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焦裕祿

焦裕祿

 

作者:

 

何香久 男,195510月出生,中國作協會員,筆名雲門居士,河北黃驊人,民建成員。創作與治學成果達9000萬字,學界稱“九千萬富翁”。作品曾獲河北省第二屆文藝振興獎、河北省第二屆“五個一”工程獎。現任滄州市文聯副主席、國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

 

198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1972年參加工作,歷任黃驊縣文化館創作員,《無名文學》、《詩神》雜誌編輯,滄州市文聯創評室副主任,滄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第八屆政協委員,滄州市第十屆人大常委,中國民主建國會河北省委委員、滄州市委副主委,河北省作家協會理事。

 

197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內容簡介:

 

200810月,為創作長篇電視劇劇本《焦裕祿》,我第一次踏上蘭考大地。我看到的是一個嶄新的蘭考,縣城道路寬敞,樓房林立,沃野上泡桐成林,阡陌如織,沒有了鹽鹼,更沒有了沙丘。當時我想:這下當年的外景地就沒法選了。

 

    我下鄉走了很多村子,當年焦裕祿樹立的自力更生“除三害”的紅旗大隊,秦寨、趙垛樓、雙楊樹,村村都有人家在蓋新房。在雙楊樹村趕上了一場揚沙天氣。那天風不小,足有七八級,我在村委會裏同幾位老村民座談,村委會的廊道和窗臺上積了厚厚一層沙土。老人們説,這已經不算啥了,要放在當年,這麼大的風揚起沙塵,不知要打毀多少莊稼。

 

    我也參觀了幾家企業,這些企業大都是以泡桐做原料的加工單位,産品多有出口。還有一家樂器廠,用桐木製作的樂器音色極美,誠為妙品。縣委書記魏治功跟我説:蘭考已成為投資創業的熱土,越來越多有影響力的企業開始進入這裡。

 

    焦裕祿逝世四十七年了,他當年栽下的小泡桐樹已長成了兩三人合抱粗的大樹,被稱為“焦桐”,樹大根深,枝繁葉茂。去蘭考拜謁焦裕祿紀念館的人,都要去看看焦桐。一再擴建的焦裕祿紀念館,四十多年來已接待了來自全世界的數以百萬計的參訪者。焦陵更是天天有人去祭拜,天天有人擺放供品、鮮花。

 

    焦裕祿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精神不動産。

 

    199129,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在焦裕祿紀念館寫下了“向焦裕祿同志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題詞。

 

    1994514,在為焦裕祿逝世三十週年的揭幕銅像儀式上,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胡錦濤代表黨中央、國務院親赴蘭考為銅像揭幕,併發表即席講話,讚揚“焦裕祿同志是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中國共産黨的好黨員,人民的好公僕,縣委書記和廣大幹部的好榜樣”,群眾掌聲雷動。

 

    200941,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習近平到蘭考視察工作並參觀焦裕祿紀念館,在講話中指出“要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同志的公僕精神、奮鬥精神、求實精神、大無畏精神和奉獻精神”。

 

    更大的感受是,焦裕祿離開我們四十多年了,一提起焦書記,人們還在落淚。在他的故鄉山東博山,在他工作過的蘭考、尉氏、洛礦(洛陽礦山機器廠,現為中信重工集團)……每一次採訪中都有人泣不成聲。那部劇本,我是流著眼淚完成的,寫到動情處,一個人蒙上被子哭個痛快。劇本寫完了,焦裕祿的二女兒守雲姐來滄州看本子,她看了三天也哭了三天。導演李文岐,稱這個本子是“大孝之作”,他對演職人員説:“這是拍攝咱爹的片子!”

 

    在蘭考的日子,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泡桐林,一個人走在林子裏,撫摸那些有靈性的樹木,我看到的全是當年焦裕祿行走在蘭考大地的身影。在完成劇本的修改之後,我應河南文藝出版社之邀,開始創作長篇小説《焦裕祿》。出版社陳傑總編輯、許華偉副總編輯和編輯室的兩位老師專程到滄州,來和我商談小説創作之事,其間我又幾次去鄭州,與他們交流。這部小説是在河南文藝出版社的關注下完成的。

 

    焦裕祿是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公認的優秀共産黨員,人民的好公僕,縣委書記和廣大幹部的好榜樣,中共歷史上不朽的巨人。

 

    這位人民公僕的青少年時代,有著鮮為人知的傳奇經歷,他的故鄉是誕生了孔、孟二聖的山東省,中華傳統文化的濡染,孔、孟之鄉深厚的文化積澱和故鄉山水之鐘靈毓秀,形成了這位大地之子生身的“規定情境”。在焦裕祿身上,體現著最典型的中華傳統文化精神。

 

    本書在挖掘焦裕祿精神內涵的同時注重焦裕祿精神的時代因素。

 

    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輝煌的成就、國家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的今天,雖然與焦裕祿所處的時代相比,我們擔負的任務不同,社會環境、工作條件和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但焦裕祿精神是常青的。我們的時代一直沒有停止對焦裕祿的呼喚。

 

我試圖把這部長篇傳記小説寫成一部“男人書”。一個傳奇的焦裕祿、一個堅忍的焦裕祿、一個英雄的焦裕祿、一個真實的焦裕祿、一個成長的焦裕祿,這構成了這部作品最本質的文化底色。

 

出版社:

 

河南文藝出版社

 

選送單位:

 

河南省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