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中國“超強”火箭進展引關注 性能比肩土星五號

軍事新聞 來源:環球網 2018年07月05日 09:4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1

  【環球網軍事-航空7月4日報道】對於關注中國航天發展的國人來説,長征九號重型運載火箭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型號。而中國院士龍樂豪最近的一次講座,讓這一型號成為外媒關注的焦點。很多外媒都用“超強”以及“超越歐美”等字眼表達其關注程度。不過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中國專家表示,中國的運載火箭技術近些年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一度達到現役火箭的第一梯隊。但限于材料、工藝等基礎工業不足等原因,中國運載火箭要想進一步提升尚需時日。

  外媒緊盯中國“超強火箭”

  “中國計劃用超強火箭超越NASA”,法新社的這一報道7月2日被《印度時報》、英國《每日郵報》等媒體網站紛紛引用。報道稱,據中國官方媒體報道,中國工程院“高級官員”龍樂豪表示,目前正在開發的長征9號火箭到2030年將能夠攜帶140噸載荷進入近地軌道——這是地球觀測衛星經常使用的軌道。相比之下,歐洲阿麗亞娜5號火箭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20噸,而馬斯克的“重型獵鷹”近地軌道有效載荷為64噸。此外,長征9號的運載能力還將超過NASA的太空發射系統(SLS),該系統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130噸,將於2020年投入使用。

  報道稱,長征-9號將擁有一個直徑10米的芯級,並擁有4個直徑為5米的強大助推器。該火箭可用於載人登月、深空探測或建造太空太陽能發電站。

  多型新火箭在規劃中

  《環球時報》記者調查發現,外媒報道源自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系列型號總師龍樂豪日前在清華大學進行的一次專題講座。在這次講座中,龍樂豪談及對我國火箭未來發展的構想時,首先提到了長征九號重型火箭。該火箭芯級最大直徑達到10米級,捆綁4個5米直徑的助推器,起飛重量4000多噸,起飛推力將近6000噸,低軌運載能力達到140噸。此外,還有捆綁兩個助推器與不捆綁助推器的構型。據介紹,目前長征九號的關鍵技術攻關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世界第一件採用整體鍛造技術的10米級鋁合金環件,500噸級推力的發動機燃燒室試驗件已誕生。

  小火箭聯合會創始人邢強博士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發展重型運載火箭,既是滿足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奔月夢想的必經技術途徑,也是未來進行載人深空探測的技術基礎。我們不能因為這樣的火箭短期來看沒有商業利益就主動選擇放棄,而是應該迎難而上,擔起重任,把重型運載火箭做好。

  邢強認為,今後中國重型運載火箭將提供巨大的推力,讓新型的飛船載著中國航天員代表全人類重返月球、登陸火星、勘探小行星。

  龍樂豪還透露,長征八號、長征七號A已開始研製,預計2020-2021年相繼首飛。其中,長征八號運載火箭計劃于2021年首飛,芯一級和助推器將進行整體垂直回收。而長征八號A運載火箭採用新概念設計研製,將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的兩個2.25米直徑助推器換成3.35米直徑助推器,再搭配一個先進低溫上面級。長征八號A運載火箭的高軌運載能力與長征七號A相同,但少了一級、兩個箭體模塊、5台發動機,既省錢又可靠。根據龍樂豪設想,到2030年,我國將擁有由小、中、大、重約10型運載火箭組成的完整的新一代長征系列火箭,近地軌道、火星轉移軌道、地月轉移軌道、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最大運載能力分別達到140、44、50、66噸。

  中國火箭還需持續發力

  國外媒體的相關報道很多將“超強火箭”“超過歐美”等字眼放在醒目位置。不過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中國專家提醒,中國運載火箭近年來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要全面趕超歐美,可能還需要航天人的不懈努力和持續投入。

  專家稱,僅從運載能力上看,長征五號已將進入世界現役運載火箭第一梯隊的最前列。但運載能力不是全部,就技術水平而言,特別是發動機的技術水平來看,仍有提高的空間,主要體現在相對於同類火箭發動機,其推力、比衝較低,火箭整體上較為複雜。再看長征九號,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40噸,但目前可能尚未立項。中國必須持續增加在火箭發動機研發上的投入,才能在火箭運載能力、經濟性、可靠性以及技術的先進程度上實現趕超。龍樂豪在講座中也坦言,我國材料、工藝等基礎技術水平比較薄弱,運載火箭運載系數相對來説不太高,重型運載火箭、低成本運載火箭、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智慧控制等技術還處在初期階段,還需要一代代航天人持續奮鬥。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