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記者 李文亮 李文學)《中國詩詞大會》的火爆,颳起了新一輪的詩詞熱。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只是古詩詞,如何更好地做好弘揚和傳承?
今年全國兩會上,很多代表委員紛紛就傳統文化教育創新發表觀點,建議把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融入到教學體系中,擴大學校教程範圍,貫穿於人才教育培養的全過程。
著名作家、全國政協委員馮驥才認為,傳統文化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典籍中文本式的傳統文化,一種是融于日常中的生活文化,生活中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要親身感受,從而感知傳統文化的精髓。他建議傳統文化教育要循序漸進,從娃娃抓起,把傳統文化編入教材,讓學生們學習、獲得一些知識,還要把他們帶領到傳統生活裏去。
全國政協委員潘魯生提出,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服務現代經濟文化建設,讓老百姓從傳統文化中體會到民族自豪感、文化自尊感和生活榮耀感,讓傳統文化的種子融入現代生活,這樣的生活才是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旨歸,才是我們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才是我們永續發展的中華文明。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教育和傳播是關鍵。傳統文化資源化為現代生活的財富,很重要的環節就是來自國民教育、國民認同、國民共享。
他建議,在地方政府管理層面,要加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政策研究,因地治宜,制定切合實際的方案,使傳統文化教育貫穿于國民教育始終;在學術研究層面,加大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各領域的研究力度,設立專門研究機構和專項研究基金,統籌規劃研究領域,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打好基礎,服務國家文化戰略;在社會教育層面,要吸收傳統啟蒙教育、家規教育、行業教育的理念,建立健全從幼兒教育、基礎教育到大學教育的國家規範。同時,加強教材標準制定和教材編纂出版,在大學建立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教育基地,讓傳統文化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成為教育教學的常態,成為師生的自覺,貫徹國家文化戰略。
全國人大代表吳正憲也持有同樣的觀點,建議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及家庭美德相關內容納入中小學教育,引導孩子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還有代表提出,學校在開展傳統教育時,往往只開設經典誦讀、書法等個別課程,建議擴大傳統文化教學範圍,比如戲曲、古典音樂、誦讀、國畫等都該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