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科教臺 > 首頁

《百家姓》雷賀倪湯

發佈時間:2014年01月13日 16: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倪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倪姓來源有: 
  源流一,出自曹姓,黃帝後裔邾武公次子之後,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所載,春秋時期,邾武公將次子封于郳(故城在今山東滕州境),建立郳國,為邾國附庸。子孫以國名為氏,稱為郳氏。戰國時郳國被楚國所滅,為避仇改氏為兒(念ní,不簡作“兒”),再後又以郳去“阝”加“亻”旁成倪姓。漢初有御史倪寬,其先即為公子肥後裔。
  源流二,源於姬姓。出自遠古顓頊帝後人邾侯之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在遠古時代,今山東半島上生活著一支氏族。他們因種種説不清的原因而崇拜蜘蛛,把蜘蛛當作自己氏族的祖神來祭祀,用它來做氏族的圖騰和徽志,而稱呼本氏族為“邾”。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東省鄒縣一帶。他們將自己所居之地也稱為邾,因而在今山東鄒縣一帶留下了邾城(今山東鄒縣)、邾嶧山(又名鄒山、邾山,在鄒縣南十六公里)等地名。周武王姬發執政時期,封顓頊帝的後代曹安(陸終第五子)之後人于邾(擁有今山東費縣、鄒縣、滕縣、濟寧縣、金鄉縣等地),並且挾為附庸,建立起邾國。邾國弱小,依附於周王朝,後又依附於強大的魯國。邾國的名稱,經傳又寫作“邾婁”,戰國時又通稱“鄒”或“騶”。專家學者們研究的結果,認為“邾婁”是當地土語,“邾”是正名,而鄒、騶則是戰國後所用的同音通假字。邾俠開創的邾國,後來又有較大的變化和發展,並衍生出小邾與濫國。他也因開創之功而被後人尊為朱氏、邾氏、顏氏、鄒氏、婁氏等姓的大始祖。倪氏到底始以于誰,在姓氏學界一直是眾説紛紜,莫衷一是,但其後裔倪寬則明見史冊,且名聲顯赫,故而後世倪氏族人大多尊奉倪寬為得姓始祖。因此,曹氏、倪氏、朱氏三姓實際上同宗同源,這三氏加起來人口已經超過三千萬,位在目前排名第八位的趙氏之前。
  源流三,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牧童鮮卑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魏書·官氏志》的記載:後魏代北複姓賀郳氏改郳姓,後又改為倪氏。賀郳氏,其祖先為慕容鮮卑的分支吐谷渾部,在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改革政策時,將其多改成漢字單姓,一部分人稱賀氏,亦有一部分人稱郳氏,後隨著融入漢族的歷史過程,改稱倪氏,且人數遠遠多於邾侯後裔,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出自商諸侯兒伯,商諸侯有兒伯,子孫為倪姓。
  源流五,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乃馬真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倪馬查氏,多冠漢姓為倪氏、楊氏、榆氏、張氏、佳氏、尼氏、魚氏、和氏、障氏等。
  源流六,源於滿族,出自金國時期女真盍散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記載:滿族倪沙氏,亦稱尼沙氏、尼察氏,滿語為Nisa Hala,漢義“結實”,世居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尼沙(今吉林龍潭山下一帶)、烏蘇裏綏分(今綏分河上遊地區)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倪氏。
  源流七,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倪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倪氏,世代相傳至今。
