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網北京3月13日電 題:基層法官檢察官的企盼 在兩會上都找到了答案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執行積案何時化解、怎樣推動更多優秀檢察官到一線辦案、“民告官”官不出庭應訴怎麼辦、誰來劃清法官追責與免責的邊界……
兩會期間,記者在會場外採訪收到來自基層一線法官、檢察官的思考和企盼,他們希望在全國兩會上能夠求解縈繞在心頭的那些問號,記者選取部分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幫助他們在兩會上逐一尋找答案。
執行積案何時化解?
【會下有所呼】在杭州市蕭山區法院,徐興標是一名在執行崗位上工作了20多年的老法官。這些年,他和同事們年人均收案六七百件,年人均接待當事人超過千人,執行人員承擔著遠超自身能力範圍的任務,分身乏術。半數執行案件當事人沒有履行能力,這些執行不了的案件多年來在法院累積,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些積案何時能化解?
【會上有所應】記者帶著徐興標的問題,找到了全國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
“這位法官反映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也是非常重視的。去年全國兩會上,最高法承諾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我們有信心,關鍵在於把執行和現代信息技術結合起來,而不是單純搞人海戰術。”李少平説。在化解積案上,法院制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特別是依託信息化搭建了各類執行信息查控系統,完善失信懲戒機制。李少平還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基層執法人員的確相對偏少,應當在適當時進行補充。
怎樣推動更多優秀檢察官到一線?
【會下有所呼】福州市倉山區人民檢察院是福建省檢察機關司法體制改革試點之一。1997年進入檢察院工作的公訴科科長劉蓁,首批通過了檢察官入額考試,到一線辦案的時間更多了。她建議完善機制,讓更多優秀人才到一線辦案。她想知道,各地檢察系統是如何推進這項工作的?
【會上有所應】記者在兩會上採訪了多位檢察長,得到的消息是,推進檢察官員額制改革,推動檢察官到一線辦案,已成為多地檢察機關司法體制改革的“必答題”。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於世平説,今年將繼續推進各級檢察機關領導到一線辦案,包括親自閱卷、親自審訊、親自出庭、親自製作法律文書等。
“民告官”不見官怎麼辦?
【會下有所呼】杭州鐵路運輸法院行政審判庭法官何淼説,一年來的各類行政案件中,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為50.2%。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將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上升為一項法定義務,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當前出庭應訴率不高。有的行政機關委派出庭人員沉默的多,發聲的少;表態的多,論辯的少。有的甚至對案情不熟,無法陳述事實和法律依據。這些情況增加了庭審難度,增加了原告對行政機關的不滿。何淼請求代表委員幫助呼籲各級行政機關提高應訴意識。
【會上有所應】李少平認為,何淼的困惑反映了我國當前行政訴訟的真實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頒布實施多年,近年還進行了修訂。行政案件關乎百姓和有關部門的矛盾糾紛,有關部門要做守法模範,這也是我們人大代表要進一步推進的。”李少平説,“有的行政機關不願做被告,是因為在傳統認識中,做被告是不光彩的事,這是認識上的偏差。”他建議,各級行政機關要把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放在首位,並按照國家要求設立公設辯護律師。此外,要落實行政首長出庭應訴制度改革有關要求,而不能隨便派人出庭或不出庭。
法官追責與免責的邊界如何劃清?
【會下有所呼】“過去審案的不定案,定案的不審案。作為庭長,全庭法官的法律文書都由我簽發,大量時間和精力被事務性工作佔據,自己每年親自辦理的案件只有30多起。”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尤驥説。司法改革讓法官審判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現在全庭法官年人均結案達400件,較改革前上升30%,尤驥本人也得以從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去年辦理了108起案子,其中包括不少重大疑難複雜案件。尤驥認為,對於法官,要讓追責和免責的邊界更加清晰。他想托記者在兩會上問一下:如何既要讓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法官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又要明確法官責任豁免的範圍和條件,確保法官裁量權的合理空間。
【會上有所應】李少平很贊同尤驥的觀點。他表示,建立司法責任制,就是為了界定對司法人員免責或追責的條件,司法責任制改革絕不能單把“問責”作為立足點。現在原則是清晰的:對法官進行責任評價的基礎是客觀行為和主觀過錯,是否存在違法審判行為,是否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必須明確,並不是所有錯案都需要或者應當追究法官審判責任的,法官沒有違法審判行為,也不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就不應被追究責任。
誰來為基層法官減負?
【會下有所呼】浙江省泰順縣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呂平説,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案件數量持續增加,原先每年立案量2000多件,近兩年增加到6000件左右。呂平想問的是,基層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一直突出,如何才能減負?
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副主任陳志遠認為,案件數量增加,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有關,和群眾法治意識增強有關,和人民法院推進立案登記制改革有關。案件數量的持續增加,對人民群眾來説,説明打官司更方便了;對法院來説,意味著辛苦的付出和巨大的辦案壓力。
【會上有所應】12日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已對這一問題給予高度重視。報告中提及,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數量持續增長,一些法院辦案壓力巨大,有的法官常年超負荷工作,身心狀況堪憂。面對這些問題,報告中已經表態,“將通過深化改革,努力加以解決”,期待“呂平們”的負擔能夠減輕。(采寫記者:李亞彪 陳晨 王成 李鯤 陳曉波 潘林青 高潔 陳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