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神話褪色

盈利逐月持續下降
       6月時,國企盈利還有2167億元,7月出現小幅縮減,為2120億元,8月失守2000億元大關,只盈利了1919億元,當時的降幅為10.5%。9月利潤進一步下探,到了10月,國企單月的利潤只實現了1595億元。
      “重災區”正集中于央企。與利潤收窄對應,國企應交稅費10月環比也下降了1.8%。其中,央企累計應交稅費環比降幅依舊“領跌”、達到4.8%。在營業總收入方面,10月央企則環比出現6%的下滑,央企管理企業也有6.7%的下降,都是拖國企整體利潤後腿的始作俑者。

成本焦慮
       在財政部這張月報上,名為“盈利能力”的一欄,記錄著包括央企在內國有企業的成本焦慮。數據顯示,1-10月,國企成本費用總額高達284682.2億元,同比增長了24.4%。國企銷售凈利率與凈資産收益率分別同比下降0.4和0.1個百分點。直觀反映每付出一元成本費用可獲得多少利潤的指標“成本費用利潤率”亦比去年同期下降0.5個百分點。

央企業績下降,究竟是內部因素還是外部影響?
央企擴張的邊界應該在哪?

重組的質量和效益將成為“十二五”時期業績考核的第一指標。
針對四大類産業分析央企擴張的邊界:
競爭産業
      發展中國家憑藉最優選擇的市場經濟,就能達到聚集優勢生産要素的目的,並不非常需要國有企業的介入。對戰略性競爭産業而言,若該産業處於競爭力方面的弱勢,發展中國家只好採取次優的選擇,運用國有企業來達到生産要素優化配置目的。

央企業績
1.什麼造成央企業績下降?
內部原因
外部因素
2.如何解決央企業績困境?
走出去
內部改革創新
文化力和創新力是最大差距

創新是央企“軟肋”
      央企“散而少核”,缺少核心競爭力。發展到今天光有自主知識産權還不夠,應當有核心技術,要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這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的特徵。創新最重要的保障是人才,人才強企是必須的。

軟實力與世界一流企業差距很大
      中央企業目前的規模體量是不小的,但是像願景、核心理念、企業文化、企業倫理、社會責任、社會形象、領導力、品牌、服務等等軟實力都沒有充分建立起來。比如品牌,中央企業有38家進入世界500強,但是世界前100個或者在品牌上級幾乎沒有。企業需要尊重知識、重視人才、允許失敗。

央企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必須“走出去”

國資委國有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張德霖

識別研判風險是第一道門檻
      最要害的風險是決策風險。欲防範風險,中央企業應規避四個不足:一是決策垂直;二是決策平面化;三是決策線性;四是研究風險時是從自身利益出發考慮,而非從對方的利益或者從利益相關方來考慮。

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副局長王潤秋

夯實軟實力 培育世界一流企業
      堅持兩個原則:第一,以企業為主體,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也是“做強做優”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主體,任何機構包括國資委也不能代替企業的作用。二是市場化培育,市場競爭才能鍛鍊培育出來國際競爭力。
      培育世界一流企業,必須夯實企業的軟實力,加強公司治理,鼓勵創新。

摩根大通銀行(中國)行長賁聖林

一哄而上“走出去”風險比較大
      不是每一個企業都適合“走出去”,都應該去跨國經營。中國企業希望“走出去”,是採取什麼形式參與經濟的全球化,“走出去”的方式可以不一樣。大家一哄而上,法律風險、政策風險、運營風險都非常大。
      銀行無論是在融資還是在風控方面,可以有效地協助企業“走出去”。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總經理徐建

“走出去”更要“走上去”
國機集團的經驗教訓,可以概括為六結合:
一是走出去戰略與國際化的經營能力結合。
二是企業的戰略引領和差異化的發展結合。
三是實際工作和業務理論的發展相結合。
四是追求經濟效益與履行社會責任相結合。
五是國際化的規模經營創新與拓展商機結合。
六是開拓國際市場與全面風險控制結合。

微博互動

網友評論

登錄 | 註冊

我來説兩句

驗證碼:看不清驗證碼?點擊刷新