  現在,在山東省的滕州和棗莊兩地,俱有叫做兒城的地方,根據考證,這兩處地方正是春秋時兒國的所在地,當然,也正是後世倪姓的最初發源地。被楚滅國後,逐漸北移,大多在千乘之地(山東博興)落足,後繁衍昌盛,逐漸成為倪姓千乘郡望。戰國時已有倪姓人在河南落籍。兩漢時,見諸史冊之倪(郳)姓漸多,此際之倪(郳)姓仍主要繁衍于山東境內,並有入安徽北部一帶者。在漢魏之際,已改成倪姓,因社會動蕩已有倪姓播遷江南。兩晉南北朝時,倪姓于史書鮮見。隋唐之際,倪姓在北方的分佈漸廣,今河北、河南、山西等境均有倪姓人活動的身影。唐末時,始有倪姓大批遷往江南。兩宋時,倪姓入載史冊之人甚多,從其籍貫來分析,説明此期倪姓已分佈今江蘇、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宋末,倪姓漸分衍於今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明初,明政府為恢復當地經濟,從山西大量移民,倪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河北等地。倪姓遷臺,時在清代,有倪姓從福建渡海而去。此期亦有倪姓人由山東闖關東去東北三省者。如今,倪姓在全國分佈甚廣,尤以江蘇、湖北、上海等省市為多,上述三地之倪姓約佔全國漢族倪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倪姓也是在各行各業都有不少人才,我在這裡為大家介紹兩位書畫大家,近幾年由於收藏熱的緣故,這兩個名字經常被人提起。   
  倪瓚(1301~1374)元代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居士、雲林子,或雲林散人,別號甚多。江蘇無錫人。倪瓚博學好古,家雄于財,四方名士日至其門。元順帝至正初忽散家財給親故,未幾兵興,逃漁舟以免。入明,黃冠野服,混跡編氓。工詩畫,畫山水意境幽深。有《清閟閣集》,與黃公望、王蒙、吳鎮為元季四家。
  其祖父為本鄉大地主,富甲一方,貲雄鄉里。父早喪,弟兄三人,同父異母長兄倪昭奎是當時道教的上層人物,曾“宣受常州路道錄”、“提點杭州路開元宮事”、“賜號元素神應崇道法師,為主持提點”、又“特賜真人號,為玄中文潔真白真人。”在元代,道教的上層人物地位很高,有種種特權,既無勞役租稅之苦,又無官場傾軋之累,反而有額外的生財之道。倪瓚從小得長兄撫養,生活極為舒適,,倪昭奎又為他請來同鄉“真人”王仁輔為家庭教師。倪瓚受到這樣的家庭影響和教育,養成了他不同尋常的生活態度,清高孤傲,潔身自好,不問政治,不願管理生産,自稱“懶(嬾)瓚”,亦號“倪迂”,常年浸習于詩文詩畫之中,和儒家的入世理想迥異其趣,故而一生末仕。 性好潔,服巾日洗數次,屋前後樹木也常洗拭。家中藏書數千卷,親手勘定。青少年時期的倪瓚雖然家境富裕,生活優裕,但未染上紈绔子弟習氣,對自身的學習修養,抓得挺緊。家中有一座三層的藏書樓“清閟閣”,內藏經、史、子、集、佛經、道籍千余卷。倪瓚每日在樓上讀書作詩,除精心研讀典籍外,對佛道書籍也多有涉獵。“清閟閣”內還藏有歷朝書法名畫,倪瓚對這些名作朝夕把玩,潛心臨摹,揣摩其神韻氣質。同時,他常外出遊覽,隨手描繪,認真地寫生,歸後往往畫卷盈笥。元泰定五年(1328),長兄倪昭奎突然病故。繼之,母邵氏和老師王仁輔相繼去世,使倪瓚悲傷不己。他原來依靠其長兄享受的特權,隨之淪喪殆盡,倪瓚變成了一般的儒戶,家庭經濟日漸窘困,他懷著憂傷的情緒。元天歷三年(1330)到至正十一年(1351)的20年內,是倪瓚繪畫創作的成熟期。這時期,倪瓚廣泛交際,友人多為和尚、道士或詩人、畫家。他作的詩作多半也是和這類人酬唱之作。他開始信仰道教(全真教),養成了孤僻猖介的性格,超脫塵世逃避現實的思想,這種思想也反映到他的畫上,作品呈現出蒼涼古樸、靜穆蕭疏的意向。從元至正十三年(1353)到他去世的20年裏,倪瓚漫遊太湖四週。他行蹤飄泊無定,足跡遍及江陰、宜興、常州、吳江、湖州、嘉興、松江一帶,以詩畫自娛。這時期,也是倪瓚繪畫的鼎盛期。他對太湖清幽秀麗的山光水色,細心觀察,領會其特點,加以集中、提煉、概括,創造了新的構圖形式,新的筆墨技法,因而逐步形成新的藝術風格,給後來的明清繪畫以巨大的影響,成為元四大畫家之一。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九月十八日(10月25日),其妻蔣氏病死,倪瓚受到很大的打擊。長子早喪,次子不孝,生活越覺孤苦無依,內心煩惱苦悶,無所適從。明初,朱元璋曾召倪瓚進京供職,他堅辭不赴。明洪武五年(1372)五月二十七日(6月28日)作《題彥真屋》詩云: “只傍清水不染塵”,表示不願做官。他在畫上題詩書款只寫甲子紀年,不用洪武組年。明洪武七年(1374),倪瓚在江陰長涇借寓姻戚鄒氏家,中秋之夜,他身染脾疾,便到契友名醫夏顴家就醫,夏築停雲軒以居之。倪瓚一病不起,于陰曆十一月十一日(12月14日)死於夏府,享年74歲。他的遺體埋葬在江陰習裏,後改葬在無錫芙蓉山麓的祖墳,周南老撰墓誌銘。
