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電視理論專題片《從怎麼看到怎麼辦》 >
在三月份接手製作《怎麼保持物價穩定》這個專題片開始,其相關政策就已經明確並清晰化了:降低流通成本、加強市場監管、控制貨幣流動性、增加糧食生産、加大低收入群體價格補貼;這是國家應對物價上漲的"組合拳",各種文件上、報告裏都反復在強調,可以説方針政策很清晰,目標指向也很明確。
但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到底會怎樣?
這"組合拳"究竟該怎樣打?
這是我接手製作這個專題片後最想也是最要解決的一個疑問,帶著這個疑問,我先後去了上海、江蘇、浙江、河南、廣東,了解各地特色"拳法"並記錄下來,這些就構成了這個專題片的敘述主幹。
上海,同所有中心大城市一樣,物價上漲對居民的影響集中體現在蔬菜等農産品價格上漲上,而價格構成中很大一部分推漲因素來自"田間到居民菜籃子"過程中的各種中間環節,所以我們有了"減少流通環節"的提法。但説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並不簡單,多年形成的供應鏈條的各個環節也需要生存,並不是一紙命令一份報告就能怎麼樣,需要細緻和實際的工作。
上海的做法就是在全市800個菜市場裏拿出10%的攤位給郊區的農村合作社,讓合作社直接供應蔬菜。以前合作社也曾為擴大自己的市場而想打入各個菜場,但都是零散無組織無計劃去實行,而這回有了上海政府來推動,進駐菜場的行動得以順利執行。合作社高興、合作社的農民高興,同時他們帶來的便宜蔬菜也讓市民高興,關鍵有這麼個"小灶"攤位和這攤位上賣的便宜蔬菜,有效拉低了整個菜場的蔬菜價格。而這個做法需要街道、社區、居委會等這些最基層部門的人員拿出精力真正去組織協調,他們的工作到位了,才能讓中央提出的"農超對接"、"農社對接"真正發揮作用,而不是只停留在報告中。
管理職能向服務職能的轉變,是今後政府職能的一個大的轉型,同樣在南京,我也深刻體會到這點。
南京的很多社區,都有"價格公告欄",上面會列出最近幾個菜市場、超市、電器商場的商品價格,而且有的是每天都更新,從上面你就能輕鬆地"貨幣三家",少走冤枉路。這個被稱為"價格地圖"的模式,是南京物價局精心打造出來的,物價局的採價員每天都要把市場上商品價格報到"南京價格信息網",各社區也會有專人把這些信息從網上下載並及時張貼出來。有些社區沒有專門的公告欄,就直接貼在門口的墻上,路過的市民會圍上來看,在七嘴八舌的議論中,哪貴哪便宜,一目了然。這無形中為居民減少了不必要的支出,讓大家少花冤枉錢,同樣,"貨幣三家"給商家也有很強的引導作用,你要是賣的比別的店貴,可能顧客就會少,商家自然就不敢貿然賣高價,"價格地圖"這種無形的手起到了穩定市場價格的作用。
市場監管、增加市場透明度,除了監督巡查這些管控手段之外,更需要引導市場價格、服務消費者的實際工作,踏踏實實做好這些工作,才是"為民服務"理念的現實體現。
在杭州,我去了一家"低保家庭",就是片中出現的許鑑康家,一家三口,除了許師傅的退休金之外,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女兒還是殘疾。本以為屋子很破舊,可一進家門,卻感覺雖然屋子不大,但有冰箱有空調,廚房是整體櫥櫃,新貼了瓷磚,窗明几淨,很乾淨。一打聽才知道這些都是"政府給的",因為家庭條件確實困難,許師傅家被街道辦確定為重點扶貧對象,政府定期提供一些物質幫助,空調、冰箱、整體櫥櫃等這些傢具,還有房屋的裝修都是一次次幫助的結果。"以前這房子破的見不得人",這是許師傅老伴賀阿姨向我介紹過去的情況時反復説的一句話,看得出他們對家裏的現狀很滿足。
帶我去許師傅家的是社區工作者簡稱"社工"的小金,她的日常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到這些困難家庭進行"家訪",了解他們所需。小金跟許師傅賀阿姨説起話來很熟稔,能感覺到她對這些困難家庭非常了解,關係也很親近,應該是無數次的拜訪、感情交流後的收穫。 "他們真的不容易",説這話時,這個最基層的工作人員臉上不再是90後的稚嫩,而是透著真誠。
對於這些低收入群體來説,政府的幫助,無疑是雪中送炭。而對於這些基層服務人員"小金們"來説,服務好這些困難群眾是比"保持物價穩定"近得多的實際工作。
杭州是全國最早實行"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的聯動機制"的地區,物價上漲指數與補貼標準直接挂鉤,物價漲、補貼漲,用這個方法幫助低收入群體應對物價上漲帶來的衝擊。我注意到杭州這幾年總是被評為"最幸福感"城市、"最休閒城市"的前幾位,我想這和杭州地方政府把民生、服務理念擺在重要位置不無關係,正是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貫徹實行聯動機制,才得以使杭州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成為典型。
各個地區的特色"拳法"都有可圈可點之處,我希望這個專題片能讓這些好方法、好實踐被更多的人更多的部門了解,並去借鑒實施,讓"維持物價穩定"從文件報告中真正具象化,走入各級政府的日常工作中,這應該是這個專題片真正製作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