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中的愛情,分外的浪漫和甜蜜。 有時一個不經意的微笑即是永訣。這些年輕的人們彼此相愛卻不能相守,相伴,只剩相思、相憶。在家國傷痛之外,他們內心的對於愛的苦水、淚水、幻化成無窮的時間和空間,亙在那裏,阻隔了他們的情,他們的愛。 本專題選取偉人感情世界裏關於愛的故事,在烽火歲月裏的這些美麗的瞬間,在愛情這本厚重的詞典中永遠都是濃墨重彩的篇章,因為他們還有他們的愛詮釋了愛的真意和信念的力量。
1918年,二十五歲的毛澤東第一次到北京時,萌發了愛情。毛澤東和楊開慧,都是在五四思想解放大潮中成長起來的知識青年,又都富有個性和遠大的追求。楊開慧後來回憶:她雖然愛毛澤東,“但絕不表示”,“我們彼此都有一個驕傲脾氣,那時我惟恐他看見我的心。”她在日記中承認:“我是十分愛他,自從聽到他許多的事,看見了他許多文章、日記,我就愛了他。不過我沒有希望過會同他結婚”。
1927年8月31日的清晨,長沙縣清泰鄉板倉的天色還未大亮,空氣裏透著幾許初秋的涼意。一位年輕妻子為丈夫打點好行裝,再一次目送一身灰布長衫的他漸行漸遠。這已不是他們第一次分別,婚後一直聚少離多的夫妻倆,都把此行當作了往常一樣的短暫分離。於是丈夫匆匆離去,二人甚至沒有認真地告別。這位丈夫便是毛澤東,三年後,他的妻子楊開慧,在長沙城外的識字嶺刑場英勇就義。當初的匆匆一別,竟成天人永隔。遺憾的是,儘管他們共同生活在一起長達十多個年頭,但卻連一張夫妻的生前合影都未能保存到今天,只留有一個公文箱見證了他們愛情故事。
在延安鄧小平對卓琳一見鍾情,無奈兩次求婚被拒。最終鄧小平主動出擊,收穫佳人芳心,革命路上愛情盛放。 讓我們走近鄧小平的感情世界,揭秘鄧小平與卓琳的傳世愛情。
喜宴當天,張治中就提出讓鄧穎超講戀愛經過,因為鄧穎超個子矮,他們還讓她站在板凳上。當時恩來特別擔心,怕她應付不了。其實,她什麼也不怕,站在板凳上把她和恩來相識、相愛的經過從頭至尾説了一番,還把恩來寫在明信片上的一首詩背了出來。鄧穎超的介紹得到熱烈掌聲,張治中連聲誇獎:“周夫人,名不虛傳,和周主任一樣都是極其出色的演説家。”這時她不客氣地説:“什麼周夫人,我有名字,鄧穎超。”她很長時間不習慣人家叫她周夫人,後來別人也不那樣稱呼了。
卓琳從一個名牌大學的女學生,變成一個堅定的革命者。可是卓琳第一次就拒絕了鄧小平的求婚,她説:“我就怕跟一個工農幹部結婚,不是看不起他們,是怕他們沒有知識,跟他們説話説不到一塊。我想,我結婚可不能找工農幹部,我要找知識分子。”最終鄧小平以特有的方式,打動了卓琳的心,兩人成婚後,戰鬥在前線。
薛明,賀龍元帥的夫人。她參加革命最開始是想讓媽媽吃口飯,後來在革命隊伍中,她的目標變成了要讓天下所有的母親都有飯吃,1942年,在彭真的極力促成下她和賀龍結為夫妻。嶄新的革命道路就此展開。
王光美是一個準備赴美攻讀博士學位的高級知識分子,而受到她哥哥的影響與共産黨走的很近,有了加入共産黨的信念。王光美在延安經朱德和康克清的介紹認識了劉少奇,王光美的人生軌跡從此改變,讓我們共同走近劉少奇與王光美的情感世界。
朱德一生鍾愛蘭花,卻是為何?這與朱德一段纏綿的愛情有關。1928年湘南起義期間,朱德與耒陽農民武裝的宣傳員伍若蘭相識,後經人介紹二人結婚,婚後伍若蘭隨同朱德上了井岡山。伍若蘭不幸被捕,在獄中她堅貞不屈,最後英勇就義,年僅26歲。朱德為此難過不已,自此他更加熱愛蘭花,以此寄託他對伍若蘭的無限思念。那株永不凋謝、長久芬芳的蘭花永遠銘記在朱德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