  倪瓚是元代南宗山水畫的代表畫家。他主張抒發主觀感情,認為繪畫應表現作者“胸中逸氣”,不求形似(“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畫史將他與黃公望、吳鎮、王蒙並稱元四家。明清時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將他置於其他三人之上。倪瓚是影響後世最大的元代畫家,他簡約、疏淡的山水畫風是明清大師們追逐的對象,如董其昌、石濤等巨匠均引其為鼻祖,石濤的書法題畫,從精神到體式皆是以倪瓚為法的。明代江南人以有無收藏他的畫而分雅俗。
  倪雲林愛潔成癖是非常有名的。他的香廁是一座空中樓閣,用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  土,中間鋪著潔白的鵝毛,“凡便下,則鵝毛起覆之,不聞有穢氣也。”他的文房四寶有兩個傭人專門負責經營,隨時擦洗。院裏的梧桐樹,也要命人每日早晚挑水揩洗乾淨。一日,他的一個好朋友來訪,夜宿家中。因怕朋友不乾淨,一夜之間,竟親起視察三四次。忽聽朋友咳嗽一聲,於是擔心得一宿未眠。及至天亮,便命傭人尋找朋友吐的痰在哪。傭人找遍每個角落也沒見痰的痕跡,又怕挨罵,只好找了一片樹葉,稍微有點臟的痕跡,送到他面前,説就在這裡。他斜睨了一眼,便厭惡地閉上眼睛,捂住鼻子,叫傭人送到三里外丟掉。“吳王”張士誠之弟張士信,一次差人拿了畫絹請他作畫,並送了很多金錢。倪瓚大怒曰:“倪瓚不能為王門畫師!”並撕絹退錢。不料,一日泛舟太湖,正遇到張士信,被痛打了一頓,倪瓚當時卻噤口不出一聲。事後有人問他,他答道:“一齣聲便俗”。因他太愛乾淨,所以少近女色。但有一次,他忽然看中了一姓趙的歌姬,於是帶回別墅留宿。但又怕她不清潔,先叫她好好洗個澡,洗畢上床,用手從頭摸到腳,邊摸邊聞,始終覺得哪不乾淨,要她再洗,洗了再摸再聞,還不放心,又洗。洗來洗去,天已亮了,只好做罷。後來他因故入獄,到吃飯的時候,卻讓獄卒把碗舉到眉毛那樣高,獄卒問他為什麼,他説:“怕你的唾沫噴到飯裏。”獄卒大怒,把他鎖到馬桶旁邊,後經人求情方得釋放。倪瓚有個清秘閣,旁人不讓進。還有一匹白馬,愛護備至。有一次他母親病了,他求葛仙翁看病,葛仙翁要求用白馬來接。那天正下著雨,倪瓚是孝子,只好同意。雨中的白馬弄的一塌糊塗。到了倪家,葛仙翁要求上清秘閣看看。倪瓚只好同意。葛仙翁在清秘閣亂翻一氣,到處吐痰。倪瓚終身不再進清秘閣。倪本身也是古怪之人,當他寄住在鄒家的時候,鄒先生有個女婿叫金宣伯,這天來拜訪他。倪瓚聞知金宣伯是個讀書人,連鞋子也沒穿好就出來迎接。可當見到他説話長相都很粗魯後,竟然很是憤怒,打了他一巴掌。金宣伯又是慚愧又是忿怒,也不見鄒先生就走了。鄒先生出來後,很是責怪他。倪瓚説:“金宣伯面目可憎,言語無味,我把他罵走了!”倪瓚好飲茶,特製“清泉白石茶”,趙行恕慕名而來,倪用此等好茶來招待他。趙行恕卻覺得此茶不怎樣。倪生氣道:“吾以子為王孫,故出此品,乃略不知風味,真俗物也。”潔癖和孤高,使這個男人不僅激怒了敵人,也喪失了朋友,作為報復,關於他的死因有多種版本,一説臨終前患痢疾,“穢不可近”,又説是被朱元璋扔進糞坑淹死的。
  還有一位是倪元璐(1593-1644),明臣、畫家。字玉汝,號鴻寶,浙江上虞人。天啟進士。授編修。歷官戶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剛正忠烈。《明史》載其“雅負時望,位漸通顯”。曾疏論,東林非邪黨,乃天下人才淵藪,又請毀《三朝要典》。李自成陷京自縊死。謚文正。清謚文貞。工詩文書畫。尤善行草,畫山水石竹,水墨生暈,極有蒼潤古雅之致。有《倪文貞集》、《疏林竹石圖》,《鴻寶應本》等
  倪姓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十六位,在台灣省則排在第九十五位,總人口約一百七十二萬三千余,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11%左右。

