堅決淘汰落後産能。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通過兼併重組、債務重組、破産清算、盤活資産,加快鋼鐵、煤炭等行業過剩産能退出,分類有序、積極穩妥處置退出企業,妥善做好人員安置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