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十九大代表風采】研發國産好“心臟”的王恩東、36年守望麥田育良種的茹振鋼

中國新聞(原創)來源:央視網 2017年10月06日 20:1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十九大代表風采》,今天我們來認識兩位代表,一位是不斷創新研發國産高端服務器的王恩東,另一位是36年守望麥田培育小麥良種的茹振鋼。

王恩東在介紹高效能服務器和存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相關情況(資料照片)。

王恩東在介紹高效能服務器和存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相關情況(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在全球分析師參與的大會上,王恩東正在闡述浪潮“智慧計算”的理念。智慧計算的核心是擁有1500項專利的中國雲服務器,這是王恩東25年來帶著團隊取得的又一個“中國紀錄”。

  作為驅動各個行業數據和信息流動的“心臟”,高端服務器的核心技術最初都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中。更重要的是,金融、電信、能源的核心數據長期運行在不可控的國外産品上。

王恩東(前左一)和同事在做實驗(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王恩東(前左一)和同事在做實驗(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2008年,在我國只能自主生産4路高端容錯系統的時候,王恩東的團隊挑戰的是32路。為了攻克這個計算機領域公認的世界難題,400多位研發人員用了4年的時間。

  現在,國産高端容錯計算機在金融、交通等12大關鍵行業實現了成功應用,每年可為國家節約信息化成本200多億元。而另一位十九大代表茹振鋼則用36年的時光守望麥田育良種。

 在河南科技學院小麥研究中心,茹振鋼在人工氣候實驗室查看小麥長勢(9月30日攝)。

 在河南科技學院小麥研究中心,茹振鋼在人工氣候實驗室查看小麥長勢(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 攝)

  1958年出生的茹振鋼,對兒時最深刻的記憶就是吃不飽飯。高考時,茹振鋼特意報考了農學專業。1981年,剛剛工作不久,茹振鋼發現當時黃淮地區存在棉花和小麥不能輪種的難題,經過5年育種試驗,成功育成晚播早熟品種“百農62”,解決了輪種的難題。

在河南科技學院小麥研究中心,茹振鋼(左二)帶領團隊在實驗室中忙碌(9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 攝

  在河南科技學院小麥研究中心,茹振鋼(左二)帶領團隊在實驗室中忙碌(9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 攝

  良種選育是單調、枯燥而且週期長、效率低的工作,茹振鋼一幹就是36年。從2005年到2017年,茹振鋼的團隊先後培育了“百農418”、“BNS型雜交小麥”等多個優質品種。今年,茹振鋼和他的團隊又成功培育出BNS型二係雜交小麥,填補了世界雜交小麥的空白,畝産最高達898公斤。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