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戚謝鄒喻
原標題:
謝姓。1、出自任姓,史書中記載黃帝時代已有12個重要的姓氏,任姓為其一,謝姓為任姓的分支。據史籍《左傳》、《古今姓氏書辨證》等的記載,黃帝有子二十五人,得十二姓,其中第七為任姓。黃帝賜子為姓,謝氏出於黃帝子族任姓。由此可見,謝氏的一部分為黃帝後裔,得姓時間為夏王朝以後。當今謝氏人中又有不少人尊黃帝為祖先,自稱是黃帝的裔孫。宋朝王應麟在《姓氏急就章》中引《世本》曰:“謝,任姓,黃帝之後。”夏朝時,謝國處在今河南唐河縣西北,為伯爵諸侯,國小勢弱,歷經夏、商、週三朝,至春秋初為周宣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此為任姓謝氏,這支謝姓至少已有3500年的歷史了。2、出自姜姓,春秋初周宣王讓召公重營謝邑,封給了元舅申伯,謝邑成了申國的都城。公元前688年楚文王滅申國吞謝邑,居於謝邑的申伯後裔遂以邑為氏,此為姜姓謝氏。姜姓謝氏至少也有3000年的歷史了。姜姓謝氏是組成當代謝姓的最主要成分。3、出自外族的改姓,謝姓中也融入了其他民族的血液,主要有南北朝時匈奴高車部,土族的謝加氏改姓謝。4、兄弟民族本有姓氏,瑤族、壯族、侗族等都有謝姓。
謝姓最早活躍于河南南部。楚人滅申並遷謝姓族人于淮河上遊,從此,謝姓族人開始了南遷的歷程,春秋時期,謝姓已經遷到山東、湖北、湖南等地。戰國時,謝姓一支移民四川。漢晉時謝姓已播遷到陜西、雲南、貴州、江西、浙江等地。三國至南北朝時,謝姓家族成了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唐朝時,謝姓始入福建、廣東,成為東南地區的名氏大姓。
申國滅亡後,謝人又遭楚國的奴役,先後迂往湖南、四川、浙江等地,遂把種子撒向全國。至於秦漢以後生活在南方各地的謝氏人,則大多與遷居荊山的謝氏人有關。而在北方各地的謝氏人,則多與留居謝邑的謝氏人有關。漢朝至晉朝,謝氏除在上述地區發展繁衍外,還分佈於今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福建等省的一些地方。這些地方的謝氏,有的直接從祖根地遷入,有的則是間接而來,他們植根于江南,不斷發展壯大。唐朝至宋朝,由於朝廷調遣、征戰、兵燹等原因,中原地區幾次向南方,尤其是向閩越地區大移民,居住在謝氏祖根地河南的謝氏,每次都有族人加入移民行列。元明清時期謝氏的發展再度陷於沉寂。明初入台灣。明熹宗天啟年間(公元1621~1627年)福建南安人鄭芝龍與顏思齊設寨于笨港(今台灣北港),鄭芝龍曾多次招徙福建漳州和泉州沿海的漢人,渡海到台灣墾荒。漳、泉二州有不少謝氏人加入拓墾行列,成為最早入臺的謝氏移民。鄭芝龍之子鄭成功,被南明永歷帝封為廷平郡王,率領將士數萬人入臺。鄭成功的部下有個謝賢,任工官,還有個謝岩,任州官,他們二人于公元1664年前後到達台灣,是有名可查考入臺最早的謝氏人。清朝政府領有台灣後,謝氏族入臺者絡”繹不絕。有文獻記載的謝氏入臺及在臺的活動即有將近二十起。由於謝姓主體早在秦漢時期已遷離北方,雖經歷東晉、隋唐的北方地區戰亂,但對謝姓的傷害相對要輕。在中國歷史上幾次大遷移中,謝姓向南、西南和東南遷移,在南方穩定地長足發展。
謝姓的郡望主要有:會稽、陳留、陳郡、下邳。
謝姓以郡望為堂號外,還有威懷、安晉、東山、寶樹堂號。“威懷”和“安晉”的堂號出自東晉名臣謝安,謝安名望很高,才氣超人。桓溫夢想篡位,扣押謝安,要求他合作,謝安堅決不屈服。桓溫失敗後,皇上拜謝安為尚書仆射,淝水之戰,謝安與其侄子謝玄以少用多,擊潰苻堅大軍,使晉朝轉危為安。謝安的忠誠和威風使朝廷上下、外國邦聯都敬佩他、懷念他、懼怕他。這就是“威懷”和“安晉”堂號的來歷。 寶樹堂:相傳晉朝孝武帝駕臨謝安官邸,見其庭園中有 一株雄傳大樹,長得青翠茂盛,當時孝武帝指著大樹對謝安言道:“此乃謝家之寶樹。”謝氏以“寶樹”為堂號,由來在此。另有一説,出自《晉書·謝玄傳》:“與從兄朗俱為叔父安所器重,安嘗戒約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玄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後來唐代文人王勃撰《滕王閣序》,文中就有“非謝家之寶樹”之句。
謝姓的家訓也非常著名。謝良佐,壽春上蔡人,先後師從程顥和程頤兩位大儒,博聞強記,徵引前史,不差一字,是南宋的一位有遠見卓識的學者。他要求其子以天下為己任,訓子曰:“脫去凡近,以遊高明。莫為嬰兒之態,而在大人之器。莫為一生之謀,而有天下之志。莫為終生之計,而有後世之慮。不求人知而求天知,不求同俗而求同理。”謝良佐所訓與范仲淹所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有異曲出工之妙。