channelId 1 1 1
猜您還喜歡 文化 科技 自然 歷史 人物
科教欄目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精彩視頻推薦
檢索地圖 更多
按欄目

央視欄目 |
百家講壇
| 走近科學 | 探索發現 | 讀書 | 自然傳奇 | 地理中國 | 科技之光 | 綠色空間 | 講述 | 我愛發明 | 人與自然 | 科技人生 | 中華民族 | 人物 | 夕陽紅 | 歡聚夕陽紅 | 走遍中國 | 狀元360 | 大家 | 見證·發現之旅(停) | 創新無限(停) | 重訪(停) | 見證·親歷(停) | 科技博覽(停) | 天下大觀(停) | 百科探秘(停) | 科學世界(停) | 見證·影像志(停) |
衛視欄目
|
檔案
| 楊瀾訪談錄 | 絲路發現 | 世界遊 | 自然密碼 | 這裡是北京 | 天下收藏 | 影像世界 | 魅力發現 | 漫遊日本 | 故事甘肅 | 今日往事 | 文明中華行 | 武當百謎 | 經典人文地理 | 新杏壇 | 行者 | 中國遊 | 玩轉地球 | 記憶之紅色經典 | 故事中國

按類型

經濟 | 社會 | 軍事 | 文化 | 科技 | 自然 | 歷史 | 人物

開放分類

古跡遺址 | 經典紀錄 | 名著名家 | 事件 | 懸案秘聞 | 國學 | 自然發現 | 戰爭 | 生命星球 | 武俠尋蹤 | 名家大師 | 民生 | 動物 | 人文 | 未解之謎 | 宇宙奧秘 | 科學探索 | 海洋 | 專家 | 三國 | 刑偵案件 | 宗教 | 歷史揭秘 | 生活 | 民俗民族 | 人體 | 建築工程 | 氣候 | 能源環保 | 運動 | 慈禧 | 皇帝 | 女性 | 女皇女王 | 明星藝人 | 收藏 | 災難 | 名人 | 紅樓夢 | 文化藝術 | UFO | 易中天 | 歷史時刻 | 清朝 | 奇幻科技 | 奇趣 | 航空航天 | 中國皇帝 | 考古探秘 | 時尚 | 密檔 | 人文地理 | 史説天下 | 國粹 | 行遊 | 皇陵 | 二戰 | 臣相 |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