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群眾路線——CNTV“陽光同行”愛心小隊走進涼山公益活動
原標題:
安哈鎮擺擺頂村:體驗生活,認識群眾路線基本內容
——這註定是一次重建價值觀的活動。
出了西昌市,驅車向東南方向行駛,不到半小時就進入盤旋起伏的山區地帶。隨著海拔不斷升高,地勢也越來越陡峭。
雲海縈繞的安哈鎮擺擺頂村
車行兩小時後,地勢開始變得平緩,眼前也豁然開朗。道路兩側,遠處是連綿起伏的青山,近處是五彩斑斕的農田,一團團白墻黑瓦的房子點綴其中。同行的當地知名攝影師韓遠華告訴大家,這裡是通往西昌著名景點螺髻山的一條主要公路,綠葉白花的土豆、清桿黃花的油菜、金黃近褐色的苦蕎麥,是本地出産的幾樣主要農作物。掩映在農田中,依山而建的一片白色小房子,就是志願者走訪的彝族聚居村——安哈鎮擺擺頂村。
縱貫整個村莊的白色水泥路
擺擺頂村規模不大,不過50戶人家,300多人口。整個村子依山而建,一條白色的水泥路縱貫整個村莊,從村前的公路一直延伸到半山腰,所有的房子都錯落有致地排列在這條路的兩側。據韓遠華介紹,這條4.5公里長的小路建於上世紀60年代,起初是泥土路,後來改成煤渣路,每逢下雨總是泥濘不堪,村民出行極不方便。2014年初,在當地政府的扶持和動員下,村民們自籌部分資金,政府補助部分資金,合力修建了這條水泥路。建成後,村民們將這條路當作鄰里相會的“據點”,洗菜、乘涼不一而足,其樂融融。
房屋墻上的彝族傳統圖畫
房子的墻上大多畫著彝族傳統的圖畫,建築風格與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一脈相承。2012年,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村民對原本居住的石板房、瓦板房、土胚房,甚至人畜同居的簡陋房屋加以改建。
安哈鎮擺擺頂村房屋群
部分還未改建的簡陋土坯房
村裏唯一的小賣部就在村口,出售的商品與大城市的超市比,簡直就是九牛一毛。顯眼處,一桶顯然已經陳列許久的彩色糖果吸引了志願者的注意。店主説,這種糖一角錢一顆。並不是他不想進新貨,而是一年才能賣掉這一桶糖。“是村裏的孩子少嗎?”在翻譯的幫助下,志願者和店主拉起了家常。“不是。村裏挺多孩子,一年也不見得能吃得上一塊糖。哪個做父母的,不想讓孩子吃得好、穿得漂亮?沒有錢,只能逢年過節給孩子買一塊糖嘗嘗。”志願者百感交集,馬上“買斷”了這村裏唯一一桶糖果,分送給站在村口看熱鬧的孩子們。背著弟弟的小姑娘得到一塊糖,馬上塞到了弟弟的口中。志願者馬上又抓起一把糖,放到了小姑娘的兜裏,叮囑她帶回去給附近的弟弟妹妹都嘗一嘗。志願者感慨:“如果在大城市,家長可能不會同意孩子多吃糖,因為對牙齒不好。當擺擺頂村的孩子們長大後,回憶起這一塊糖,我相信,不但有難以忘懷的甜蜜和過節的喜悅,還會有民族和諧、漢彝友善的溫暖。”
獲得糖果背著弟弟的小姑娘與志願者合影
發完糖果,志願者穿過散落著牛糞的小路,來到彝族小夥阿皮爾呷的家裏做客。他家的客廳不大,地面雖鋪著瓷磚,擺著一套沙發、一張桌子;但樣式還是九十年代的款式,電視和音響雖然也不算新潮,在村裏已屬高端。阿皮爾呷瘦削帥氣,漢語説得不錯,但在生人面前還是有些害羞。他家兄弟三個,都已經各自成家。他平時在四川大學打工,算是村裏收入較好的家庭。
阿皮爾呷邀請志願者共進午餐的“接風宴”
然而,阿皮爾呷邀請志願者共進午餐的食品,還是讓久處大城市的志願者感到震撼——一大鐵鍋剛剛從地裏挖出來的土豆、一碗混了鹽的辣椒面、幾根青辣椒,是阿皮爾呷所能提供的最豐盛的“接風宴”。
擺擺頂村相對貧瘠的土地資源與美麗的自然風光所形成的強烈對比,傳統彝族山寨向現代農村的過渡的陣痛,引發志願者的深思,也讓志願者們産生為提升當地生活水平的衝動。
志願者句培軍正在拍攝村裏的風景
志願者句培軍為擺擺頂村的優美風景所深深折服:“在遠處看,這裡很美;走近看,這裡還可以更好。現在,這裡雖然貧困、不發達,但是彝族同胞勤勞、淳樸,通過大家的幫助,引進外界的先進經驗、帶領他們努力勞動,擺擺頂村一定會‘內外兼修’地美麗。”
志願者周亞楠也有同感:“這裡的孩子們都很懂事、善良,小小的年紀就開始照顧弟妹、幫助父母幹農活。了解到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非常希望幫助他們多讀書,掌握生産生活技能,改善生活環境。”
句培軍和周亞楠的美好願望正是CNTV開展這次活動的重要目標和初衷——深入基層,在實際生活中“望聞問切”,以阿皮爾呷為標本剖析少數民族地區的實際困難,在不回避矛盾的同時,敢於觸及熱點問題,按照中央的政策,堅持正確的新聞觀,運用體制、機制的力量,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與推動實際問題解決結合起來;通過親和力強的“家訪”形式,關注基層群眾的生存狀態、困惑、期待,大力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最終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傳播正能量。
搜索更多 群眾路線 核心價值觀 的新聞
- 2014-03-03 18:30:00 《內蒙古新聞聯播》 20140303
- 2014-03-26 22:35:00 《東南晚報》 20140326
- 2014-03-26 18:30:00 《吉林新聞聯播》 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