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科教臺 > 首頁

《百家姓》金魏陶姜

發佈時間:2014年01月13日 14: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陶姓。姓源:1、出自唐堯。據《元和姓纂》和《姓苑》所載,堯擔任部落首領之前,以製作陶器為業,其後子孫有以其職業技藝命氏,稱陶姓。2、亦出自唐堯。據《辭源》所載,相傳堯帝初封于陶(故城在今山東定陶西南),後徙封于唐(故城在今河北唐縣),其後子孫以封地為氏。3、出自虞舜。據《元和姓纂》所載,西周初年,舜之裔孫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質器物製作的官職),其子虞閼承襲父職,其後子孫以官為氏。4、以職業為姓。據《風俗通》所載,商朝七族中有陶姓,都是以陶治(陶工和鑄工)為職業,從事制陶的庶民也有以“陶”技為姓的。5、避諱而改。據《宋史本傳》所載,宋有陶谷,原姓唐,避晉祖諱,改姓陶。6、出自他族改姓。滿族陶佳氏、托和羅氏、達斡爾族吐欽氏、古隆氏,錫伯爾族托庫爾氏漢姓均為陶;今白、傣、京、苗、瑤、彝、布朗、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先秦時,陶姓主要活動地在山東、河南地區;漢、晉時,陶姓已經發展到長江中下游等地;唐宋時,西北和西部陶姓非常活躍;明、清時,西部的雲貴川地區也有了陶姓足跡。 宋朝時期,形成了以西部陜晉、中南湘桂、東部贛皖浙蘇為中心的陶姓聚集區。 明朝時期,浙江為陶姓第一大省,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蘇,其次分佈于廣西、安徽、湖北、四川。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陶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態勢。陶姓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安徽、江蘇、湖北、湖南四省,其次分佈于浙江、江西、重慶、雲南、四川、河南。安徽為陶姓第一大省,佔陶姓總人口的13%。在近600年間,陶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由東部和南部向華中回流,成為陶姓遷移的主流。
  陶姓最初是以山東定陶為發祥地。周以前,陶姓于史書不顯。春秋時才出現了第一位名載史冊的人物,即以節義傳論千古的女性陶嬰。這個情況在各大姓氏中是不多見的。
  陶嬰,春秋魯陶門之女。少寡,撫養幼孤,紡績為生; 魯人或聞其義,將求匹。 嬰 聞之,乃《黃鵠之歌》以明志。魯人聞之,遂不敢復求。事見漢劉向《列女傳·魯寡陶嬰》。後以“陶嬰”為婦女貞節的典型。 後以"陶嬰"為婦女貞節的典型。
  陶姓最有名的應該是陶淵明了,我在這裡卻想給大家介紹一下他的曾祖父。在過去,陶氏祠堂裏應該懸挂著這樣的對聯“寸陰珍惜日,一刻愛春宵”,全聯典指晉朝時期的陶侃。陶侃(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本為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後徙廬江尋陽(今江西九江西)。中國東晉時期名將,大司馬。初為縣吏,漸至郡守。永嘉五年(311),任武昌太守。建興元年(313),任荊州刺史。後任荊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諸軍事。他精勤吏職,不喜飲酒、賭博,為人稱道,是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在廣州,沒有事的時候總是早朝把一百塊磚運到書房的外邊,傍晚又把它們運回書房裏。別人問他這樣做的緣故,他回答説:“我正在致力於收復中原失地,過分的悠閒安逸,唯恐不能承擔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勞罷了。”陶侃生性聰慧敏捷,做人謹慎,為官勤懇,整天嚴肅端坐。軍中府中眾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檢查管理,沒有遺漏,不曾有片刻清閒。招待或送行有序,門前沒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對人説:“大禹是聖人,還十分珍惜時間;至於普通人則更應該珍惜分分秒秒的時間,怎麼能夠遊樂縱酒?活著的時候對人沒有益處,死了也不被後人記起,這是自己毀滅自己啊!”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見一個人手拿一把未熟稻穀,陶侃問:“你拿它做什麼?”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見的,就隨意拿來罷了。”陶侃大怒説:“你既不種田,又拿別人的稻子戲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於農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時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頭都登記後收藏起來,人們都不明白這樣做的原因。後來大年初一聚會時,地面積雪,太陽剛放晴,廳堂前積雪,地面還潮濕,陶侃於是用木屑鋪散地面。等到桓溫伐蜀時,又用陶侃保存的竹頭作釘裝船。陶侃綜合料理事物極其細密,都是這樣。
  陶姓今天排在第102位,人口約200萬,佔全國人口的0.16%。

channelId 1 1 1
猜您還喜歡 文化 科技 自然 歷史 人物
科教欄目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精彩視頻推薦
檢索地圖 更多
按欄目

央視欄目 |
百家講壇
| 走近科學 | 探索發現 | 讀書 | 自然傳奇 | 地理中國 | 科技之光 | 綠色空間 | 講述 | 我愛發明 | 人與自然 | 科技人生 | 中華民族 | 人物 | 夕陽紅 | 歡聚夕陽紅 | 走遍中國 | 狀元360 | 大家 | 見證·發現之旅(停) | 創新無限(停) | 重訪(停) | 見證·親歷(停) | 科技博覽(停) | 天下大觀(停) | 百科探秘(停) | 科學世界(停) | 見證·影像志(停) |
衛視欄目
|
檔案
| 楊瀾訪談錄 | 絲路發現 | 世界遊 | 自然密碼 | 這裡是北京 | 天下收藏 | 影像世界 | 魅力發現 | 漫遊日本 | 故事甘肅 | 今日往事 | 文明中華行 | 武當百謎 | 經典人文地理 | 新杏壇 | 行者 | 中國遊 | 玩轉地球 | 記憶之紅色經典 | 故事中國

按類型

經濟 | 社會 | 軍事 | 文化 | 科技 | 自然 | 歷史 | 人物

開放分類

古跡遺址 | 經典紀錄 | 名著名家 | 事件 | 懸案秘聞 | 國學 | 自然發現 | 戰爭 | 生命星球 | 武俠尋蹤 | 名家大師 | 民生 | 動物 | 人文 | 未解之謎 | 宇宙奧秘 | 科學探索 | 海洋 | 專家 | 三國 | 刑偵案件 | 宗教 | 歷史揭秘 | 生活 | 民俗民族 | 人體 | 建築工程 | 氣候 | 能源環保 | 運動 | 慈禧 | 皇帝 | 女性 | 女皇女王 | 明星藝人 | 收藏 | 災難 | 名人 | 紅樓夢 | 文化藝術 | UFO | 易中天 | 歷史時刻 | 清朝 | 奇幻科技 | 奇趣 | 航空航天 | 中國皇帝 | 考古探秘 | 時尚 | 密檔 | 人文地理 | 史説天下 | 國粹 | 行遊 | 皇陵 | 二戰 | 臣相 |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