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幅員遼闊,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這樣多潛在的食物原材料,為了得到這份自然的饋贈,人們採集、撿拾……穿越四季。
中國人從來沒有把自己束縛在一張乏味的食品清單上。人們懷著對食物的理解,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求著轉化的靈感。
中國的廚房裏,藏匿著什麼樣的秘密?是食材,佐料,調料的配比?是對時間的精妙運用?是廚師們千變萬化的烹制手法?
中國人説: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不僅是順應自然的中國式生存之道,這個農耕民族精心使用著腳下的每一寸土地。
中國人的烹調手藝與眾不同,從最平凡的一鍋米飯,到變化萬千的精緻主食,都是中國人辛勤勞動,經驗積累的結晶。
為了保存食物,我們雖然已經擁有了多種多樣的科技化方式,然而腌臘、風乾、糟醉和煙熏等等古老的方法卻依然有其獨特的魅力。
神奇的“味”字,似乎永遠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對於“味道”的感知,既起自於飲食,又超越了飲食。
總導演陳曉卿説: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完全得益於紀錄頻道的成立。頻道需要大量的不同樣式的原創作品,去年頻道向臺裏上報第一批重點選題的時候,就報了《舌尖上的中國》,屬於美食旅遊類的,這樣我們的選題類型就更加豐富了。熟悉陳曉卿的人都知道,他在製作紀錄片之外,最大的愛好是品嘗和研究美食,在《Time Out》中文版、《天下美食》等報刊開設有美食專欄。將紀錄片和美食這兩個他最熱愛的事業結合在一起,對他而言,實在是再幸福不過的事情了。而在陳曉卿看來,《舌尖上的中國》不能簡單地拍成一部展示美食的紀錄片,創意之初最關鍵的問題是找好定位。“CCTV-9紀錄頻道的宗旨就是要讓世界了解中國,那麼我們的這部片子要怎麼做才能讓觀眾了解中國,特別是要讓國外觀眾了解今天的中國,這是我們最關心的。”他説,以美食作為窗口,讓海內外觀眾領略中華飲食之美,進而感知中國的文化傳統和社會變遷,這是《舌尖上的中國》努力追求的目標。中國人熱愛美食,是源於對生活的熱愛。廚師分級別,食材不分,每天吃著山珍海味並不意味著這種生活方式很高貴。大味必淡,往往在最邊遠閉塞的廚房裏,你能嘗到最好的人間味道。中國人常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區的人吃什麼,這其中涵蓋著歷史和文化的因素。在這些影像中,在那些令人饞涎欲滴的畫面之外,還展示著中國的日常飲食流變、中國人在飲食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千差萬別的飲食習慣和獨特的味覺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