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我國首家藥品交易所重慶藥交所運行一年來,在創新藥品交易方式、探索藥品流通新機制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這個政府搭建的第三方電子交易平臺改變了以往“多級代理、層層加價”的藥品流通模式,目前掛牌交易2萬多個品規的藥品,日均交易量近3000萬元,成交藥品平均降價幅度近三成。
藥價虛高是醫改長期難以解決的“老大難”問題,而流通中間環節過多是重要因素。與傳統的藥品交易方式及藥品集中招標採購相比,重慶藥交所在制度和實踐上進行了系列創新。
在交易方式上,藥交所有效壓縮中間環節,讓醫藥生産企業和醫療機構實現網上直接交易,交易信息全流程公開公示。在藥品價格上,藥交所實施“價格雙控”並制定“入市價”,防止醫院高價採購和藥企虛高掛牌。此外,對配送交收和貨款結算有明確限制,避免藥品“有價無市”或“中標死”。買、賣、配三方會員一旦出現違規情況,會被黃牌警告甚至取締會員資格。專家認為,這種電子交易模式“可能會顛覆傳統的採購方式”,具有重要推廣價值。
重慶藥交所董事長劉高清介紹,重慶藥品交易所于去年9月底開始試運行,至今年4月,區域內使用的2萬多種非基本藥物全部上線交易。重慶藥交所目前有3000多家註冊會員,包括醫院、藥品生産企業和配送企業。重慶市的區縣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均已作為買方會員進場採購,“賣方”會員已達2800多家,包括去年全球前20強藥企和國內100強藥企中的80多家。非基本藥物全部上線交易半年來,累計交易訂單14萬多筆,藥品成交價格與醫療機構去年集中招標採購的價格相比平均下降28%,僅此一項就為群眾減少8億元的藥費支出。
記者在藥交所的交易訂單上看到,重慶南川區人民醫院等區縣級醫院採購的注射用阿奇黴素,成交價為2.7元,比醫院去年的集中招標採購價降低80%。重慶江北區人民醫院院長何建國説,減少中間環節是治理藥價虛高的重要手段,因此讓醫院和藥廠實現直接交易能解決很多問題。
重慶藥交所平抑藥品價格的交易模式,對醫藥生産企業也並非“致命打壓”。重慶藥友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商務總監李洪溢介紹,公司有30多個品規的藥品在重慶藥交所掛牌交易,平均每月交易額700多萬元,藥品降價幅度近30%,但藥品銷量同比增加30%。他説:“藥交所模式規範了藥品流通市場。雖然藥價降了,但資質較好的企業交易量大增,在交易成本下降、回款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同樣能實現效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