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兩會新視角】之兩會故事·葉瑜代表:大山深處的另一種青春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7年03月04日 14:0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人大代表葉瑜在土門村村委會辦公室門前

人大代表葉瑜在土門村村委會辦公室門前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甲鑄)20齣頭的年紀,大學剛畢業,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説,人生在這個時候原本可以有更多不一樣的選擇,比如留在更精彩的城市。但葉瑜的選擇卻是去往秦嶺深處,並且一待就是六年。六年裏,這個來自習近平總書記家鄉的女青年在秦嶺深處的山村裏詮釋了另一種青春,以及奮鬥的意義。

  從西安出發往東南方向進入秦嶺山區,驅車大約4個小時的路程就來到葉瑜工作的丹鳳縣土門鎮。一處四面環山的盆地裏,土門村散落在靜靜流淌的銀花河畔,白墻藍瓦間,村道整潔如新。

  但2011年作為一名村官助理的葉瑜剛來到這裡時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彼時,一場遍及整個陜南地區的洪水剛剛過去,土門村“支離破碎”。“河道邊的房子一半在水裏,一半在岸上,房基和路基都被水掏空,根本就沒有路,全是淤泥,一個坑接著一個坑,”時間過去5年多,葉瑜對村民受災的記憶依然深刻。

  某種意義上,這場洪水也給葉瑜的村官生涯帶來轉機。2012年,土門村要公選村支書,初來乍到的葉瑜當著2784戶村民的面,承諾要在一年內修理水毀道路並實現硬化、恢復自來水、調整村上的産業結構等,最後全票當選。樸實的陜南村民選擇信任這個24歲的城裏姑娘,而葉瑜更沒有辜負村民這份沉沉的期待:當年她就超額完成自己所承諾的工作。

  此後幾年,葉瑜主導下的土門村“蓄藥果勞”四大産業逐漸建立並初見成效,全村建造了100多盞太陽能路燈、還爭取了一座450萬的大橋,實現了村組水泥路全覆蓋,硬化了銀花河堤6公里……截至2016年年底,土門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從當年的3635元已經提高到了8800余元。

  2013年,葉瑜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並在2015年葉瑜通過公務員考試實現身份轉變,目前還是土門鎮的副鎮長。另一邊,葉瑜在過去年的六年裏結婚生子,如今孩子也已四歲。

  採訪中,葉瑜向記者主動提及一件“基層工作並不好做的”的事例。2016年,她為村上爭取到一個垃圾中轉站項目,以解決土門村生活垃圾問題,項目前期工作都很順利,但就在開工建設時,卻遭到一些群眾阻攔。“中轉站憑啥放在我們組?”“這麼臭,怎麼讓人生活?”並伴隨著各種髒話……了解到這種情況,正在外地出差的葉瑜匆匆趕回土門村,帶領鎮村幹部挨家挨戶宣傳解釋,還租賃車輛帶領群眾參觀外地已投運的垃圾中轉站,讓群眾體驗垃圾中轉站並不如他們想象的那麼可怕。最終,經過20多天的停工後,中轉站終於再次開工。

  講起這件事時,葉瑜的神情略顯無奈和委屈。她説,這件事讓她更深刻的感受到基層工作的千頭萬緒,任何事情也並非總是一帆風順的。也因此她在2016年的年終總結裏寫下這樣一句話:“屁股決定腦袋,當代表、當鎮長是榮譽,更是責任,再難也要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好每一件實事。”

人大代表葉瑜走訪自己幫扶的困難群眾

人大代表葉瑜走訪自己幫扶的困難群眾。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強了,社區就實了。我們國家的真正穩定,靠我們基層的同志。”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全國兩會上對基層人大代表的勉勵和期望。

  五年來,作為人大代表,葉瑜先後提出了陜南移民搬遷政策支持、農村環境污染防治治理、發展職業教育、關愛農村留守老人、促進西合、西武高鐵建設等12條建議,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宣傳到群眾之中,把群眾的呼聲反映給黨委政府,是當好代表的基本職責。”葉瑜説。

  2月下旬的秦嶺南麓陽光溫潤。走在土門村的街道上,葉瑜和村民熱情地打著招呼,村裏每一家人的家庭狀況她都熟稔於心。六年的歷練帶給她的也絕不僅是職務職位上的變化,她也早已不再是那個初來乍到的小姑娘,葉瑜説,村民淳樸熱情,你幹不幹事,他們的心裏一本賬。

  三十而立,2017年,葉瑜30歲。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