中國謝姓歷史源遠流長,到南北朝時,已成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王謝”並稱,名人輩出,尤其在文學領域中頗有影響。我還是為大家介紹幾個與謝姓有關的掌故吧。
一個是謝公屐。南朝宋康樂侯謝靈運喜遊名山大川,穿帶齒木鞋。為了上下山方便,他把鞋齒作些改進,將死齒改為活齒。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後齒,可以省卻許多力氣,身體也更容易保持平衡。
在西晉以前,男女除穿履(單底布鞋)、舄 (復底布鞋)、長(革幼)靴(長筒靴)外,還盛行穿木屐。為了表示男女有別,將男用木屐做成方頭,女屐做成圓頭。西晉以後,男女混一,皆穿方頭木屐。名士阮孚素好木屐,曾對人修屐,喟嘆一生不知要穿壞幾雙;謝安指揮鑰巴水作戰,也穿木屐,得知前方獲勝後,高興得把鞋齒都折斷。但他所穿的肯定還是死齒屐,因為如果可以拆裝自如,哪還有折斷之理。而活動齒木屐的發明權無疑是屬於謝靈運的。他發明的活齒屐,也被稱為謝公屐。大詩人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中寫道:“腳著謝公屐 身登青雲梯。”
第二個掌故,“千金”的來歷。今天我們習慣説“千金小姐”,當年可不是如此。南朝梁司徒謝肋幼聰慧,特受父親謝莊喜愛,常把他帶在身邊。他也非常爭氣,10歲時便能寫出好文章。宰相王景文對謝莊誇他:“賢子足稱神童,復為後來特達。”謝莊也手扶兒子的背説:“真是我家千金啊。”“千金”一詞,由來已久,但用來指人,這還是第一次。從謝肋被稱為“幹金”開始,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都用這兩字比喻出類拔萃的少年男子。把少女稱做千金或千金小姐,則是元明以後的事。
第三個叫內舉不避親。只要一本公心,內心坦蕩,不隱私舞弊,“內舉不避親”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晉太傅謝安初執掌朝綱時,苦於朝廷積貧積弱,沒有一支軍隊可以捍衛朝廷,便有意組織一支軍隊來。考慮再三,最後決定把此事交給一個得力的人去辦理。當時的朝中,只有他侄兒謝玄一人。但任用親族,自古多忌,“人間頗有異同之論。他最後打定主意:為了國家,不顧眾議,只用謝玄。謝玄後來果然不負重托。他首先從流民中招募最驍勇的人充當士兵,然後又從士兵中挑選良將,組成一支全新的軍隊。接著便發生了淝水大戰。戰前,謝安作為東晉的總指揮,再一次違眾舉親,用弟謝石擔任前線大都督,侄謝玄任前鋒,子謝琰任前鋒中前鋒。戰爭打響後,謝琰首立戰功,謝玄、謝石也相繼告捷。故史書説,前秦之敗也,“成于玄、琰,然後時實為都督焉”。這其實也是謝安“內舉不避親”政策的勝利。 謝安能以大局為重,任人唯賢,不以親故論英雄,在當時實為驚人之舉。就連他的政敵郗超也佩服他的這種魄力,説:“安違眾舉親,明也。”
謝姓今天排在第24位(台灣地區排在第13位),是個大姓,人口約900萬,佔全國人口約0.72% 。血型分佈:O型佔36.4%,A型佔29.2%,B型佔26.4%,AB型佔8%。
搜索更多 百家講壇 百家姓 的新聞
- 2013-03-06 01:05:35 《百家講壇》 20130305 百家姓(第一部)2 趙錢孫李
- 2013-02-08 12:40:00 《百家講壇》 20130208 百家姓 (第一部) 13 雲 蘇 潘 葛
- 2013-02-07 12:30:00 《百家講壇》 20130207 百家姓(第一部) 12 柏 水 竇 章
- 2013-02-06 12:30:00 《百家講壇》 20130206 百家姓 (第一部) 11 謝 鄒 喻
- 2013-01-29 13:21:15 《百家講壇》 20130129 百家姓(第一部) 3 周 吳
- 2013-01-27 12:30:00 《百家講壇》 20130127 百家姓 (第一部) 1 我從哪來
- 2013-02-19 12:45:00 《百家講壇》 20130219 百家姓(第一部) 24 安常
- 2013-02-18 12:45:00 《百家講壇》 20130218 百家姓 (第一部) 23 畢 郝 鄔
- 2013-02-16 12:45:00 《百家講壇》 20130216 百家姓 (第一部) 21 賀 倪 湯
- 2013-02-14 12:45:17 《百家講壇》 20130214 百家姓 (第一部) 19 費 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