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歙縣位於安徽南部,是徽州文化和徽商的主要發源地,也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産地,與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山西平遙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去往黃山的遊客通常會抽出一天時間專門去歙縣。
歙縣的漁梁壩、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等如今已成為了極富盛名的旅遊景點,很多旅遊攻略推薦的遊覽方案是上午轉徽州古城,感受徽州文化,下午在漁梁壩上泛舟,體會孕育徽州文化的山水風貌。但“知識分子遊歙縣”,另有講究。
不去“遊客扎堆”的景點
安徽籍建築師唐克揚推薦了別樣的行程。他建議在歙縣自由行,最好的方式不是遊覽“遊客扎堆”的景點,而是先看博物館、名人故居。
歙縣東南漁梁壩下的紫陽橋
黃賓虹故居也許沒有其他名宅大院名聲響,卻反映了徽州殷實之家典型的居住風貌。一些著名旅遊景點都把原來居住的居民遷走了,留下的只有表演層面的生活,這樣反而看不出來舊有的生活場景裏建築間的關聯、居民間的關係。在黃賓虹故居和周圍的居民區,還能看到原住民樸素的生活方式和“最正常”的居住狀態。
故居在歙縣西潭渡村,為清代建築,磚木結構房屋,正屋是三開間樓房,前有廡廊和天井。正屋黃賓虹題名為“賓虹草堂”和“虹廬”,廡廊前有小院,庭院西側臺階邊有一塊玲瓏剔透太湖石的建築是“玉森齋”。黃賓虹是近代中國畫最有成就的人物之一,他的故居,現在的“黃賓虹紀念館”,可能不算豪宅,卻可以媲美如今任何藝術家的工作室,有著獨一無二的文化意義,現在它的書房、臥室還基本保持原樣——和這裡的管理人員熟絡了,你也可以班門弄斧一把!
歙縣制墨史已逾千年,被譽為“墨都”
歙縣鄭村的貞白裏坊,始建於元末,明弘治和嘉靖年間、清乾隆年間曾重修。石坊的石柱內側面有門框卯口,從前裝有木柵門。二樓匾額上有元代翰林國史院編修程文等撰寫的《貞白裏門銘》,旨在表彰元代裏人鄭千齡一家三代鄉賢,坊主要構件外形尚好。不過看貞白裏坊不是最終目的,最有看頭的是這裡的普通居民區,貞白裏坊不過是居民區的一個“坊門”罷了,這種以坊門出入的居住區代表了中古中國城市(而不是鄉村)的典型生活形式,徽州因為相對偏遠,還保留了一些難得的古風。在小區裏轉悠,如果你有足夠耐心和本地人交流的話,能了解到徽州地區民間的基本組織結構,知道哪些家是親戚,哪些家是由原本一個大家族分家分出來的,經過了怎樣的分化。徽州人很講究家族和鄉土,他們會驕傲地把一些重要的照片,文書用相框裝裱挂出來,在庭前擺滿精緻的盆景和家什。每個家庭的陳設都是中國文化史的小小縮影,每間徽州老宅的中堂都是中國人記憶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